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1年01月14日> > 总第2944期 > 5 > 新闻内容
奔赴乡村,这群年轻人“为中国而教”
新闻作者: 文、图: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欧阳婷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14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1月9日,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的日子,安化县小淹镇碧溪教学点支教老师吴清玲为此早早赶往益阳。若在一年多前,这个来自青海的女孩不会想到,一场支教会改变自己的职业规划。
吴清玲是公益机构“为中国而教”的一员。2019年,她与28名团队成员以及44名益阳市的支教志愿者前往安化县,和坚守在乡村的老师们一起,将知识带进闭塞的角落,也为孩子们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沉默孩子的诗歌
“爸爸在广东/我们在湖南/我们白天上学/爸爸夜晚上班/我们饿了/爸爸也饿了/我们的晚餐是爸爸的早餐。”
这首名为《早餐晚餐》的小诗,是滔溪镇英家村教学点学生袁慧灵和袁燕灵共同创作的。而诗的灵感,来源于害羞的姐姐袁慧灵随口说的一句话。
让姐妹俩把这句话变成诗的,是她们的老师许多。
2019年,即将大学毕业的郑州男孩许多加入“为中国而教”公益机构,在北京参加培训后,他来到了地处偏远的安化县滔溪镇英家村教学点。
“村里人和我说,这里已经70年没有来过大学生了。”许多和支教团队伙伴的到来让学校的人松了一口气——这所教学点在此之前只有一名身兼多职的校长和一名幼师,外加一个做饭阿姨。
但许多却倒吸了一口气——他要负责二年级的语文和三、四年级复式班的课程,一周28节课,满满当当。
而孩子们薄弱的学习基础也让他焦虑。为此,他利用下课时间到孩子们家里补课,其中就包括袁慧灵和袁燕灵两姐妹。
姐姐袁慧灵从小跟着奶奶长大,而妹妹袁燕灵则跟在外出务工的父母身边。袁燕灵上学后,妈妈也回到了家里,但不同的生长环境已经造成了袁慧灵敏感的性格。
“姐姐在班上成绩第一,但很害羞。”在许多看来,妹妹袁燕灵更勇于表达自己。
一天晚饭后,两姐妹跟着许多学习,刚好远在广东的父亲打了视频电话过来。聊了一阵后,袁慧灵突然说:“爸爸的早餐是我的晚餐。”原来,由于常常上夜班,袁慧灵父亲的作息时间和女儿们的是相反的。
听到这句话的许多灵光一现,开始引导袁慧灵把它写成一首小诗。
可袁慧灵十分抗拒,“她不要一个人讲话”。而此刻,妹妹则在一旁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于是许多提议,姐妹俩合作,把诗完成。
小诗写完后,许多把它发到了自己的公众号上,随后,这首诗被安化县教育局官方微信公众号转发。
2020年9月,许多被调任至羊角塘镇云盘教学点,而安化县教育局则根据英家村教学点的需要,安排了更多老师在此任教。
“希望我们的到来能给这里的孩子带来不同的观点,也希望通过孩子们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教育思考。”为此,许多和同为支教老师的胡程搭档,提出了“行走安化”项目,创立微信公众号,走访有支教老师任教的小学(教学点),记录他们的故事和经验。

唐氏患儿的朗读者比赛
在许多忙着教学和走访的同时,在安化县小淹镇碧溪教学点,“为中国而教”支教老师吴清玲正忙着带领孩子们开展“小小朗读者”活动。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讲台上,涵涵(化名)正大声背诵着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如果忽略他含糊不清的发音,你会认为他背得还挺不错。
但涵涵是一名唐氏综合征患儿,12岁的他虽然身体壮实,智力却还不如6岁的儿童。吴清玲刚见到涵涵时,他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全。
2019年,吴清玲毕业于青海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初到平原地区,还在“醉氧”的吴清玲一下就成了三年级的包班老师,班上8个孩子,其中就有涵涵。
即便已经被学校领导打了“预防针”,可第一次给孩子们上课,吴清玲还是被“将了一军”——涵涵毫无征兆地冲出教室,吴清玲在后面吭哧吭哧追人。
几天下来,吴清玲发现,涵涵几乎无法安静地坐着上完一节课。吴清玲开始给他“开小灶”,下课就把涵涵叫到办公室,一笔一划教他写自己的名字。上课的时候,她就给涵涵几张写好了名字的纸,让他坐在座位上模仿抄写。
在吴清玲的帮助下,两个月后,涵涵能够正确地写出自己的名字。这给了吴清玲很大的信心,她尝试着教涵涵更多的汉字和拼音。
吴清玲还发现,班上的孩子们读课文比较吃力。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她举办了“小小朗读者”比赛,越来越多的学生走上讲台。但别人热热闹闹的时候,涵涵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为了让涵涵也加入进来,吴清玲又带领他朗读课本中的古诗,“他无法认字,我就帮他背下来,形成记忆反射”。
在吴清玲的鼓励下,涵涵终于走上了讲台,“虽然有些地方吐词不清,但这份勇气十分了不起”。
渐渐地,班上的同学也不再用异样的眼光看待涵涵,原来独来独往的他逐渐有了朋友。
涵涵的改变并不是个例。为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安化县教育系统对241名深度残疾学生送教上门,让他们也能够学习知识。此外,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安化县采取进高校直聘、公开招聘等多种渠道引进人才、补充教师,2017年至今,共补充教师2199名;并加大免费师范生培养力度,向边远农村学校倾斜,2017年至今共培养免费师范生971名。
2020年10月底,在支教过程中下定决心要成为老师的吴清玲前往益阳市参加了教师资格证考试,“支教结束后,我想回到青海,继续教那里的孩子们”。   



羞涩学生的广播站
“一方斗室,传一个声音;一片乐土,圆一个梦想。穿越四季变换,讲述青春故事,聆听动人旋律,采集文学芬芳,我们用心传递爱的声音,我们用爱倾诉青春的心声……”这是小淹镇敷溪九年制学校广播站每次广播时的开场白。
敷溪学校是一所囊括了幼儿园以及中小学教育的九年制学校,地处安化县东大门,学校里有不少留守儿童,还有贫困家庭孩子。此前,安化县建立健全“五帮一”劝返复学工作机制,在贫困户学前教育入园补助、义务教育生活补助、普通高中免学费免教材费、中小学免教辅费、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以及“雨露计划”、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中职国家助学金全覆盖下,全县26430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无一人因贫困辍学。
2020年,从法国图卢兹高等商学院研究生毕业后,黑龙江姑娘王馨莹成为了敷溪学校的一名初中数学教师,而重庆姑娘胡艳茹大学毕业后,则在敷溪学校当小学英语教师。而为了让敷溪学校的教师队伍更加年轻化,安化县教育局派了不少年轻且有经验的教师下乡,校长胡庆恩就是其中一位。
2020年9月底,正在备课的王馨莹和胡艳茹被叫到校长办公室。胡庆恩提议,以广播站为起点,把学生活动做起来,为更多的社团计划做预热和准备。而王馨莹和胡艳茹的任务,就是将废弃多年的学校广播站重新操办起来。
“广播站在升旗台后面,靠近学校围墙边的一个小屋子。”王馨莹记得,由于久未使用,广播站堆满了废弃桌椅,墙上长满了青苔。清理过程中,桌椅被搬出去了,但青苔无法铲除,两人买来颜料,用壁画遮挡痕迹。王馨莹又买来了桌布、盆栽等,将广播站布置得十分温馨。
要建立广播站的消息让不少学生跃跃欲试。最终,王馨莹和胡艳茹从老师推选和毛遂自荐的学生中选出了25人。在小小广播员正式上岗前,两人还对他们进行了播音语言、播音内容的培训,“其实我们也没有经验,摸着石头过河”。
2020年10月15日,校园广播站开播,热情高涨的广播员们从磕磕绊绊到逐渐熟练,还有孩子将广播当成了自己的“工作”。
五年级的蔡欣怡、谢曦、谢雨微是周四的值班广播员。有一次,当她们吃完晚餐来到广播室时,却发现两个老师还没到,而广播的时间马上要到了。就在她们“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时”,大胆一点的蔡欣怡提出“爬窗户”。
于是,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三人终于进入了广播室,向路过的老师借来手机播放音乐,打开设备开始广播。
谢曦告诉记者,一开始,她也十分紧张,但随着播音次数的增加,她不仅找到了乐趣,平日害羞内敛的自己也在话筒前找到了自信,“我还会继续广播下去”。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