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1年04月08日> > 总第2954期 > 7 > 新闻内容
这个清明,听她们讲野菜里的“山野幸事”
新闻作者:文、图: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欧阳婷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08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栀子花
浪漫的野菜,要用鼻子去寻
“栀子开花的时候,满屋都是花香。”4月5日,长沙宁乡市喻家坳乡喻家坳村胡漫红家的栀子树枝头已经结满花苞。她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等到4月底,这些花苞就会绽放,闻香而来的不仅仅是拍照打卡的年轻人,还有专门收购栀子花的商人,“1斤可以卖十几块钱,多的时候可以卖到20块”。
花香香了生活,这是童年时的胡漫红不敢想的。
胡漫红出生于1963年,是家里的老六,下头还有弟弟和妹妹。家里穷,尤其到了春天,地里的蔬菜才刚刚冒头,青黄不接,肚子受罪。所以,每到清明前后,村里的人就成群结队往山里赶,挖笋、扯蕨菜、摘栀子花……胡漫红就是其中一员,“那个时候没有人种栀子花,想吃的话只能到山上去找”。
中午放学后,胡漫红匆匆吃完饭,叫上早已约好的小伙伴,每人带上一个篮子,到山上去寻找野栀子树的踪迹,“经常摘栀子花的人会记得栀子树的位置,但对于新手来说,只能满山碰运气”。找栀子花不同于找地上的野菜,需要时刻低头盯着地面,而是时不时深吸一口气,就能顺着浓郁的栀子花香找到栀子树。每找到一棵栀子树,大家呼啦一声围上去,两手不停,迅速采摘花朵。往往走遍整座大山,栀子花才刚刚装满胡漫红的篮子。
回家后,胡漫红把整理好的栀子花交给母亲。栀子花要炒得好吃,必须要用猪油,但在那时,猪油十分珍贵,母亲只会用锅铲的一角稍稍舀上一点儿,待油在锅中融化,下几颗辣椒,迅速加入焯过水的栀子花一起翻炒,不到1分钟,一盘香喷喷的清炒栀子花就出锅了。
“吃起来也满嘴都是香味。”每隔两三天,胡漫红就会和小伙伴们上山一趟,幸运的话,除了栀子花,还可以找到野茶树,“采摘到的茶叶交到学校,可以抵扣下一学期的学费”。
栀子花可以当作菜肴,栀子树结的果实则成了胡漫红家常备的药品。因为喜欢吃辣椒,胡漫红经常口腔溃疡,这个时候,母亲就会给她几颗栀子果泡水喝,往往过了一个晚上,溃疡就消失了。所以,到了栀子结果的季节,胡漫红就喜欢带着弟弟妹妹到山上寻摸,采回的果子晒干后一部分留作家用,一部分卖到药铺,“几分钱一斤”。
游客闻香而来,栀子树上收获财富
和胡漫红不同,78岁的银冬生关于栀子花的记忆总与母亲的背影缠绕在一起。
小时候,到了栀子花开的季节,银冬生和兄弟姐妹还在酣睡,母亲就已经起床,提着篮子赶到山上寻找野栀子花,“我总是只看见她出门的背影”。
快到午饭时,母亲便会提着一篓子栀子花和其他野菜回家,几个孩子一窝蜂涌上来,将栀子花的花芯和花蒂去除,再交给母亲焯水烹饪,“采一次栀子花,可以吃上两三天”。
时光如流,日子越过越好,栀子花不再是为了果腹,而是为了“调味”。退休后,银冬生从山上找来了近百株栀子树,移栽到了自家的房前屋后,每到花期,他和妻子就会像之前母亲那样,将这一口鲜味采摘下来,送到儿女的餐桌上。
2017年,看着栀子树逐渐开花,如同满院霜雪、香味扑鼻,银冬生写下了《栀子花开在喻家》。这篇文章引起了不少人关注,更有商人带着钱过来,希望能够投资开发栀子产业。
早在银冬生的文章发表之前,胡漫红的丈夫胡立兵就已经尝试着从栀子树上收获财富。
2015年,在从事药材行业的亲戚的建议下,胡立兵决定种植栀子树、售卖栀子果。和胡漫红商量后,他一口气在家旁5亩多的荒地里种下了近千棵栀子树。
“刚开始,还是有不少人笑话我们。”胡立兵夫妻俩憋着一口气,勤勤恳恳地给栀子树施肥、剪枝,期待着好收成,但栀子果售卖的结果并不理想。直到2018年,食用栀子花突然成为时尚,不少人开始找上门来高价收购栀子花。
胡漫红因此变得十分忙碌。每天清晨,她就要将新鲜的栀子花采摘下来,尽快地交付给收购商,“1斤花最少可以卖十几元人民币,价格高的时候,可以达到20多元一斤”。
花开得越来越多,胡漫红找来附近的村民帮忙,这让村里不少上了年纪的老人有了一份挣钱的工作,“采摘一斤花是1.5元,手速快的人一天可以挣到100元”。
很多时候,唤醒胡漫红的不是闹钟,而是前来摘花的工人聊天笑闹的声音。
大片的栀子花连绵如雪,也引来了不少年轻人拍照打卡。胡漫红记得,除了宁乡市的本地居民,还有来自益阳的游客请求她稍微慢一点将栀子花摘走,好给他们留下拍照的时间。
闻香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普通的栀子花吃法已经满足不了食客,胡立兵特地研发了新吃法——用排骨或土鸡煲出高汤,用汤烫着栀子花吃,“口感清爽的同时又饱含着肉的香味”。
在胡漫红家的带动下,喻家坳村的村民也纷纷在房前屋后种下了栀子树。看到了栀子花的市场,2019年,喻家坳乡特地开发了栀子产业,鼓励村民种植,并为种植户和企业牵线搭桥,保证栀子花的销售。如今,喻家坳乡已经有了8000亩栀子树,除了栀子花、栀子果,不少人还在研发栀子油。
“未来,栀子会更值钱。”胡漫红看着枝头的花骨朵,包裹着幽香,也蕴藉着盼头。
●鱼腥草
曾经的“猪猪美食”,后来比大米还贵
“小时候,鱼腥草是家里用来喂猪的。”回忆起鱼腥草的“变身”,怀化市中方县新建镇新建村村民杨小英感到很不可思议,因为在她的印象中,鱼腥草从未端上过自家餐桌,“可能是妈妈不喜欢鱼腥草的味道吧”。
杨小英出生于1973年,是家里最小的孩子。5岁时,她已经帮着干家务活,扫地、洗碗……其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割猪草。为了能够在年节时吃上肉,家里养着两头猪,而喂猪的活儿就由几个孩子承担。
父母告诉杨小英,鱼腥草清热健脾,吃着有好处。所以割猪草的时候,她总会格外注意哪里有鱼腥草。刚开始,杨小英还要两只手才能握住柴刀,也不懂如何分辨野菜,只能跟在哥哥姐姐身后,他们指哪里,她就割哪里。
渐渐地,杨小英也认得出了“老伙计”,“开了白色的小花,有着紫红色叶片的植物,便是鱼腥草了”。鱼腥草喜欢长在山林边、小溪旁,一锄头下去,就会挖出一大蔸白白嫩嫩带着特殊腥味的鱼腥草根茎。
年岁增长,哥哥姐姐们有了更重要的事,杨小英便利用下课时间,约上几个小伙伴,结伴到山上挖鱼腥草。忙得累了,有的小伙伴顾不得那么多,就着溪水将挖来的鱼腥草清洗干净,直接放进嘴里“咔哧咔哧”地嚼着,唇齿间还带着泥土的味道。
在鱼腥草的帮助下,杨小英家的猪胃口很好,被养得白白胖胖,年末的时候,她的成就感也格外高,“吃肉都吃得开心一些”。
长大后,原以为和鱼腥草不会再有羁绊,没想到2015年,丈夫蒲玉友提出要种植鱼腥草。“那时候,1斤鱼腥草的价钱是2.2元,比大米还贵一些。”虽然看到村里有人靠种植鱼腥草挣了钱,但杨小英和蒲玉友还是谨慎为上,第一年只种了两亩多地。鱼腥草的生长周期比较长,9月播种,到了来年春天就可以一直生长,采之不尽。夫妻两人尝到了甜头,便开始流转其他人的土地,扩大了种植面积,到2020年,他们已经种植了10亩鱼腥草。
杨小英家并不是个例。在新建镇,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种植鱼腥草。为了帮助农户增收,新建镇政府落实了小额贷款、产业奖补、技术培训和拓展市场等帮扶措施,如今,新建镇共有鱼腥草栽种面积1800多亩,每到鱼腥草成熟季节,总有大批采购商前来收购。
在邻居的介绍下,杨小英也学会了制作鱼腥草美食。把鱼腥草的根茎洗净、切段,拌上辣椒粉、生姜、芫荽、葱蒜、香料、食醋,凉拌生吃;或是蒸煮、小炒、炖粥、开汤、炒腊肉,还可做成鱼腥草猪肺汤、鱼腥草煎蛋饼等等,“这是一吃就上瘾的味道”。
记者手记
谁家野菜饭炊香,正是江南寒食。清明假期,我也跟随母亲、伯母到山上采摘野菜,收获颇丰。略通医理的伯父对这些野菜的益处侃侃而谈,但87岁的奶奶在旁道:“以前只想着填饱肚子,哪里这么多讲究。”
奶奶的话,道出了野菜的变化,也道出了环境的变化、生活的变化、时代的变化。从饱腹到养生,从度日到寻味,“野菜下山”的背后,是如今的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生活的创新之举,也是因为国家为广袤乡野的振兴发展提供了多元的舞台。
湖南的野菜资源丰富,除了今天文中所述,我想,太多人的记忆曾被各色野菜点亮——也不光是野菜。2020年,我曾参与湖南省“记者在扶贫一线”活动,前往益阳市安化县蹲点。土里长的、家里养的,朴实的农民变身直播带货达人,扶贫队长成为招商引资能人……采访过程中,我看到了太多党员干部、人民群众为了脱贫付出的努力和展现的智慧。
过去,人们为了生计努力;如今,我们为了生活添彩。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三牛”精神,奋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想,如同野菜的华丽转身,我们的努力与奋斗,终将带来非凡的变化,换来甜美的果实。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