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1年06月10日> > 总第2963期 > 9 > 新闻内容
衡南山村里,“藏”着抗美援朝“爆炸英雄”
新闻作者: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欧阳婷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10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衡阳市衡南县三塘镇罗亮泗村的一个山坡上,立着一座雕像,刻画的是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的“爆炸英雄”罗亮泗。不远处,便是他的长眠之地。
罗亮泗是抗美援朝志愿军中年龄最小的“爆炸英雄”,他开创了用爆破筒炸毁坦克的先例,为部队的前进扫除了一项障碍,并因此荣立了特等功。为了纪念罗亮泗,他生前所在的部队至今保留着“罗亮泗部队”的称号。
尽管战功彪炳,但退伍回乡后的罗亮泗却对自己的事迹只字不提,直到他去世20年后,这段被尘封的烽火岁月才被后人知晓。
“印象中,外公是一个十分严肃的人。”5月29日,罗亮泗的外孙女王亚琴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此前,家人只知道外公曾在部队待过,如今,他的事迹正被广泛宣传、颂扬。回忆起外公在世时的点点滴滴,王亚琴才发现,老人早已将当年为国为民、无惧生死的初心变成家风传承下来,润物无声,滋养心灵。
尘封多年的秘密
“我当时十分震惊,我舅舅也觉得不可思议。”回忆起刚得知外公罗亮泗的英雄事迹时的场景,王亚琴至今都有些不可置信,因为在她的记忆中,外公是一个个子不高、行动不便的普通老人,尽管知道他当过兵,但具体在部队里做什么、有什么故事,家人一概不知,“从来没想过他会是一位战斗英雄”。
罗亮泗出生于1929年,衡阳市衡南县三塘镇人,1949年8月,为了“有一口饭吃”,他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0年10月,罗亮泗奔赴朝鲜战场。没过多久,他所在的部队就和号称美国“王牌军”的骑兵第一师在朝鲜云山展开了激烈战斗。
在战斗焦灼时刻,美军的一辆重型坦克逼近罗亮泗所在阵地,火力十分凶猛。我军战士向坦克掷出手榴弹,却炸不透厚厚的铁甲,情况十分危急。
紧要关头,在副排长高丈元“要打在它致命的地方”的思路指导下,在其他战友的机枪掩护下,罗亮泗将两根爆破筒绑在一起后跳出掩体,迅速接近坦克,随后探身将爆破筒插进了坦克前部硬胶皮轮子底下。他拧开爆破筒后盖,将导火索缠绕在手指上使劲一拉,一股青烟冒出,罗亮泗又将爆破筒往里推了推,这才一个侧滚翻,起身就跑。
未等罗亮泗跑远,接连几声巨大的爆炸声就在身后响起,坦克被炸毁了!
罗亮泗的英勇举动不仅为部队继续前进扫清了障碍,也为其他战友在面对坚固的美军坦克时提供了示范。为此,罗亮泗被授予“爆炸英雄”称号,团里为他记特等功一次。他的事迹先后被《东北日报》和《人民日报》报道。
1952年,因在战场上负伤,罗亮泗选择退伍回乡。此后的年月里,罗亮泗对自己在部队的事只字不提,但老战友和一代又一代的新兵并没有忘记他。他所在的部队至今保留着“罗亮泗班”的称号,每年新兵入营,第一堂课就是学习罗亮泗的英雄事迹。
1980年入伍的士兵张永春受部队老领导的嘱托,来到罗亮泗的故乡寻人。但当他找来时,才得知英雄已经去世20年。但也正是因为张永春的到来,才让王亚琴和家人知道外公的烽火岁月。
退伍不改军人本色
“当时,村里人只知道外公是从部队回来的。”王亚琴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见到张永春,她才知道原来外公的大名叫“罗亮泗”,因为在村里,大家都称他为“罗老”,年纪再小一点的孩子,则叫他“罗爷爷”。
经过几位舅舅、姨妈的讲述,王亚琴发现,大家对外公的尊敬与他平时的作风不无关系。
当时,面对着村里人的好奇,刚养好伤的罗亮泗拿起农具,默默地开垦起了家门前的荒坡。
“那块坡面积十分大,里面的石头也多。”尽管困难,罗亮泗却没有轻言放弃,他一边清除杂草,一边挖出石块,堆积在坡脚下,砌成了一堵石墙。就在大家都以为他是要拿来供自家使用时,罗亮泗却叫来了几户贫困的人家,留够了自家需要的,就将其它开垦好的土地分给了他们。这一举动,让村里人对罗亮泗刮目相看。
因为表现优秀,罗亮泗成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副社长,是合作社群众心中的“先进生产者”。随后,他又被推荐到衡阳冶金机械修造厂工作,成为了该厂的一名炊事员。在职期间,他不仅能够保障饭菜供应,还在生产任务重的时候,主动将饭菜送到车间,让工友们吃上热饭热菜。为了提高伙食质量,罗亮泗利用空闲时间开荒种菜,还自掏腰包买了几头小猪仔精心喂养。在他的照顾下,几头小猪仔长得又肥又壮,到了年底,鲜美的猪肉全进了工友的肚子,“家里人没有分到一口肉”。
面对5个孩子的教育问题,罗亮泗也没有当“甩手掌柜”。夏天,每名工人都有一根冰棍的指标,罗亮泗每次都把冰棍带回家给孩子吃。但冰棍只有一根,怎么分呢?根据罗亮泗定下的规矩,从最小的孩子开始,大家每天轮流吃冰棍。与此同时,他不允许孩子们不劳而获,因此每次吃冰棍前,罗亮泗就会给孩子们布置任务,任务完成了,才能吃冰棍。虽然每天只有一人能够吃到冰棍,但任务却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完成。
“在外公的教育下,我妈妈他们兄弟姐妹十分团结,这种团结也影响了我们小辈。”王亚琴还听大舅舅罗积省说,在他刚成年时,为了让孩子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罗亮泗不顾妻子的反对,执意将他送进了部队。随后,罗积省在新疆边防部队驻守了4年。
1995年年底,独自在家烤火的罗亮泗因为旧伤,晕倒在了地炉上,等到家人发现时,他的下半身已经深度烧伤,局部甚至烧焦了。作为退休工人,他本可以享受免费治疗,可是为了“不给国家添麻烦”,罗亮泗拒绝去医院,只在家接受子女的照顾。
1996年2月,罗亮泗最终没有等到春天的来临。
英雄家风代代相传
罗亮泗去世时,王亚琴还不到5岁。尽管记忆中外公的样子十分模糊,但他的教诲却一直伴随着王亚琴的成长,也在她的家庭中传扬。
王亚琴记得,小时候,妈妈罗积银和爸爸在衡南县镇上做工。一到假期,妈妈便会回家接王亚琴到工作的地方团聚。从家所在的三塘镇到父母工作的地方,车程需要40多分钟,但一天只有两班车,每班车都是满满一车人。为了能够有座位,不到天亮,罗积银就带着王亚琴到了班车的始发站。车子出发时,罗积银发现前边站着一个老人,她立马叫王亚琴站起来,将老人扶到了座位上。
7岁的王亚琴在车辆的颠簸中不满地询问母亲,为什么要将座位给别人。妈妈只告诉她:“我们要尊老爱幼。”
每到农忙时节,罗积银和丈夫还会带着两个女儿下田劳作,每当王亚琴因为畏难而想请大人帮忙时,罗积银又会教育她,“不要不劳而获”。
罗亮泗的事迹被报道后,曾有人找到王亚琴家,希望能够为她们提供帮助,但是妈妈和舅舅们却拒绝了,因为“外公曾经嘱咐过,不要给国家和社会添麻烦”。
就这样,妈妈从外公那儿学习到的精神,又传承到了王亚琴身上。如今,王亚琴又将这些品格传给了自己的两个孩子,“她们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公交车上见到老人会主动让座”。
为了学习英雄精神,弘扬红色基因,三塘镇委镇政府将罗亮泗所在的村庄改名为“罗亮泗村”。2019年,在张永春给罗亮泗修建的坟墓旁竖立起了一座罗亮泗的雕像。2020年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衡南县政府修建的罗亮泗陈列馆揭牌开馆。
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外公的英雄事迹,王亚琴和家人商量后,辞去了高薪工作,回到村子里,成为了陈列馆的解说员。
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衡阳市妇联、市文明办牵头成立了“颂党恩 传家风”好家风好家训巡讲团,王亚琴也是宣讲团成员之一。接下来,她将前往衡阳市的12个县市区进行巡讲,让罗亮泗和其他革命先烈的英雄故事在人民群众心头开出烈烈红花。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