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1年08月26日> > 总第2974期 > 10 > 新闻内容
跋山涉水:这些女子胆儿肥
新闻作者: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赵周舟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26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作为国测九队里的女队员,每次不经意跟人聊起那些热火朝天的青春年华,袁世漪都会正襟危坐地告诉身边的朋友和亲人:“回首往事,我没有碌碌无为,没有虚度年华,我的青春、我的知识、我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祖国。”这不是唱高调,也不是煽情,因为每一段往事都可以为她做证。

“这一点委屈你们也哭?”
九队是袁世漪入职后的第一站。1964年,她从武汉测绘学院毕业后,跟随一群年轻人来到衡阳晏家坪,开始了人生的新里程。
刚到九队时,办公楼还没修好,几个人就临时住在晏家坪船舶厂的食堂里。3个小房间,是特意为女子测绘队员腾出来的住所。当时大部队的同志尚未收测,就由队领导组织女队员练基本功,内容包括学习规范图式、练习记录字体、现场仪器操作演练等。主管业务培训的领导对女生要求非常严格,提问、测验、考试频繁,每次的成绩还会一一公布出来,这使她们感到压力巨大,时刻提醒自己不能落后。
除了狠抓业务学习,领导对女队员的工作作风和身体素质也有要求。队内实行纯军事化管理,要求每天6点起床,半个小时后集合。当时女队员都留了很长的辫子,30分钟的时间根本来不及,第一次集合就手忙脚乱,一群人稀稀拉拉到了集合点。结果被领导严厉地批评:“披头散发的像什么样子!”女队员们商量后,第二天统一提早起床,整理好了之后坐在床上等起床号,结果又被批评“弄虚作假”,几个女生委屈得想哭。同队的男同志知道了之后,一边劝慰一边说:“这一点委屈你们也哭?以后会有哭不完的日子。”
好在调整好心态后,女队员们快速地适应了高效率的生活节奏与高强度的训练,做什么事都能在时限内高效完成。这种部队式的训练让她们改掉了一些坏习惯,苦练基本功让女生养成了说一不二、经得住考验的良好品质,不但使她们在业务上收获颇多,在精神状态及工作作风方面也做好了适应外业工作的准备。

她们这样“打游击”
1965年,袁世漪和吴文英、欧阳禹三人及两位工人一组,全面铺开了测绘工作。测绘作业没有性别之分,无论男女,在任务面前一律平等。女子组的测区自然条件虽然比男子组的是要好一些,但测量的内容、方法更复杂。测绘山地、丘陵地相对比较简单,平地不但要加密许多高程点,有的地方还要用平板仪实测等高线,这种情况下,女子测绘员特有的细心与耐心,就发挥了作用。
袁世漪所在的控制组除了携带仪器工具外,还有一本像砖头般沉重的《六位对数表》是不可缺少的。每次观测完目标后立即计算,发现错误立即检查、改正。调绘组的工作也很辛苦,她们经常是一个人独自外出,一个相片袋、一根2米长的竹竿是工作的标配。一边走、一边问、一边画。由于当地比较闭塞,很少见到外地口音的人。因此她们经常被误认为是女特务而被抓、被盘问。好在那时的民风朴实,虽经历了一番折腾,人身安全从未出现过问题。
出测途中最大的阻碍,依然是无法把控的自然环境与变幻莫测的天气。
在川西平原,水网较多,无论做控制还是调绘每天都要跨河过沟,为了赶任务,一般都是涉水过河,男同志可以脱去衣服涉水,女生只能穿着衣服过,之后便裹着湿答答的衣服继续工作。湿衣服贴着皮肤,又闷又潮。就这样,她们的衣服每天湿了干、干了湿,好在大家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反而不觉得有多难受。
外出作业晚上不回驻地的情况,她们称为“打游击”。整个测量期间,大家住过许多地方,如公社办公室、值班室、医院空闲的病房等。吃饭“打游击”的情况更多,被大家“光顾”过的小镇饮食店、公社或单位的食堂数不胜数,当然更多的还是老乡家里。

“为什么女子不能上山?”
经常在野外走,很容易遇上危险的野生动物。虽然自认在专业领域上,女子丝毫不比男子差,但面对凶猛的野兽,她们难免心里犯怵。
1965年,袁世漪和小组成员在四川省大邑县和崇庆县境内负责一幅1:50 000比例尺的测绘任务。开工第一天,她们首先要去踏勘的控制点,位于一座名叫赛青寺的庙宇旁。当队员们到达山上后却发现寺庙已经倒塌,木质觇标不知去向,标石也不见踪影。
山上没有人,大家只好下山去询问。老乡略一思索,很快记起了觇标架的位置,他热情地给队员们指完路,又不可思议地询问:“就凭你们这几个人还想上山?还带着几个女的。”大家很奇怪,不解地问道:“为什么女的就不能上山?”
老乡犹豫了一下才告诉队员们缘由。原来,就在不久前,一个地质组在山上看见一条大蛇,几个五大三粗的汉子被吓得狂奔下山,之后与人提起时还一副心有余悸的样子。
听了老乡的话,大家心里也很矛盾。蛇,肯定是怕的,可如果不上山如何完成任务?几个人商量了许久,最后还是决定上去。短短的上山路走得战战兢兢。一路提心吊胆地找到了标石,带上竹竿、插上测旗,一气呵成,完成这些工作后,下山时连腿都是抖的。现在想来,这些女队员,胆儿可真肥!

九队的收获
女子测绘队的队内氛围是出了名的好,互帮互助,彼此关照。
在当时,女生一般在外业劳动锻炼一年就会转去从事航测内业,袁世漪却留恋在九队的日子,干满了3年才走。那3年的经历也让她一生受益。这一代人,崇尚奉献精神,以吃苦为荣。这使得他们的青春年华更加多姿多彩。
有学生问袁世漪一些关于职业和人生发展的问题,她常常这么回答:“你要明确自己在这份事业里,起到了什么作用,出了什么力。”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这么说道:“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当年,袁世漪作为一个普通的大学生,把自己的青春和满腔热血都奉献给了国家。
如今,回首往事,她感叹:“没有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后悔过,这就是人生幸事了。”

个人简介
袁世漪 1939年生,四川省乐至县人。1964年从武汉测绘学院航测系毕业进入国测九队工作,1967年调回国测三分局航测内业队工作。1973年因国家测绘总局撤销调到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并入重庆大学)测量教研室任教,讲师、教研室副主任。1985年底调到广东水利电力学校(现改名为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任教。1999年底退休,现居广州。

记者手记
采访时,袁世漪的丈夫叶汉从手机里翻老照片给记者看,照片里袁世漪与另外两位女子队员站在国测九队的大门口,青春靓丽,飒爽英姿。如今的袁世漪,多了些皱纹,但笑容没有褪色。她回忆起在九队的种种过往,语气轻快,说到一些趣事时抚掌大笑,特别是提到早操迟到挨批评时还露出一些羞赧……虽然头发白了,但她似乎依然是那个发着光的、充满正能量的青春少女。正如她自己所言:此生,要将“兢兢业业,吃苦耐劳”的人生格言践行到底。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