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1年05月07日> > 总第2958期 > 9 > 新闻内容
一生无儿无女,她在福利院照顾老人30年
新闻作者: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李诗韵 通讯员 王建平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07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1991年,乡政府成立敬老院,她选择新挑战,辞去村主任一职,与“五保”老人朝夕相处;2004年,她已年近六旬,本该退休养老的年纪,却“重操旧业”,再次选择服务老人……
时间一晃就是30年。在常德市石门县,有这样一位令人钦佩的75岁女党员——她叫潘清珍。
“模范共产党员潘清珍,全心全意为人民,不为名来不为利,养老事业献终身。”这是近日,石门县社会福利院老人专门为照顾他的潘清珍写的一首赞美诗,他说:“老潘一生无儿无女,把青春岁月奉献给我们这些老人家,这样的精神值得称赞!”
如今,石门县社会福利院的30多位老人都亲切地称潘清珍为“潘院长”。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潘清珍入党50周年,她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为党工作没有终点,能动一天就要奋斗一天。”

高山引水,被称“当代穆桂英”
潘清珍出生于1946年1月,于1971年5月入党。她曾任石门县袁公渡乡龙泉村支部副支书、妇女主任、支部组织委员等职;1987年乡镇行政改革时,她当选为龙泉村第一届村主任,并连任县第十届、第十一届县人大代表。
潘清珍的一生很坎坷。她本有一个安稳的家庭,但由于身体原因,他们没有生育子女。1991年,丈夫因病去世后,尽管很多人劝她再嫁,但她没有答应,而是把所有精力投入到了工作上。
由于石门县是常德市唯一的山区县,坐落在大山中的袁公渡乡龙泉村祖祖辈辈严重缺水。当时,为解决村里的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问题,潘清珍召集村里的几个泥瓦匠开会商量,准备把高山上龙泉洞的水引到村中来。
方案一出,饱受多年缺水困扰的村民都十分积极,大家纷纷出力,挑沙修水池,出义务工修整堰塘。当时,有一个小孩在整修堰塘时抓了一条鱼,他没有拿给自己的父母,而是送给了潘清珍,并说道:“只有你才有资格吃这条鱼。”
就这样,短短两个月时间,所有村民都喝上了山泉水。而作为村主任的潘清珍也因此出了名,不少村民称她为“当代穆桂英”。

垫付工资,为离世老人送葬
1991年10月,袁公渡乡政府为解决全乡五保老人的生活问题而成立敬老院,潘清珍成了首任院长。
那时,敬老院的资金并不充裕,屋子是用旧房改造而成,公用厕所都修不起。民政所所长对潘清珍说:“潘大姐,乡政府财政非常困难,老人的生活费不能按时拨付,请你多想想办法,挑起这个重担。”
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面对挑战,潘清珍没有退缩——她每天早上5点起床,先安排好村里的工作;吃完早饭后,带领能劳动的老人上山开荒种菜、喂猪、养鸡。那会儿,瘫痪在床的老人都是由她背上背下去厕所。
潘清珍说,最困难的时候,敬老院有老人离世,乡政府连买棺材的钱都没有。
无奈之下,潘清珍找来当地拆学校时剩下的木材,请来木匠做棺材。她用自己的工资请来打书艺人,给过世老人热热闹闹地打书送葬。
潘清珍的付出换来了老人们的依赖与感谢。“我每次外出,他们就害我再也不回来了。”潘清珍向记者出示出了一份2014年乡政府签下的字条——乡政府欠她的报酬与送老费有6万多元,但她从来没有讨要过。她拿出敬老院刚成立时写下的笔记,说:“党旗下的誓言,一切为了五保老人服务。”

重新“出山”,六旬老人照顾老人
2004年,石门县皂市水库开工建设,作为水库淹没区的移民,潘清珍被安置到楚江街道观山社区居住,这是她第一次离开养老敬老工作岗位。
从忙碌到清闲,潘清珍很不习惯。这时,石门县社会福利院的领导找上门来——得知她在乡敬老院的工作特别不错,福利院想请这位年近六旬的老人“出山”。
照料老人非常辛苦,但对于潘清珍来说却不陌生。以前敬老院中住的不少老人都生活不能自理,需要端饭送菜、洗澡擦背,潘清珍都承担了下来。尤其对残疾老人,她更是无微不至,如同自己的兄弟姐妹般帮助。
2006年,潘清珍被聘为石门县光荣院(石门县社会福利院的前称——编者注)院长助理。对于这个职务,一生淡泊名利的潘清珍没把它当成“官职”,而是看成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潘清珍生在山区,长在农村,不仅吃苦耐劳,更是干农活的一把好手。看到福利院四周有些荒地,她觉得可以充分利用。于是,她除了做好对入住老人的日常料理外,还利用闲暇时间将荒地改成菜地,种上了蔬菜。同时,她还搭起猪圈,喂养了牲猪……如今,福利院不仅能基本实现蔬菜和猪肉自给,还因此缩减了不少开支。
2020年底,光荣院全体疗养人员组织起来,给潘清珍制作了三面锦旗。当天,全体老人集聚在大厅,几位代表将三面锦旗献上时,全场掌声雷动——还有一位工作人员为她即兴赋诗:“潘老大姐工作狂,服务老人日夜忙;年过七旬不叫累,只把奉献记心上;对待老人如亲人,以此报答党培养;不为名利度晚年,乐将余晖献夕阳。”   
不计得失,每年春节和老人一起过
潘清珍对福利院老人的照料是无微不至的。石门县民政部门每个月给老人发放35元钱,其中有5名智力障碍老人的钱都是由潘清珍保管。老人要吃零食,她上街买;老人要走亲戚,她送到车站;老人发脾气,她耐心劝解;老人生病了,她及时买药送医。
石门县社会福利院院长吴贤军告诉记者,潘清珍刚来时,每个月的工资从40元调到80元,一年后调到120元,1999年才加到每月1000元,但她从没有计较得失,始终默默奉献。
如今,石门县社会福利院的30多位老人都亲切地称潘清珍为“潘院长”,而现年75岁的她也视老人们为亲人——每年春节,工作人员都要放假过节,只有潘清珍每年春节都是与老人在一起过,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
当然,潘清珍获得的荣誉还有很多。她曾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省“妇女双学双比先进女能手”、全国“农村妇女双学双比先进能手”,先后5次被石门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夕阳无限好,余辉分外娇。”在石门县、在妇女队伍中,潘清珍不计报酬、不计得失、无私奉献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如同夕阳的余辉,无限美好,意蕴悠长。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