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1年10月28日> > 总第2982期 > 11 > 新闻内容
无人机成了她们的“新农具”
新闻作者: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唐天喜 通讯员 刘兰兰 唐婧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8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10月27日早上8时,天气明媚。在常德市武陵区芦荻山乡岩桅子村的一处油菜地里,47岁的女子王美仙像个游戏玩家一样熟练地操作着手里的遥控器,伴随着“吱吱吱”的刺耳轰鸣声,15公斤左右重、1米左右高的无人机在她的注目下起飞、旋转、腾空、飞向远方,很快,打虫药像一片白雾洒在油菜地里。
无人机在成为拍照的时髦工具时,同时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农具”。
有数据显示,我国农业无人机领域已连续7年高速增长,依靠无人机服务的农田面积占总农田面积的5%。在湖南,也出现了不少无人机“女飞手”。凭借无人机的帮助,她们中有些人一人“掌管”一千多亩农田,有些人利用无人机积极参与抗洪救灾……无人机正在成为她们振兴乡村的有力工具。

她1小时给30亩地打农药
在常德市武陵区芦荻山乡岩桅子村,8组的王美仙是当地远近闻名的无人机女飞手。
芦荻山乡地处武陵区的东部,全乡总面积54平方千米,其中耕地占4.8万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乡,全乡以种植水稻、大豆、棉花、油菜、蔬菜为主。
2014年,王美仙就在村里承包种植了200亩稻田以及30亩油菜。“当时去学无人机是因为种田请不起人。”10月26日,王美仙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当地人工费比较贵,大约是一人一天200元左右,“加上本来租田就要付租金,这样太划不来”。
2020年元月,王美仙得知一家无人机培训公司可以免费培训无人机飞手时,立马报了名。“学了一个星期,结业时还获得了植保无人机系统初级操作手合格证”。
很快,王美仙就买回了一台植保无人机。“花了3万多元,可不便宜”。
但是,有了无人机后,王美仙才真正感受到了打农药的轻松。无人机有15公斤左右重,可装载15公斤左右的农药,每次要飞无人机,她就开着自己的三轮车出门。“今天早上30亩的油菜地,花1个多小时就打完农药了。”王美仙说,“无人机减轻了我的劳动强度,可以让我多休息一会,感觉做农活也没有那么辛苦了。”
据了解,王美仙家还有收割机、旋耕机等农业机械,大部分种田程序都可以通过机械来完成。
而周边的种田大户也忍不住请王美仙去帮忙用无人机打农药。“稻田打农药的时间通常都是高温天气,大家都不敢出去,用无人机就方便多了。”

她是镇里拥有植保无人机的第一人
相比王美仙,长沙浏阳市永安镇督正村妇联执委陈利美则更早就拥有植保无人机了。
“我是我们镇里第一个拥有植保无人机的人。”10月26日,陈利美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2013年,陈利美开始承包村民的稻田,变身种粮大户。“我当时在外面做生意,回老家时,发现好多田都没有人种,荒芜了,便想着回来种田。”
2017年5月前后,陈利美参加了浏阳市相关部门组织的植保无人机培训,“我们应该是浏阳市第一批参加无人机培训的,有14个人,只有我一个女的”。
学成之后,当年6月,陈利美就迫不及待地买回了一台无人机,“花了6万多元”。
无人机买回来没几天,就派上了用场。当时,永安镇遭遇了洪水,很多人家的禾苗都被水淹了。正当大家对于稻田受灾消毒的事情一筹莫展时,陈利美和丈夫罗定新在进行演练消毒后,就开始持续免费为其他灾民消毒。植保无人机使用不收费,只需要农户自行提供消毒液。他们还安排儿子为本村及周边村组的受灾农户免费进行消毒、打药、施肥,把受灾农户损失降到最低。最终,陈利美一家为周边农户约1000亩农田进行了免费消毒。
“感觉一台无人机,可以抵20个人。”陈利美笑着告诉记者,得空时,她还帮周边的种田大户用无人机洒农药,一年要洒2000-3000亩。“通常收15元左右一亩。”
“我的无人机买得比较早,功能有限,不能自动避障。遇到有电线杆等障碍物的地方,就飞得慢些,影响打药速度。过段时间,打算再买台新的。”
同样在浏阳市,官渡镇妇联执委、云山村卓玛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玉兰出手更快,在今年4月份已经买下了第二台植保无人机。陈玉兰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新的无人机可以全自动飞行,而且能够准确避开障碍物。唯一不方便的是,无人机电池不耐用,需要带着发电机为电池充电。因此,她通常开着面包车去飞无人机。
陈玉兰2019年买第一台植保无人机时,也是因为地多忙不过来,且人工费又贵。2015年,她开始承包种田,如今承包的田约有1000亩。“虽然投入有点大,但新的无人机一天可以为200多亩田打药。种田更轻松了。”
陈玉兰的无人机同样被周边的种粮大户借用。“有时间就帮他们打农药,15元/亩。”
陈玉兰非常注重使用绿色肥料。“一亩地施3吨畜禽粪肥,成本比使用化肥降低了一半以上。”陈玉兰说,畜禽粪污是一种放错地方的资源,今年她从村里的养猪场购买经过环保处理的水溶性有机肥,施用于30亩的试验田。“施用有机肥,更有利于改良土壤肥力,我也打算借此机会推出有机大米品牌。”   

让农忙不再成为一道难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植保无人机飞进农村。根据相关数据的统计,从2014年到2019年,植保无人机保有量已由不到700架增至超3万余架,同时作业面积也从400万亩次增至近3亿亩次,农业植保无人机的应用正愈发普及。
无人机技术已经变得更加智能化,有些无人机平台将5G+北斗+数字农业相结合。农户在手机App上就可以自主发布信息以及接单。与此同时,无人机也变得更加高效。以前一个架次的作业量是15亩到20亩,现在大概能在65亩以上,并且15分钟左右便可以完成。除此之外,现在无人机对场地的适应性更强,可以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形顺利完成作业。
可以说,植保无人机给农业发展带来了无人化、智能化的重要升级。通过辅助农民进行播种、施药、监测等作业,植保无人机一方面缓解了农民压力,解决了老龄化和人力成本上升带来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也实现了精准农业、现代农业的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将新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让农业不仅仅是一个职业,也变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