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1年07月29日> > 总第2970期 > 7 > 新闻内容
连线河南洪灾现场!记者记录湖南救援队感人瞬间
新闻作者: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张秋盈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29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7月20日至23日,当地遭遇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极端降水,短短3日降水量突破900毫升,加上河水漫堤,村子顿成一片汪洋。
寺庄顶村里有村民1000余户,3000余村民几乎都被困于村中。村民回忆,21日晚上8点多,屋里积水还只到脚脖,到了晚上11点的时候屋里水深已经1米多。到第二天早上七八点的时候,水已经有2米多深了。
在救援现场,黄小艳急浪行船、搭梯子、背人扛货都不在话下,不少当地人看到她很惊讶:“原来救援队员还有女的!”“放心!女的也能当男的用!”她又是这样回答。
哨子是救援队员和当地村民之间的信号,救生艇穿过一条条小巷,队员们有规律地吹响哨子,受困的村民们,有的在高层房间里,有的在房顶、阳台上。听到哨声,他们就会摇晃手里的东西,或者发出求救信号。
最难的是维持秩序。“他们有些人被困家里,两三天都没吃饭了。”黄小艳说,看到救援人员,人群都争先恐后地想要先上船,救援人员大喊孩子、老人、孕妇优先。“但有一些年轻人情绪完全不受控制。”
为了安抚没有登船的村民的情绪,队员们决定其余人先送孩子和老人转移,黄小艳留了下来和剩下的村民待在一起。“大家不要着急,我不走,就是给大家的承诺。”黄小艳说,人群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当地洪水湍急,在不少急流或水深处,救生艇泛起的涟漪,甚至能移动一些浸泡在水里的私家车。尽管接受过多次水上救援训练,但要将没有任何逃生经验的村民们安全地从洪水中转移出来,并非易事。
“他们一上船就紧张、害怕,不知道坐在哪里。”黄小艳说,队员们必须要不停地提醒大家穿好救生衣,安排大家的座次,尤其叮嘱大家一定要坐在艇里面,千万不要坐在艇边上。一天下来,嗓子早已哑了。
大多数人躲在了家里的三楼,但船所浮动的位置大概在二楼左右。即使是轻轻一跳,救生艇也有翻船的风险,因此,一些群众尤其是老人,需要踩着队员的肩膀登船——黄小艳也和其他男队员一样,关键时候,毫不犹豫就把肩膀送了上去。
“是不是很重?”记者这样问道,她笑着说:“没事,我扛得住。”
除了老人和一百多个坐轮椅的残障人士,孩子的转移也是个技术活儿。他们一上船就哇哇大哭,黄小艳要拍着他们的背说“不怕、不怕”。有的孩子能哄好,有的则越哭越大声,直到家长来到他们的身边。
一个才一岁多的小男孩给黄小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安安静静地坐着,不仅不哭,甚至还能好好地和黄小艳说话。“太让人心疼了。”黄小艳说,孩子走的时候,还冲她比“耶”。
6天下来,黄小艳和队友们一起转移了近千名受灾群众。   救援中的生日,暴雨中的温暖   要说女队员的麻烦之处,也确实是有,黄小艳有些不好意思地承认:“洗澡、睡觉什么的都能克服,就是上厕所比较麻烦。”
由于一整天的救援几乎都在洪水区,等到晚上9点多回到住处才能上厕所,她只能在白天尽量少喝一点水。但烈日炎炎,且一直在大声维持秩序,她又口渴得厉害。“只能每次渴了,就抿一点点润润。”黄小艳说。
生命救援是与时间赛跑,整个队伍几乎根本没什么时间吃饭。“有时候船开到某个农户门口,被淹了一截的梨子树还挂着果,我们就摘一个填肚子,也解渴。”岳麓蓝天救援队水域教官邱明星说。
6天来,一些队员中暑、过敏,一些队员在水里泡久了,腿上长满疹子。虽然艰苦,但大家也收获了当地人满满的温暖。队员出去吃早饭,当地人死活不肯收钱。听说他们吃不惯北方粮食,酒店老板打了好几个电话,给他们送来了久违的米饭,还有群众给他们送来了西瓜。
汨罗蓝天救援队于景涛在救援中度过了他34岁的生日,一个刚救出来的3个月大小孩一直冲他笑。常德市蓝天救援队到河南救援的第3天,副队长张健带领队员,正准备前往新乡市获嘉县送生活物资时,发现两辆救援车的挡风玻璃上,各贴了一张A4纸,清晰地写着:“感谢帮助”。远在异乡救援的9名队员把A4纸叠好,收了起来。
“还有一个老奶奶,大半夜提着桶子来我们房间。桶子里全是煮熟的鸡蛋,一个个地送到我们手上。”黄小艳有些哽咽地说,“那一瞬间,我觉得所有的苦和累都没有了。”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