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1年09月16日> > 总第2977期 > 3 > 新闻内容
过去红军送来半条被子,现在我家迎来幸福日子
新闻作者: 文、图、视频: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陈炜 李超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16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就是为了让人民翻身得解放、过上好生活。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奋斗。
湘妹子的幸福答卷:“去年,全家收入达到15万元,根本不愁吃不愁穿。”今年,随着餐馆生意愈加红火,朱小红一家定了个“小目标”——家庭年收入达到30万元。

80多年前,发生在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的“半条被子”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习近平总书记对此很牵挂,2020年9月17日来湖南考察时,还特地前往沙洲村了解情况,并看望了“半条被子”故事主人公徐解秀的孙子朱小红一家。
从去年9月至今年9月,短短一年间,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村村民朱小红迎来“双喜临门”。随着餐馆生意愈加红火,今年,他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家庭年收入达到30万元。
朱小红一家的变化,也折射出整个沙洲村的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沙洲村考察后,沙洲村赓续“半条被子”的温暖,乘着精准扶贫的春风,人民群众与各级各部门心手相牵,苦干实干,砥砺前行。如今,沙洲村旧貌换新颜,从偏远落后的小山村晋升为享誉全国的红色旅游景区,老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

一年“双喜临门”
9月2日清晨,被大山紧紧包围的沙洲村里,朱小红的妻子朱陆英早早就起了床,只用冷水简单洗个脸后就开始熟练地择菜、准备。此时,一旁的冰柜里已然填满切好的鸡鸭鱼肉。
再过一天,就是她丈夫朱小红的53岁生日。“虽然不是大寿,但也有很多人来吃酒。” 不过,这并非朱陆英在厨房忙活的首要任务,眼下张罗的丰盛饭菜是为迎接数小时后抵达的几位“贵客”。
时间临近中午。朱小红、朱陆英夫妇开设的农家乐餐馆陆续迎来一拨拨食客。但无一例外的,都被夫妻俩婉言谢绝:“不好意思,今天白天不营业,晚上再来吧,到时候给您打折。”
直到时针指向12时,门外开始传来女儿朱文萍的阵阵呼喊:“爸!妈!我回来咯!出来抱你们的龙凤胎外孙哟!”朱陆英连忙从厨房跑了出来。“我看看,我看看!”与此同时,朱小红也迈着急促的脚步,匆匆下了楼,一边跑,一边将手上的泥灰往裤腿上猛蹭。“我(的)手擦干净了,让我抱一个!”
看着依偎在臂膀里的小宝宝,朱小红咧着嘴哈哈大笑。“哎哟!娃儿长得又白又胖!”说完,不忘招呼同行而来的亲家母,“亲家,你把娃儿带得很好,辛苦了。”
此时,饭点临近,朱小红麻利地关了店门。没多久,锅里的蒸气冉冉升起,小屋里开始弥漫着饭菜的香味,家人团聚的幸福愈发浓郁。
朱小红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他家“做客”时,这一对双胞胎外孙还没有出生。
朱小红回忆当时的情景时,依然难掩激动的心情。“我是做梦也没想到习近平总书记会来看望我们。总书记首先问我爸身体怎么样,叮嘱他要保重身体。之后还看了我家的厨房,问我们生活得怎么样,总书记悉心的关怀让我们感到很温暖。”
去年家里迎来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又抱上外孙,短短一年迎来“双喜临门”,这勾起了朱小红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总书记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我们还要加油干!”

“半条被子”与幸福日子
今年,随着餐馆生意愈加红火,朱小红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家庭年收入达到30万元。
可若时间回溯至7年前,这个目标是朱小红做梦都不敢想的。
当时,因住房简陋,没有技术,他面临着创业就业的难题。加之父亲驼背干不了体力活,母亲长期卧病在床,朱小红一家于2014年被确定为贫困户。为此,村支两委和驻村帮扶队用活扶贫政策,在村里开展技能培训,当时,朱小红、朱陆英夫妇第一时间报名,接受厨师培训,很快掌握了看家本领。
朱小红清楚地记得,全家的生活于2016年10月21日开始有了新变化——当天,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引用了沙洲村“半条被子”的红色经典故事。此后,汝城县委、县政府充分挖掘汝城红色历史文化内涵,启动了以“半条被子”故事为主题,以沙洲村为核心的红色旅游景区建设,重点打造沙洲核心景区、田园综合体两个组团,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打卡体验红色旅游。
为了尽快吃上“旅游饭”,朱小红决定将自住房进行改造,并于2017年10月1日,在沙洲村开起了第一家土菜馆。
看“半条被子”,品“房东”手艺。土菜馆开业的第一天,朱小红的土菜馆生意就实现了“开门红”。生意好的时候,一个月能有近万元收入。每每用餐的游客问起徐解秀和“半条被子”的故事,朱小红和妻子总会不厌其烦地讲解。
朱小红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自从去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沙洲村后,村里每日接待游客人次比之前多了一倍,自己的家庭收入也迅猛攀升。“去年,全家收入达到15万元,根本不愁吃不愁穿。”
不过,随着游客的增加,朱小红发觉景区的消防安全隐患也在增加。想到这,他和村里8位村民一起接受了消防技能培训。如今,他又多了一个头衔——沙洲村志愿消防队队长,每天朝九晚五,承担起日常防火灭火、宣传教育的任务。
“每月工资有2000多元。”朱小红坦言,尽管收入不高,但他满怀热情,“我干这份工作不是奔着钱去,毕竟做餐馆生意更赚钱,最主要的是利用工作之便更好地守护沙洲村,弘扬沙洲村的红色精神。”
如今,朱小红的生活远比以前更加忙碌,他依然干劲十足。“过去红军给了我们家半条被子,现在党给我们家带来了幸福日子。我们很感恩,也很知足。‘半条被子’见证了军民鱼水情深,今后,我们要将红色基因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永远跟党走。”

旅游+扶贫   村庄旧貌换新颜
朱小红一家的变化,其实也折射出整个沙洲村的变化。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从沙洲村委会了解到,过去一年来,沙洲村一方面挖掘红色,还原古色。以“半条被子”故事为主线,深入挖掘了红军长征途中在汝城发生的历史故事、革命足迹,通过雕塑、书画、遗物、声像等展现形式,供游客和世人缅怀瞻仰、学习研究、立德铸魂。同时,利用住房危改政策机遇,融合景区建设,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风格”,完成了180栋民居的立面改造,建设了34栋特色古民居。
另一方面发展绿色产业。沙洲村始终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论”,注重保护传承,不搞大拆大建,统筹推进项目建设、脱贫攻坚、产业培育、家园创建,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以前,因为传统农业经济效益不好,大部分青壮劳力外出务工,部分山岭园土荒废荒置,成为了“大美景区”里的“枯枝败叶”。现在,沙洲村通过免费发放种苗、提供技术、保底收购等措施对症下药,激发点燃了村民产业情怀和热情,在田野里、山坡上种上了黄金奈李、黄桃、翠冠梨、朝天椒等特色果蔬1000余亩,整个沙洲村目之所及,绿树成行,红花簇映,处处生态,处处成景,处处有“金”。
如今,沙洲村通过采取“旅游+扶贫”的模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特优水果种植,种植奈李100亩、枇杷360亩、水晶梨340亩、辣椒200亩。积极开展农家乐厨师、乡村旅游培训班等“人人有技能”培训,发展民宿、餐馆、商店48家,民俗摊位135个,实现400多名群众在家门口创业就业。
截至2020年底,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000元,比2014年增加了10640元;村集体收入从2014年的0.36万元提高到56万元。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