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1年12月16日> > 总第2989期 > 15 > 新闻内容
辣妈研习院
新闻作者:王建平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16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时候没有安全感的那一刻#
把吓唬当育儿方法,对孩子伤害有多大?
近日,网络上最热的新闻是电影《亲爱的》中父亲原型孙海洋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儿子孙卓。孙海洋认亲的直播现场视频被广泛传播后,当所有人都在关注这个寻亲成功的家庭时,却鲜少有人知道背后其实还有另一个被拐孩子——符建涛的功劳。是符建涛提供了关键线索,才有了孙卓的回家。
符建涛4岁被拐,他后来在采访时说,自己之所以乖乖地跟着人贩子走,是因为小时候妈妈跟他说“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他信以为真,以为是父母把他“卖掉了”,真是令人唏嘘!
“再不听话,妈妈就不要你了”这样吓唬式的话,想必很多家长都假意对孩子说过,但是,把吓唬当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你知道吗?

吓唬式育儿,是比体罚更冰冷的惩罚
《生命时报》曾发布过一项题为“你最讨厌的逗小孩方式”的网络调查,有近千名网友参与投票、评论。其中“妈妈不要你了”占19.3%,排名第一。与此类似还有:“妈妈不喜欢你了,要给你生个弟弟/妹妹”“你再不听话,就把你送警察局”“晚上不早睡,小心大灰狼来把你吃掉”……对绝大部分年幼的孩子来说,这些话具有绝对的“震慑力”,父母一旦使出,大部分孩子的确乖乖就范。也因此,这种“有效”手段被许多家长当成了治孩子的“必杀技”,也是大人们常拿来逗小孩的玩笑话。
然而,家长们有没有想过这种吓唬,在孩子妥协背后,他承受了什么?很多父母可能会说“我就是开玩笑的”“只是吓唬吓唬孩子”“孩子这么小,不会多想的”……实际上,家长吓唬孩子换来的听话,很大程度上是让孩子陷入了自我挣扎的恐惧当中,被拐孩子符建涛就是活生生的案例。《无条件养育》的作者艾尔菲·科恩称这种做法叫“爱的撤回”,这种暂时的情感抛弃,不是体罚,是比体罚更冰冷的惩罚。
心理学研究表明,2岁以后的孩子,开始对想象出来的东西感到恐惧,他们不能分别现实和想象,这些恐惧在4岁时到达顶峰并且维持高峰直到6岁才会开始下降。孩子本身便处于容易恐惧不安的年龄,若家长还进一步地吓唬孩子,会使孩子产生更多的负面情绪。
这种做法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呢?当他遇到危险时不会正确地求救。比如,我们经常在新闻上看到,一些孩子在外面迷路了却不敢向警察求救,因为妈妈吓唬过他“让警察叔叔把你抓走”。
缺乏安全感,长大后对父母不信任。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曾表示:如果家长持续用权力控制幼童,会造成一个难以改变的后果。即家长永远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影响孩子。家长吓唬孩子,孩子妥协按照父母的意愿行动,但内心与父母会日益产生裂痕,随着孩子渐渐地长大,他的思维能力和辨别事物的能力会增强。他开始知道,大人当初是在欺骗我,吓唬我。“我不怕你的吓唬”的想法会在孩子心里逐渐发展,严重还会造成扭曲、变异。最终,吓唬的矛头便转向了家长本身。一句无意的“走了不要回来!”,孩子真的有可能头也不回地离开。还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紧张。他对周围的环境没安全感,因此很害怕去跟别人交流、玩耍,进而人际关系就非常紧张,孩子的整个社交都成问题。所以,别再吓唬自己的孩子了,教育孩子有更好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靠吓唬他。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