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1年04月15日> > 总第2955期 > 5 > 新闻内容
抗战中,湖南贡献居“全国之冠”!湘妹子为战争难童撑起一片天
新闻作者:策划:湖南省妇联宣传部 执行:今日女报/凤网融媒体中心 文:陈泱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15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事记
全面抗战爆发后,战争难童骤增,达数十万之多。妇女团体和慈善团体纷纷设立专门机构,上万名妇女投入工作。
1938年3月10日,邓颖超、李德全等在汉口成立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长沙人曹孟君任保育会常务理事、保育委主任。随后,十几个省成立战时儿童保育分会53所,收容的孩子有两万多人,他们有的是抗日军人的遗孤,有的是革命者的后代,有的是丧失父母的流浪孤儿。
1938年6月5日,湖南省战时儿童教养院召开成立大会,由湘乡人、中国民主革命家、妇女运动先驱、教育家张默君主持并致词,推举理事会成员35人。从1938年7月到1941年,该理事会先后建立5个儿童保育院,辗转湘西、湘东、湘南,历经艰难,收养了2000多名年龄在5岁到15岁的少年儿童,为他们建造家园,让他们接受教育。这些难童中不少人后来上了大学,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流离失所的孩子,拥有了千万个妈妈
残酷的战争中,保育院的“妈妈”们尽一切可能,保护流离失所的孩子们。
湖南第二保育院成立于1939年7月,收容落难儿童300多名,院长是宁乡女子齐新。齐新毕业于湖南大学,是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她的父亲齐璜曾是徐特立、刘少奇、谢觉哉等人的老师。抗日战争爆发,眼见大量儿童流落长沙,缺衣少食,异常悲惨,齐新抛下工作,通过战时儿童保育会的支持,在长沙雨花亭创办了湖南第二保育院。
经过短暂而平稳的两个月后,战火蔓延到了长沙,第二保育院只好迁往茶陵。这段历时18天的路途,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异常艰辛,路上甚至遭到了日军飞机的轰炸。到达茶陵时已是深秋,穿着单薄的孩子们只能依靠救济的近百床伤兵用过的血迹斑斑的棉被取暖。
据当时队伍中的保育生黎维新(曾任湖南人民出版社社长)回忆,“由于风吹日晒雨淋的长途跋涉,以及到了驻地依然无法缓解的落后卫生状况,同学们不仅患了沙眼、癞痢头,还遭遇到数不清的虱子、跳蚤和臭虫,有100多人患痢疾、出麻疹。”
面对孩子们的惨状,齐新想方设法,求助从长沙迁到茶陵的湖南公立医院,终于让得了痢疾和麻疹的孩子们获得治疗。
在茶陵的艰苦岁月里,保育老师对孩子们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知识文化教育和生活自理教育,还带领孩子们开展生产劳动。黎维新后来回忆:“我们自己垦地种菜,养猪,运煤,自己打草鞋,除了大件被服需要请专人缝制,布鞋布袜都是‘大带小’,自己学会缝制的。”
在文化学习上,湖南第二保育院主要从事小学教育。老师们因材施教,取得了很好的成效。1941年,第一批学生18人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位于茶陵的湖南省立第二中学。
“湘妇女号”飞机翱翔天际
在前期与日军的作战中,一个严峻的事实是,日军有飞机大炮,而中国军队只有挨炸的份,完全是凭血肉之躯抵抗敌人的钢铁炸弹。因此,夺取制空权,成为中国军队的梦想;没有飞机,成为全国人民的心病。
买飞机要钱,募款就是“航空救国”的第一要务。“献机”运动轰轰烈烈,曾是湖南救亡运动的鲜明特色。
1940年后,湖南“献机”的爱国热情掀起高潮。同年11月,衡阳妇女组织发动全市妇女积极捐献,直到“湘妇女号”飞机翱翔天际。而“剧人号”“湘商号”“湘工号”“记者号”“儿童号”……这些飞机的名字不断出现在新闻媒体上,其对应的款额也汇入了航空委员会账户。
据统计,至1942年5月底,湖南全省捐机款逾700万元,可购飞机50架,居全国之冠。
这当中,有着许多感人故事。在衡阳,船山中学童子军队员伍文章、周恒等还向全国发起捐献“中国童子军号”飞机,并发动本校童子军队员节储平时费用,共献金1931元;私立陶淑小学发起筹募“儿童号”飞机,并致电全国小朋友,节蓄糖果费,响应“儿童号”运动;泉溪85岁的李老太太将家中2万银元全部捐出。在长沙,“献机”活动最成功的是湖南第一纺织厂,至1943年1月,员工共捐献飞机15架。
大事记
1944年5月,时任湖南省主席、第九战区总司令的薛岳,在湖南省行政会议上作报告时称:“湖南对国家贡献居全国之冠,每年除供给军棉7万担,军布300万匹,军粮1000万担外,尚需接济邻省更大更多之需求。全省人民的慷慨解囊,一方面鼓舞了前方士气,使杀敌更为英勇,一方面使全世界看到我中国人民坚持抗战到底的决心……”
3天,湖南收到献金近30万元
除了飞机,前线的任何需要,都成为了后方的实际行动。
1938年7月,湖南妇工委在纪念抗战一周年大会上提议全省开展募捐献金活动。许多妇女主动捐献金银首饰,有的甚至将结婚戒指都捐献出来。3天之内,长沙地区即募得银元96000多元,湘潭收到献金9600元,金银首饰160余件,全省共收到献金297757元。
1938年8月,长沙各女校又组织女师生发动募捐,很多老师倾尽平日积蓄,购买药品食品送往前线。她们在街头一边高唱爱国歌曲,一边进行募捐演说,吸引了大笔社会捐助, 当月又筹款银元7万多元。
生活清贫的妇女也投入到捐献热潮之中,湘潭60岁的谢蒋氏以卖草纸为生,却将一日所得5角钱捐献出来;有的农妇手中无钱,就把仅有的几个鸡蛋捐献了。没有收入的女学生,则以勤工俭学或节省餐费的方式筹资捐献。
同年秋天,前方将士需要寒衣,征募寒衣也成了湖南救亡的要务。全省妇女踊跃响应全国征募委员会号召,9月到10月间,全省民众便超额完成征募寒衣60万套的任务,仅长沙妇女便赶制寒衣2万件。
除了捐钱、做鞋、制衣外,还有捐出田产、慰劳伤兵的普通家庭妇女。1942 年 11 月,湖南武冈紫阳乡的王黄翠女士捐田产 600 亩,交县府兴办各种公益事业;湖南南县、石门、沅江、湘阴、益阳、浏阳等地的妇女团体也在慰劳伤兵、募捐物资上为抗战献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编《中国妇女运动百年大事记》
2.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编《中国妇女运动百年》
3.刘惜时《简述抗日战争时期长沙妇女界的活动及贡献》
4.莫俊华《抗日救亡运动中的湖南妇女》
5.庞少哲《“匹妇”有责: 女性在抗战中的角色与作用》
6.畅引婷 郑茂华《抗日战争时期党对妇女运动的领导》
7.焦建新 杨玉平 康健《论妇女干部的历史作用》
8.刘凤芝《全面抗战时期的妇女运动研究》
9.刘芳芳《抗战时期湖南各界抗敌后援会研究》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