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2年02月10日> > 总第2996期 > 8-9 > 新闻内容
今日女子,怎能少了一件华服
新闻作者: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杜介眉  发布时间:2022年02月10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77岁的刘维秀,穿一袭华美汉服,宽袍大袖,体态雍容,笑意盈盈,如一朵祥云出现在网红长沙,引来一众年轻人跟她合影、互动。她是长沙著名的“汉服奶奶”, 还被《人民日报》新媒体等关注报道。
在中国,像刘维秀这样喜欢汉服的人越来越多。据艾媒咨询《国潮经济发展报告》,2021年汉服爱好者达689.4万人。更多年轻人爱上了这古老华服。
我们将中华民族的服饰,统称华服。汉服,是华服代表之一。还有旗袍、马褂、苗服、藏袍、蒙古袍等等,都是华服大家庭的成员。在遥远的年代,它们都曾使用来自中原的丝绸,很多都有龙凤纹饰。各民族服饰互相融通、借鉴,造就中华辉煌的文明衣冠。
21世纪的今天,刘维秀奶奶还可以着一袭华服,像花朵一样绽放,像太阳一样发光。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美好,也是我们中国女性的幸福。
为获得这自由穿着华服的幸福,中国女子走过了漫长历程。

女子“受命于家”,穿什么由男人定
封建社会,男子“受命于朝”,是朝廷命官。女子“受命于家”,家是女人的终生事业。丈夫是朝廷命官,妻子则是“命妇”。
命妇穿什么,根据男人的品级来定。在重要场合,命妇须穿代表丈夫品级的服饰。从明代命妇的画像中可看到,一品夫人身穿真红大袖衫,上有大红织金行龙纹,也有金蟒龙纹,和丈夫的蟒袍相似。如果是五品六品夫人,则只能穿素净的红袍。民间服饰一样等级森严,很多颜色平民禁穿,如真红、鸦青、黄色。民间女子日常穿紫、绿、桃红及浅色,首饰不许用金玉珠翠。
女性怎样才算美,自古也是男性来定标准。清代文学家李渔,在他的著作《闲情偶寄》中,谈到服饰文化,对女性之美细细道来,品评肌肤、眉眼、手脚、妆饰等。他认为美女应该皮肤白净、三寸金莲、眼睛细长,因为眼睛细长的女子脾气和顺。
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女子依附男子而存在,自然要恪守女子的本分。当然,亦有例外。有女子“不守本分”,大胆穿着男性服装,出现在公众视野。
男女装混穿,在今天大家见怪不怪,互相尊重个性嘛。而在封建正统的观念里,服装混穿,不是生活小事,而是严重的政治问题。唐朝却有例外。史载,有一次,唐高宗和武则天举行家宴,女儿太平公主身穿紫衫,腰围玉带,头戴皂罗折上巾,佩戴五品以上武官的七件饰物,以雄赳赳男子的仪态,一路歌舞到高宗面前。高宗、武后看了直笑。太平公主着男装,非偶然。据说武则天最喜欢这个女儿。太平公主性格男子气,多权略,经常参与武则天的谋议。她不愿脂粉气太重,于是以男装助威仪。唐玄宗时,不再容忍势力强大的太平公主干预朝政,将这位姑姑赐死。
在经济发展、思想开放的唐朝,不只是宫中,民间也出现了大量女扮男装的现象。这一现象很难得,是盛唐气象之一。鲁迅先生在《坟· 看镜有感》一文中说:“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
另一方面,唐朝的强盛,也让男性强大到对女性“不介怀”,能够接受女人的挑战。就像武则天再厉害,临终时还是把皇位还给了李家,特意下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以李氏皇后身份下葬。
总之,封建君主专制时代,女性不可出头露面,即使偶尔出头露面,也最好以男装的形象出现。

女子走出家庭,自主追求时尚和美
110年前,辛亥革命胜利,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中国发生深刻的社会变革。传统服饰也随着封建王朝的崩溃而迅速蜕变。
中国城市出现了一批职业女性、知识女性,她们勇敢走出闺门、奔向社会,投身各行各业,频繁出入社交场所。女性获得独立的经济收入,不再完全受制于家庭和男性。对于什么是美、怎样才美等问题,女性有了自己的想法。她们通过得体时尚的服饰表达个性、展示自我。
20世纪30年代是旗袍的年代,女子普遍着旗袍。曾经作为中国贵族女性服饰的旗袍,此时摆脱了封建文化的制约,摈弃了繁冗矫饰之风,主张简约自由,体现出一种自然之美。旗袍的简化,预示着新女性对新生活的追求。
民国女作家萧红在《女子装饰的心理》中写道:“女子装饰亦随社会习惯而变迁。昔人的观念,以柔弱娇小为美,故女子束腰裹脚之风盛行……近来体育发达,国人观念改变,重健康,好运动,女子以体格壮健、肤色红黑为美。现在一班新进的女子,大都不饰脂粉,以太阳下的红黑色肤色的天然丰致为美了。”当时还有报道,张爱玲在上海开了一家时装公司,类似今天的形象设计顾问公司。由此可见,那时的新女性是如何自主追求美的了。

“妇女能顶半边天”,她时代女性引领时尚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女性作为重要的人力资源,积极参加生产劳动,为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妇女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多个“第一”。以梁军为队长的中国第一个女拖拉机队成立;大连铁路机务段以田桂英为首的中国第一批女火车司机出现;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驾机飞过天安门上空,受到毛泽东、朱德的称赞;此外,还有中国第一批女电车司机、第一支女地质勘探队、第一个女炼铁炉长……她们艰苦创业、挑战极限,成为新中国妇女的骄傲。1964年7月10日,“妇女能顶半边天”,首次在《人民日报》以文章标题的形式出现,广为流传,影响至今。
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江泽民代表中国政府提出: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由此,男女平等首次作为中国基本国策被提出。
2000年1月,美国方言学会举行“世纪之字”评选。获得提名的“世纪之字”有:自由、正义、科学、自然、她……“科学”和“她”进入决赛。最后,“她”以绝对优势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一个字。21世纪开始被称为“她世纪”。
2002年,作为新中国创办最早的女报,《今日女报》旗帜鲜明提出办报理念:“凤眼看世界,见证她时代”,并诠释:她时代,女性笑傲职场;她时代,女性主导消费;她时代,女性引领时尚。
是啊!“妇女能顶半边天”。她时代,女性开始引领时尚。吕燕、杜鹃、刘雯等名模穿着中国设计师制作的绝美华服,逐渐走上世界T台,新时代的女性,就是这样:美了自己,美了世界。华服魅力,不可抵挡。

她时代的今日女子,不能少了一件华服
华服,穿出女人之美。
作家冰心曾这样评价女人:世界上若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
女人之美,为世界增色。华服之美,为女人增色。一件熨帖的美衣,就像女人贴心的知己,懂你,护你,滋养你。看看古代那些身着华服的女子,广袖流仙、罗裙曼舞,举手投足皆风景。我们熟悉的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写道:“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唐代诗人杜甫的《丽人行》赞叹:“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诗词中的这些华服女子,优雅含蓄,秀外慧中,令人惊艳。
21世纪的我们,身处知识经济时代,女性特有的包容、细腻、坚韧、关爱、敏感等优势,大有用武之地。我们不再需要凭体力在社会上竞争,我们可以从容地穿上自己喜爱的衣裳,比如一件美了千百年的华服,在新时代绽放新女性之美。这种美,从历史深处走来,带着中国文化的基因,与今天连接,与未来对话,妩媚多姿,光彩照人。
华服,穿出文化自信。
2021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武夷山市考察朱熹园,再一次谈到文化自信:“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有我们今天的成功道路?”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多处谈到中华服饰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展开历史长卷,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以及今天随处可见的舞狮、胡琴、旗袍等,展现了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
华服,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之一。
现在年轻人喜欢汉服,就是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传承,对曾经过度追捧西方文化的一种矫正。曲裾深衣、兰汤沐芳、琴瑟在御,汉服在当代人身上复活,部分失落的传统也回来了。那些曾经被遗忘的华夏审美、民俗节日、礼乐文化,逐渐走入日常。还有旗袍。它经过皇宫中的奢华繁复,经过十里洋场的妩媚多姿,经过几代女性的改良精制,如今成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服饰,是识别性最强、认知度最高的中国符号之一。它属于中国女性,是物质文化的,又是精神文化的。
今天,不管我们是穿上汉服、旗袍,还是其他民族服饰,穿上华服,我们就是将中华文化穿在了身上。   华服,穿出礼仪之韵。
中国是衣冠礼仪之邦,重礼仪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在《礼记》《周礼》《仪礼》三部礼经中,对服饰礼仪有详尽记载。服饰礼仪因时因地因人而变。服饰有等级、讲礼仪。简单说,皇帝有皇帝的服饰,百官有百官的服饰,百姓有百姓的服饰;祭祀有祭祀的服饰,战事有战事的服饰,婚礼有婚礼的服饰;等等。
皇帝及百官礼服上绘绣的十二种纹饰,分别为日、月、星、山、龙、华虫、火、粉米等,称“十二章”。官职越高,章纹越多。每一章的图案代表不同含义,隐喻穿者具有相应的美德。日月星,代表光明,照临天下;山,稳重之意;龙,喻为官者的应变;华虫,文采之意;粉米,滋养之意……礼服以红黄色为底色,蓝色海浪缀在袍底,龙凤翱翔于天地,象征阴阳和合,昌盛繁荣。充满智慧的中华民族,将礼仪之美、吉祥之愿、人生之梦,都融合在缀满文章的华服之上。
到了今天,我们摈弃等级,把由人民群众创造的艺术遗产还给人民,每个人都有权利穿上锦绣华服。
女摄影师罗娴在几年前曾发起过一个公益摄影项目,免费为60对农民工夫妻拍婚纱照,当时打动了很多人。那些面容素朴、双手粗糙,在钢筋水泥间打拼的农民工夫妻,穿上婚纱礼服,露出幸福笑容,深情款款,文质彬彬。
重礼的孔子,曾这样跟儿子孔鲤谈心:君子不可以不学习,与人会面不可以不修饰,不修饰仪容就会不整洁,仪容不整洁就对人不尊重,对人不尊重就等于失礼,失礼就不能立于世。
穿上锦绣华服的我们,懂得中华礼仪之道,追求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和谐统一,做文质彬彬的君子,成为礼仪之邦的传承人。
华服,穿出时尚之潮。
近年来,中国元素受到世界时装界的青睐。一些国际品牌将龙、凤等中国元素用于时装。在纽约国际时装周,青花瓷成了耳坠或胸花,立领、中国纽扣等设计也频频出现,尽显东方优雅气质。外媒报道称,“中国风”在国际时尚界成为潮流,某种程度上显示了中国在全球市场地位的提升。
在当下中国,中国风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比如,今年东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服装就尽显中国范。入场服装以“开门红”为主题。图案选择了中国国花牡丹花,样式源于故宫明代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碗”纹样。作为国家荣誉的精神图腾,中国队领奖服是“冠军龙服”。搭配冠军龙服的领奖鞋,设计灵感源于汉代织锦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霸气又帅气。
满满中国范的华服,已是国潮代表。穿上古风雅韵的华服,你就成了时尚潮人。
张爱玲最懂女人,也懂服饰:“对于不会说话的人,衣服是一种语言,随身带着的一种袖珍戏剧”;“我们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
住在华服里的今日女子,是她时代的女子,是美丽的女子,是时尚的女子,是文质彬彬的女子,是独立自主的女子……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