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1年04月15日> > 总第2955期 > 15 > 新闻内容
辣妈研习院
新闻作者:牛牛妈妈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15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孩子好像有“恋物癖”,需要干预吗
倾诉:牛牛妈妈
我家娃5岁,男孩,好像对旧东西特别情有独钟。他喜欢一个奥特曼的玩具,还是2岁时给他买的,不管是吃饭、睡觉,还是出去玩都不离手。现在它又脏又破,我们担心不卫生,几次劝他丢了买新的,孩子就是不肯。
前几天,我趁他晚上睡着了,偷偷把那个破玩具处理。结果,他发现后很生气,还朝我大吼大叫,怎么都哄不住。我想这孩子是不是有点“恋物癖”,需要干预吗?
“恋物”本身不可怕,“恋物”的源头才值得关注
在成长过程中,每个孩子都会或多或少地对某种物品产生一定的依恋。有的孩子“恋”纽扣,有的孩子可能“恋”小毛巾、小被子或者小玩具熊。他们熟悉这些物品,经常会对这些物品有成人难以理解的关注和依赖。不可否认,有的玩具很可爱,摸起来很舒服,孩子会格外喜欢。在他们眼里,这些物品就像是一个熟悉的“老朋友”一样,但如果孩子喜欢依恋物品到了某种偏执的程度,就要引起注意了。
此前,媒体报道过厦门一个2岁的小朋友,对烧水壶有着特殊的情感。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会提着这个水壶,不管是吃饭还是睡觉,家人只有等他完全睡熟了,才能把水壶从他的手里拿下来。第二天早上,他醒过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壶,如果不给,就大哭大闹。
其实,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恋物癖”,这些物品是孩子安全依附关系的寄托。具体的表现有:不管多旧多脏,孩子都“不离不弃”;每天都要带在身边,不管吃饭还是玩耍,一刻也不能离开;喜欢摸和闻,拒绝换新的,即便是一模一样的也不行。“恋物”本身不会对孩子的成长有消极影响,而是“恋物”的源头——安全感的缺失才是父母必须时刻关注的。孩子的特异行为是在提醒家长,要重新审视自己和孩子的关系了。
许多父母因为工作的原因,真正陪伴孩子的时间比较少,所以孩子就会把自己对父母的感情转移到自己喜欢的物品上去。所以,建议爸爸妈妈们从孩子的安全感着手,为孩子创造一个开放、温暖、互动的家庭环境。平时多和和孩子一起做他最喜欢的事情,多抱抱亲亲孩子,让孩子变得更加自信,只有孩子自身有了安全感,才会慢慢地与“依恋物”分离,真正变得独立起来。
孩子有“恋物癖”也可能源于孤独,特别是对那些已经有了交往意识的孩子而言。幼儿园里有许多小朋友,但内向的孩子不能放开心胸交往,自己熟悉的同龄亲戚,又不能时时在身边。孤独失望之余,玩具就变成了孩子的精神寄托,孩子跟布娃娃说话,跟它一起游戏,一起睡觉,享受着跟这个“小伙伴”交往带来的快乐。
如果孩子对于某件物品的依赖性极大,家长千万不要强制性干预,可以先问问孩子,为什么这么喜欢这件物品,它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先倾听孩子的心声,走进他的世界,然后试着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比如给孩子其他喜欢的玩具、带孩子出去郊游、参加集体活动、听音乐等方法,孩子的生活状态得到了丰富,其关注点就不会再局限于所恋之物。
总之,当发现孩子有“恋物癖”的时候,家长们一定不要慌张,也不要强行干涉,日常的关心与心理引导才是最重要的。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