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1年12月09日> > 总第2988期 > 3 > 新闻内容
贺龙弟媳的“好孙女”,百位革命老人的“好闺女”
新闻作者: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欧阳婷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09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距离张家界桑植县城10多公里的洪家关,是贺龙元帅的故乡,著名的桑植起义策源地。
洪家关东北角山坡上有个院子,门前有棵马桑树。这是湖南省最早建立的光荣院——桑植县洪家关光荣院。
“现在不仅要忙着照顾老人们,还要准备杀年猪,熏腊肉,让老人们过一个丰收的新年。”12月7日,忙完了一天的工作,贺晓英终于有了休息的时间,临近新年,她愈发地忙碌起来。
贺晓英是桑植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洪家关光荣院院长,从1986年起,贺晓英来到这里,照顾着为国家奉献过的老战士们和烈士的家人们,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家人,与他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照顾贺龙弟媳的“好孙女”
“我爷爷在桑植县朱家台指挥突围时牺牲,而我的叔爷爷在长征途中也牺牲了。”出生于1961年的贺晓英是个“红三代”,她告诉记者,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是贺龙元帅的故乡,同样,也是贺晓英的故乡。自己一家和贺龙家“同宗同族”,大革命刚开始的时候,爷爷两兄弟和其他107位族人跟随贺龙元帅“打地主、闹革命”,成为了光荣的红军战士,此后,有更多的贺氏宗亲和桑植老乡也跟着贺龙一起战斗。
战争结束后,1958年,为了照顾红军烈属、红军家属、红军烈士后代及革命伤残军人,在距离贺龙故居1公里的地方,当地政府创办了洪家关光荣院。
1986年,25岁的贺晓英顶着旁人质疑的眼光,来到了洪家关光荣院,成为了这里的一名护理员。
贺晓英在洪家关光荣院一干就是35年。
到了光荣院,戴桂香是贺晓英照顾的第一位老人。戴桂香是贺龙的堂弟、红三军第二师师长贺锦斋烈士的妻子。1928年9月,贺锦斋在石门泥沙镇与敌人的战斗中不幸壮烈牺牲,贺龙亲自送回遗体。戴桂香悲痛欲绝,她终身不再嫁。之后,她没有被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所吓倒,继续为贺龙元帅做情报工作,经常接应、掩护红军伤病员。因此,也常遭敌人的追捕和迫害,身上落下了不少伤病。1958年,洪家关光荣院一建院,她便成了入院的第一位革命老人。
从贺晓英入院开始,就一直负责照顾戴桂香。老人去世前两年,卧床不起,贺晓英一口一口地喂饭,帮她洗脸、洗澡……让老人身上一直干净清爽。1995年,已过鲐背之年的戴桂香离开了人世。弥留之际,她不仅将自己珍藏多年的首饰送给了贺晓英,还一直呼唤着她的名字:“英儿,谢谢你,我的好孙女。”
在照顾戴桂香期间,老人特地教会了贺晓英《马桑树儿搭灯台》,这首歌由贺锦斋改写歌词后,唱给了妻子戴桂香,戴桂香又唱给了贺晓英听。
戴桂香去世后,贺晓英又唱着这首《马桑树儿搭灯台》,继续照顾其他的革命老人。

爬树摘枇杷伤痕累累,只为满足老人心愿
在桑植有一句土话叫“老小孩”,意思是人老了就跟小孩子一样。长期与光荣院的老人们打交道,贺晓英养成了一个习惯:革命老人需要什么,她都想办法满足,她觉得老人们为革命献出了一切,满足他们的心愿天经地义。
82岁的谷伏登患了胃癌,想吃枇杷,可当时枇杷早已过季。为了满足老人的心愿,贺晓英便到光荣院的后山去找野生枇杷林。找了好久,贺晓英终于在一个山坳里找到了一棵枇杷树,树梢上还挂着3颗枇杷,却极不容易采摘。想起躺在床上的谷伏登对枇杷的渴望,贺晓英艰难爬上枇杷树,摘下三颗枇杷赶紧来到谷伏登老人床前。
当她把一块块枇杷肉喂给谷伏登时,老人看到贺晓英身上的衣服被树枝划开的口子,脸上和手上还有密集的伤痕,眼泪不由得流了下来,他觉得贺晓英是他心中最美最好的孙女。
不只是谷伏登,在贺晓英看来,光荣院就是一个“家”,为了让家里的老人们过得更好一点,贺晓英费尽了心思。哪个老人牙口不好,胃口不好,哪个老人有病不能吃什么,贺晓英的心里都有一本账。同时,为了改善老人们的生活条件,贺晓英在国家提供补助的同时,还争取了6亩田地,建成了菜园,办起了小型养猪场。不仅如此,每到老人过生日的时候,贺晓英不仅会准备一碗卧有两个荷包蛋的长寿面,还会自掏腰包,为老人准备一个红包。从最初的月工资50元的每人5元到月工资3000元的每人100元,不知不觉,平均每个月给老人的生日红包占贺晓英工资的1/5。就连外出办事,贺晓英也不忘给“家中”的老人带一些他们喜欢的小零食回来。
35年里,贺晓英先后照顾了125位革命老人。贺晓英的付出也被老人们看在眼里,她被老人们亲切地称呼为“好闺女”。

对得起革命老人,对不起自己家人
爷爷的故事和光荣院老人们的故事让贺晓英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共产党,1993年,她成为了一名党员。
每一个老人都有一段跌宕起伏的经历,守在这些老人身边,贺晓英把每一位老人的革命故事都记得一清二楚,分享给更多的人。她还把去世老人们临终前赠予她的物品放在了光荣院,让前来探望老人的社会各界能够通过这些物品,见证老人的峥嵘岁月。
“现在光荣院有19位老人,其中,年纪最大的一位97岁,最小的一位63岁。”贺晓英告诉记者,而随着冬季的到来,她和光荣院其他3位护理员的工作也愈发忙碌:每天早上,她们5点就需要起床,洗漱后,要到房里去查看老人的情况,并烧起一炉柴火,好让老人们起床就能够烤火;等到晚上10点,老人们都睡着了,贺晓英还需要查当天的最后一次房。老人们需要吃药、剪头发、剪指甲……这些工作填满了她的一天。
贺晓英自己的家离光荣院不远,也在洪家关镇上。其实,家庭更需要她,她的丈夫韦绍平已瘫痪多年。1985年,她与韦绍平结婚。没想到婚后三年,丈夫患脊椎管畸形压迫神经症,病情发展得快,半身瘫痪坐上了轮椅。彼时,贺晓英刚到光荣院工作不久,一边要照顾光荣院里的老人,一边要抽空回县城照顾丈夫和年幼的孩子。
看着儿媳这么累,公婆十分心疼。“晓英,你太不容易了。你还年轻,你想离开的话,我们也不会反对。”
“我不想,你们放心。”
“那你安心照顾光荣院的老人吧,家里还有我们。”
“我对得起领导,对得起革命老人,就是……对不起他们。”贺晓英谈起丈夫和公公婆婆,不无愧疚。
而在贺晓英的带动下,家里的兄弟姐妹也开始尽自己的所能,照顾光荣院的老人们。
贺晓英的付出得到了众多的肯定,她先后获得“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省劳动模范”“最美民政人”“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全省国防教育先进个人”等称号。2019年7月27日,国家民政部授予贺晓英“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个人”称号,在北京参加表彰会时,她作为代表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光荣院里的老人们幸福,我就幸福。”众多荣誉背后,是贺晓英35年如一日的朴实。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