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1年05月27日> > 总第2961期 > 8 > 新闻内容
清澈的爱,送别袁隆平
新闻作者: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陈泱 张秋盈 欧阳婷 李曼倩 潘晶慧 实习生 雷昊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27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5月22日,让中国人民“端稳饭碗”的袁隆平院士走了。
他的离去,带来哀思无尽。
倾尽一城鲜花,人民用最隆重的仪式、最赤诚的泪水,送别这位功勋卓著,却又可亲可敬的老人。
在长沙明阳山殡仪馆里,有坐着轮椅的人,被家人推过来了;有行动不便的人,一瘸一拐地走来了;有本在旅游的外地游客,改变行程过来了;有长沙周边县市的人们,连夜赶来了;也有从天南地北,连日赶来的……
长沙南站,的士师傅说,“只要是到明阳山的乘客,打车不要钱”。
有小女孩准备了自己画的花朵,妈妈告诉她:“到了灵堂,要跟袁爷爷说,‘我吃饱饭啦’!”
外卖小哥一趟趟送来鲜花,传递千里之外人们的哀思。而袁隆平院士的遗照前,花朵已簇拥成海,一张又一张的纸条,诉说着满溢的思念。有人说,再见了,袁爷爷,我一定好好吃饭。有人将臧克家的诗歌《有的人》送给他,诗中写道:“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未曾谋面,但受百恩。如今相送,却是永别。
我们看到红了的眼眶,看到了泪水,看到了依依惜别,看到年轻的男孩长跪在地——或许平日是飒爽的少年,或许这种告别方式在他们身上不常见,但这深深的一跪,却表达了最直白的哀思。
袁隆平院士在世时,便十分喜爱孩子,重视年轻人的培养。他一次又一次鼓励、寄语年轻学子,字字句句,言犹在耳。
“知识、汗水、灵感、机遇,知识是基础,汗水要实践,灵感是思想的火花,机会宠爱有心人。”
“向前看,不要向钱看。”
“首先要注意身体,这是基础。”
很多年轻的“90后”“00后”并没有饥饿的记忆,甚至很少接触农田,但在送别的现场,我们看到了太多年轻的面孔。他们所流露的真情,让人潸然泪下。
一名正在参加数学竞赛、临时赶来送别袁隆平院士的湖南师范大学学生说,他想当科学家,因为他希望,推动国家、时代进步的伟大之人,不要只有像袁爷爷这样的年迈之人。
要有更多的年轻人。年富力强,生机勃勃。
年轻人的内心有一团火,能在袁隆平院士转身离去后,建设那样一个富足、美好的世界。
年轻的光,终将照耀中国。
而那个忙碌在稻田里的可爱老人,人们为何如此清澈、赤诚地爱着他?
因为生而为人,最庄严的情感,莫过于对生命的热爱。袁隆平院士将一切奉献给稻田,为每一个鲜活的生命供给养分。他拥有对中华儿女最深沉的热爱,将人民的饭碗,当作自己永恒的战场。
全心全意,择一事,终一生。
步履蹒跚跑去超市看米价,再笑眯眯地离开。
中国人不会再饿肚子了,绝对不会。他说得坚定而让人信服。
他和我们每个人的爷爷一样,希望儿孙们吃饱饭,吃好饭。
人民会记得,谁是最可爱的人。
在农田里奋斗了60多年,如今,他终于可以安详地去那场美好的梦里——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
而老人坐在稻穗下,乘凉。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遥望夜空,那一颗编号“8117”的袁隆平星,依然闪耀。而年轻的人们,在星光领路下,正前赴后继,奔赴星辰大海。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