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1年10月21日> > 总第2981期 > 8-9 > 新闻内容
锦绣华服 穿阅潇湘
新闻作者:赵周舟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1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自古称“华夏”。
什么是“华夏”?唐朝经学家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中国是礼仪之邦,故称“夏”;中国的服饰很美,故作“华”。
华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街上开始出现越来越多身着华服的年轻人,她们身着盛装,自然而平常,而周围的行人更多投射出欣赏与赞叹。当下,国潮正流行,华服逐渐成为人们对服饰美的另一种追求。近期,我们将陆续推出一系列华服的文章。
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加入,华服文化打开了“华服多一点”的新局面,“华服+非遗”“华服+民族”“华服+影视”“华服+动漫”“华服+文创”……本期,我们推出的是“华服+”系列。
在这股汹涌而来的变化大潮中,湖湘女性服饰也迎来了独属于潇湘文化的个性披露与创新发展。

华服+非遗:把文化遗产穿在身上
仙袂乍飘,闻麝兰馥郁;荷衣欲动,听环佩铿锵。
如今,“华服”已不再是一个陌生而冷僻的名字。对很多华服爱好者来说,“华服”已脱离了简单的衣物范畴,成为一段历史、一种文化的承载物。
事实上,如果将那些或繁冗复杂或简洁修身的华服“拆卸”开来,除了能在衣袂之中发现华夏被折叠压缩的千年时光,也能在细微之处看到珍贵的文化结晶——非遗技艺,其中更有几分湖湘色彩。
非遗服饰秀
如火如荼
今年6月,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芙蓉镇结合蜡染技艺和湘西建筑,推出一场特别的华服秀,同时,通过“游戏+”的形式,与手游《天涯明月刀》共同推出了全国首个实体家园“天衣别院”,而湘绣主题华服“天衣·未央”也在此惊艳亮相,游客还可以参加西兰卡普、扎染、挑花等湘西特色的非遗技艺体验活动。
而早在2016年,湖湘文化遗产月期间,湖南省文化馆就上演了一台将传统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与文化创意、时尚设计相融合的非遗创意T台秀,模特们身着由湖湘织绣印染技艺与现代设计、文化创意等元素结合的华服精彩亮相,开启了近几年非遗服饰秀的热潮。
放眼全国,非遗服饰走秀在各地进行得如火如荼,各类非遗服饰展销会更是层出不穷。
“非遗与服饰结合带来的最重要影响是激励了创新。”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从事中国服饰文化研究的教授吴余青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随着非遗的推广和传播,一些高端定制服饰兴起,非遗传承人在当前的实际背景下谋求发展,选择与设计师合作、开发创新,以现代设计来带动非遗发展。比如有设计师用高科技金属香云纱与传统香云纱进行设计,实现材料的开发和设计的创新;有设计师将凉山彝族‘擦尔瓦’融入到现代服饰设计中等等。”
让非遗“活”在现代生活
然而,尽管业界各类活动与碰撞不断,学术界研究项目欣欣向荣,但“非遗华服”还未真正走入大众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
“当前全国范围内在服饰上应用非遗的比较多,但价格比较高,买的人相对比较少,而且服饰图案设计也不够现代,不能得到大众的广泛认可。”吴余青说,“最大的困难,在于非遗传承的技艺都需要花时间、花精力去做,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艺术,生产量很难提高,如果能将其进行标准化提高量产,就可以提升效益。同时,创意化的开发,让它的设计能适应现代的审美,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困难。这需要传承人、设计师、开发商等多方合作才能实现。”
好在政府、非遗传承人与设计师正在积极努力,投入人力、物力和智力在努力解决这一问题。行业外的互动结合,也为非遗华服的推广开辟了新的道路。
2020年8月,国家级非遗南京云锦传承人周双喜、苏绣传承人杨雪、银匠传承人李正云与《大话西游》游戏合作,同徐娇汉服品牌一起推出了“鎏金如梦”汉服定制。这一结合为湖南非遗华服的发展与推广提供了明晰的参考与借鉴。
湖湘非遗华服将如何真正走上国际舞台?吴余青提到了三点,首先,将非遗技艺与现代设计观念、现代审美相结合,顺应时尚,打造时尚,引领时尚;其次,打造非遗产品品牌,提升品牌附加值;第三,在消费中加大非遗传播。“只有‘活’在现代生活里,才能成为经典。”

华服+民族:少数民族服饰怎样才不再是“少数”
广义的华服可指代“包含各民族服饰在内的中华民族服饰”。
在当下国潮风大放异彩之时,让我们把目光聚焦于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少数民族,感受各民族“华服”中所蕴藏的独特魅力。
盛装:华丽且直白的少数民族精神图腾
“少数民族的华服更多地应用于节日与礼仪场合,他们会在衣服的面料、纹样与饰品上下功夫,通过区别于日常场合的着装,盛装出席嫁娶丧葬场合,来表达民族的情感需求与宗教信仰。”湖南设计师协会会员、怀化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任教师喻秋霖介绍。
几乎占据湘西少数民族人口半壁江山的苗族,为湖湘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研究创造了丰富的样本,沈从文先生在其《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赞誉苗族妇女服饰为“中国服装史上的活标本”,其绚丽多彩、风格多样为其他民族所罕见。
湘西苗族服饰分盛装和便装。盛装(华服)为节日与礼仪场合穿着的礼服,便装则为日常生活着装。
湘西苗族的盛装有多华丽,从银饰上就能看出来。在湘西,妇女们喜好佩戴耳环、手镯、项圈,盛装之下还会穿戴银签、银披肩与银冠。有人戏称,从苗族银冠的大小,就能直接了解活动的重要程度——银冠越大越隆重。除了一目了然的庞大体积,湘西苗族银冠上大都打制着二龙戏珠、蝴蝶探花、丹凤朝阳、百鸟朝凤、游鱼戏水等寓意吉祥的图样,不仅向人们呈现了一个瑰丽多彩的艺术世界,而且也展示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精神世界。
相比便服,除了扎眼且繁复的银饰,湘西苗族的盛装质地更加讲究、制作更为精细,部位装饰十分突出。如衣袖、衣领、盘肩、衣襟、衣背、衣摆、裤脚等部位都要挑绣各种图案和纹样,式样有100多种。
“少数民族的服装跟他们民族文化中原始图腾崇拜有关,通过服饰符号中的纹样来彰显民族的情感需求与先祖传承下来的文化。”喻秋霖介绍,“土家织锦、侗锦中出现的纹样也强烈地彰显了这些少数民族传承下来的精神文化。比如侗锦中的万字纹,原型是两条蛇相互交缠,这是一种代表阴阳结合、生殖繁衍的符号,寓意多子多福。”   发展:在传统技艺之外的重要内容
作为呈现少数民族服饰特色、承载少数民族文化内涵的非遗技艺,在研究、传承、推广少数民族文化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2015年,文化部、教育部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
“研培计划是非遗保护事业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我校在2017年加入该计划,并申报了侗锦织造技艺、民间雕刻、侗戏、花瑶挑花等研培项目。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能充分挖掘怀化当地的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少数民族地区传承人的发展、为乡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以非遗项目带动当地老百姓脱贫增收,同时,也能培育高校相关学科的专业特色、凝练学科方向,形成研究队伍,促进学科专业建设发展。”怀化学院美术与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侗锦研培项目负责人肖慧芬介绍。截至目前,该校美院共举办了9期研培班,培训学员三百余人。
在怀化,侗锦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不少侗族中老年妇女掌握这门技艺,是她们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有些织娘只会进行基础、粗糙的工艺,有些不懂得如何营销、推广自己的产品,因此,在我们的研培课程中,除了非遗技艺的传承培训,还开设了营销、线上直播、商业摄影等课程,并与国内知名的培训学校合作,以提高织娘的审美水平与创作综合能力。”怀化学院民族研究院副院长姜莉芳介绍。   创新:让少数不再是“少数”
“通过侗锦研培项目,我们改进了侗锦的原材料,尝试了用丝麻等其他天然材料与侗锦做结合,打散与重构了侗锦的纹样图案库,并对其进行了数据化处理,建立了图腾库与图纹库,更与知名电商平台合作,通过参与造物节等一系列线上电商活动来推广我们的产品。”怀化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织衣集”品牌创始人曹寒娟说,“在此基础上,推进侗锦服饰的大众化,创新是主题。”
传统侗锦服饰生产存在着时间长、成本高、植物染色不利于储存、衣服成品柔韧性与耐磨性较差的问题。“如何通过现代设计理念来降低成本、扩大应用空间,是我们在推广侗锦服饰时首要思考的问题。”她补充道。
经过尝试与创新,曹寒娟推出了“织锦”与“拼布”系列作品,将现代简约的美学理念与传统侗锦民族手工艺融合,从而让产品更加生活化、批量化。
喻秋霖则进行了将少数民族服装的原始图腾特点融合到现代服装设计的尝试。 2017年,他推出了将侗锦与时装面料相结合的作品《坠锦》,使用侗锦经典“蜘蛛纹”纹样在领口、袖口、前襟等服装节点作为装饰点缀,“在突显民族性格的同时能强调时尚感”。这件作品参加了在长沙市举行的第三届“湘赣鄂皖”四省非遗联展并获得好评。
2021年,他将蜡染、扎染等传统手工艺与现代服装设计文化进行碰撞而创作的系列作品《云端之上》,获得了湖南省大学生服装设计大赛金奖。
“尽管现在都在推广少数民族特色服饰,但少数民族服饰同质化现象越来越明显。民族服饰的落地,是要让它生活化,让人好买又好穿,民族服饰既要规模化生产,又要控制由于机械化将造成的价值下降问题。当然,如何去发扬民族服饰,不光高校要做,社会也要去做,形成大规模的流行需要对民族服饰文化的认同与自信。”喻秋霖表示。

华服+动漫:“国漫”为什么涌起“国潮”
ACG是Animation(动画)、Comics(漫画)与Games(游戏)的总称。在ACG的世界里,服装似乎总能引发一波“风暴”。
近年来,随着动漫越来越大众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COSPLAY(角色扮演)或者泛二次元服饰来表达个性。喜欢COSPLAY的湖南妹子小珊为了还原“至尊宝”角色形象,不惜与好友前往湖北襄阳的唐城采风拍摄。
“近几年在漫展上可以看到一个很明显的变化,COSER们会选择穿国漫角色的服装。动漫服装‘华服化’已经变成了大趋势。”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设计与制作专业教研室主任黄旭东表示。
漫画家也是服装设计师
“一个高明的漫画家,他一定也是一名有自己独立意识的服装设计师。”黄旭东颇为感慨地谈道,“比较遗憾的是,尽管湖南有着‘动漫湘军’的称号,但在动漫角色服饰的设计方面,并没有太突出本土特色。”
黄旭东以《虹猫蓝兔七侠传》举例,“比如主角虹猫着一身白色唐装,又称‘一裹圆上衣’,其特点主要是立式领型、连袖、对襟、盘扣,这身服装轻便灵活,也很符合虹猫‘侠士’的人物个性。其他角色也参考了袈裟、襦裙、书生帽等中国元素,但并未凸显湖南特色。”
2018年,湖南首部非遗动画《道喜》似乎成为“破局者”。
这部为湖南省怀化市旅游景区量身定制的动漫作品在人物服饰设计上别树一帜,为了真实还原侗族风情,主创团队在两年时间里,走遍了怀化通道侗族自治县的许多侗寨,手绘了上万张原画。
同时通过主角小喜在不同成长阶段的不同服饰,生动地体现了湖南侗族服饰的传承与发展:幼儿时期鲜明的鹅黄色上衣、少女时期佩戴的侗族银饰、婚礼上侗族服饰与现代服饰造型相融合的再设计。这些不仅体现了侗族的织锦手艺,又能让观众接受湖南民族特色的角色服饰设计。
“在动画设计中,人物服饰设计一方面要符合动画的时代背景,另一方面也要体现人物个性,但这并不代表动漫服饰就是一成不变的照搬,还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再创造,甚至好的服装设计能够让角色更加出彩。”黄旭东说,“这对漫画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湖南漫画家夏达的作品,在人物设计上就参考了湘西苗疆服饰特色。”
在黄旭东看来,将湖南地区服饰特色与动漫人物造型设计有机融合,不仅对于表现和保护我们的民族区域文化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而且能更好地展现湖湘子弟“兼容并蓄,创新图强”的精神文化。
COSPLAY服饰开始走“华服风”
“前几天,我们班有学生就穿了一套国内古风样式的COSPLAY服装来上课。”近几年,黄旭东最直观的感受便是——年轻人的COSPLAY风向正在发生改变。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COS国漫人物了,比如《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剑侠情缘三》等,《盗墓笔记》的COS更是屡见不鲜。”作为长沙(国际)动漫游戏嘉年华的受邀嘉宾,黄旭东见证了动漫界的“华服风”越来越盛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漫展主办方开始鼓励COSER们着‘华服’”。
“我们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主题,就有人选择还原《红楼梦》等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湖南大众传媒学院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教研室主任肖慧告诉记者,学生们有的选择去博物馆参考汉服制式,有的参考《韩熙载夜宴图》等古画上面的人物服饰,而且在布料的选择上,也会尽量靠近作品所属的时代。
“好的动画作品也能为服装设计带来灵感,比如以动漫人物角色为设计元素的各类T恤、裤装等。”黄旭东介绍,2015年,3D儿童动画作品《梦想总动员》登陆湖南卫视金鹰卡通频道,“其动画主角小特和小菲的同款服饰在线下门店同步发售,引得孩子们争相购买”。
“有企业与《魔道祖师》联名推出了短袖、卫衣的‘三分妄想’,与王者荣耀联名推出‘遇见神鹿’汉元素连衣裙的‘十三余’。”小珊告诉记者,“看着动漫服饰走向日常,走出小众圈层,我们也非常开心。”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