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1年09月30日> > 总第2979期 > 8 > 新闻内容
新宁一退伍军人花三年退休金给两位红军立碑
新闻作者:出品:今日女报谭里和工作室 文、图、视频:首席记者 谭里和 记者 李曼倩 实习生 雷昊 王芳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30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陪伴我50年的红军服放在我胸前一起入棺,战刀留给村里保管……”这是42年前,隐居在湖南邵阳市新宁县崀山镇山区的贵州榕江县籍红军战士李少成,临终时留下的遗嘱。
2014年,被李少成事迹感动的新宁县民政局退休干部肖国成,带着两位村民来到李少成生活过的山区,耗时198天,一砖一石,肩扛上山,亲手为李少成筑碑;4年后,另一座“红军战士李咸普纪念碑”也矗立在世人面前。
两座纪念碑,花了肖国成3年的退休金。今年国庆节前夕,又一次来到纪念碑前缅怀的他说:“这些曾为国流血的革命战士,不该被埋没,应该永远被我们记住怀念!”

清贫度余生
这是一份42年前写的“悼词”,纸面已泛黄,字迹也已渐渐剥落。
悼词里写道:“回顾李公少成生平,出生贵州,家贫如洗,受尽剥削之苦,走上革命之途,不巧长征路上累被匪军摧残,隔断前程,流落我乡,落在虎狼之手,给人看马维生……直到1949年,人民彻底翻身……李公终年勤俭、和气待人、忠诚办事,谁知一疾归冥,全体干群不胜悲叹……”
亲历这场追悼会的刘楚干时年30岁,是新宁县崀山镇金坪村(现合并到里溪村)村小的一名老师。作为村里的知识分子,刘楚干对李少成的经历非常敬佩。多年前,新宁县有关部门在核实李少成身份时,刘楚干根据自己和李少成20多年的接触了解,写下《红军李少成生平纪实》(下称《纪实》)一文,对李少成的经历、生活以及性格做了一定的还原。
李少成1913年11月出生,是贵州省榕江县人。1929年12月,李少成在榕江县参加了邓小平、张云逸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后随部队转战桂、湘、赣等省边界地区。
1930年12月底,李少成跟随部队穿越新宁县境内,在崀山窑市跟国民党激战时受伤。伤势严重的李少成没跟上部队,走到偏远的金坪村马家洞时便晕了过去,被当地村民救起,伤好后便隐居在马家洞牛角冲。
刘楚干在《纪实》里写道:他喜欢清静的地方,与村民居住的地方隔着两三里路。不管寒暑,他常年草鞋垫脚,身上穿着一件泛白的老红军服,一张破旧的木床上,垫着他亲手编织的草席;虽然住得跟村民有些距离,但谁家有红白喜事,他便会出来帮忙,自己种的瓜果蔬菜,他会用篮子提着分给村民。
“村里的长辈都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民兵搞训练,请李少成当教练,他几乎弹无虚发……”2021年9月26日,里溪村党支部书记李禄畅对今日女报谭里和工作室记者说。
1978年底,时任新宁县文化馆副馆长的陈萼和文化局干事郭德仪听说了李少成的事迹,受组织委托前往核实情况,回来后便向上级打了报告。谁知,次年李少成却因病去世。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马家洞的村民给了隐居于此、终身未娶的老红军暖心细致的关怀。“村里的人都知道红军李少成的身世,大家对他非常敬重和爱戴,村民轮流照顾他。”9月26日,72岁的刘楚干饱含深情地对记者说。
1979年9月4日,李少成去世。村民们遵李少成的遗嘱,将那套已经破到无法穿上身的老红军服,放于他胸前和他一起入棺,陪他在战场上杀敌、手柄上篆刻着“中国工农红军”字样的战刀,留给了一位村民保管。
时隔多年,这渐渐已成了一段尘封的历史。

千里背故土
重拾这段历史的,是肖国成。
肖国成1953年出生在新宁县崀山镇,20岁入伍,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1984年肖国成从部队转业,后调到新宁县万塘乡民政所工作。
“因为工作关系,我接触到了红军战士李少成的事迹材料。”9月27日,在新宁县武装部大院一套极其简陋的两居室里,肖国成一边取出大量的资料,一边对记者说。
2011年清明节前夕,肖国成前往马家洞牛角冲。在两位年长村民的带领下,肖国成用镰刀开路,最后在一处杂草比人头还高的山头,找到了李少成的墓。
“这些为共和国的建立流过血的老红军,不该被我们忘记。”肖国成说,仅仅有文字记录李少成的事迹,是远远不够的。
2013年3月,肖国成退休。
“这个时候,我觉得可以腾出时间来为这些默默无闻的革命先辈做点事了。”肖国成说。
这年秋天,肖国成决定去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寻找李少成的亲人。
妻子刘美莲劝阻:“老肖,不是我心疼花钱,榕江县距离我们这近千里,老红军离家也80多年了,你又没有确切地址,上哪去寻找老红军的亲人呢?”
肖国成却很执拗:“如果找不到李少成的亲人,我回来的时候,就按当年红七军来湖南新宁的路线重新走一遍。”
2013年国庆节前一天,肖国成到达贵州榕江县。
在少数民族聚集地语言不通,加之时间久远,肖国成在榕江县境内寻访了8天,却一无所获。临走前,肖国成来到位于榕江县古州镇古州中路大街西侧的红七军军部旧址。
“我围着军部旧址走了两圈,最后站在军部坪前,眼前浮现的都是那一副副即将离开家乡、为解放全中国英勇奔赴战场的年轻面孔,其中有一张就是17岁的少年战士李少成的。”讲起这个细节,肖国成语气显得异常沉重。
次日,肖国成手里揣着红七军来湖南的路线图,以贵州榕江县红七军军部旧址为起点,辗转28天回到邵阳新宁。从榕江县背回来的一袋黄土,肖国成洒在李少成没有碑的墓上。离开时,肖国成有了一个想法:给红军战士李少成立一座碑!

大义筑丰碑
2014年春节期间,在一次朋友聚会上,肖国成认识了64岁的毛德清。
毛德清当过5年兵,听肖国成讲述完老红军李少成的事迹,非常感动,虽已年过花甲,但当场响应了立碑的号召。
同在饭桌上,年过五旬的农民范珍国,也表示愿意为立碑出力。
肖国成当即表态,自己每个月有两千多元的退休金,立碑所需的材料费,他全部承担。
李少成长眠的马家洞牛角冲,跟广西山区交界,海拔上千米,山路弯弯,当时又都是泥巴路,下点小雨连摩托车都进不去。
元宵节过后,肖国成、毛德清、范珍国背上米、棉被,带上腊肉萝卜干等食材以及修碑的工具上山。
有村民听说3人来给李少成立碑,愿意把老房子免费给他们住。碑的位置,经和村民们商量,选在李少成生前早上经常舞刀的一块坪上。
“修碑的一砖一石,都是我们用肩膀扛上山的。”9月29日,现已71岁的毛德清对记者说,“最怕的不是修碑苦,我们当时3人睡在一张用桌子拼起来的床上,睡梦中经常感觉脸旁边凉凉的,一摸是一条蛇。怕惊扰蛇被咬,还不敢大声叫,把灯一打开,另外两人的脸旁边也都盘着一条蛇……”
“稍微有一点退缩,我们又互相打气,千难万难,还有当年像李少成这样的老红军为革命事业捐躯洒热血难吗?”肖国成说,很快,大家的劲头又上来了。
198天后,一座高3.5米、宽1.2米、厚0.6米的“红军战士李少成纪念碑”矗立在村民们面前。“老肖一贯省吃俭用,但是修这纪念碑,花了他两万多元钱。”毛德清说。
2018年,离李少成纪念碑不到5公里远的崀山镇分水村,肖国成又花了5万多元退休金,为牺牲在这里的江西于都县籍老红军李咸普修建纪念碑。两座纪念碑,花了8万多元钱,相当于肖国成那时3年的退休金。
今年6月29日,“红军战士李少成纪念碑”和“红军战士李咸普纪念碑”同时被新宁县委县政府评为新宁县第一批党史学习教育点及爱国主义教育点。
9月28日,新宁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尹远芳对今日女报谭里和工作室记者说:“新宁是一片红色的热土,是红军长征转战经过的地方。李少成、李咸普这样的革命先辈,在新宁县还有很多,他们不该默默无闻,应该永远被我们记住和怀念!肖国成老先生带了个好头,接下来,我们要深度挖掘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