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0年12月31日> > 总第2942期 > 16 > 新闻内容
辣妈研习院
新闻作者:  倾诉:优优妈妈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31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孩子爱“打小报告”怎么办
难得周末有空,带着女儿去邻居家串门,进了家门,凳子还没坐热,女儿就开始闹腾起来了。6岁的女儿委屈巴拉地跑来告状:“妈妈,大壮抢我玩具,他不给我玩积木!”
听到女儿的告状,大壮也很是气愤:“我没有抢你玩具,都提前分好了,自己不会拼还要把我的积木给拆了!你就爱告状!”大人还没缓过神来,女儿就哇哇开始哭了。
优优爱告状,老师也跟我提过。在学校,她非常注意别的小朋友的行为,一旦有哪个小朋友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她就会马上跑去告诉老师。不是告诉老师哪个小朋友打了谁,就是哪个小朋友把谁的东西弄地下了,还有就是谁上课不认真……我听说了这件事情后,非常担心孩子长久这样下去,不仅有可能被其他小朋友孤立,还会对她今后的成长不利,我该如何引导才好?

重视孩子“打小报告”的行为,但别鼓励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爱告状是一种正常现象,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是孩子还没有形成独立解决问题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只会采用告状这样的方法引起家长和老师的关注。其实爱打小报告的孩子身上一般都有一些普遍特质,比如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渴望交流和关心、在孩子中的地位相对弱势等等。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行为会逐渐减少,所以,不要用成年人的道德发展水平来要求孩子。
一般情况下,孩子打"小报告"的目的都是比较单纯的。要么是发现别的小朋友的错误,希望他能改正;要么就是寻求关注,希望家长给予自己更多的肯定。孩子10岁以前一般会认为老师和家长是无所不能的,大人的地位要高于同伴,所以宁可得罪小朋友也会去告状。而且,在建立规则的时期,孩子对其他人破坏规则的行为会比较敏感,老师对孩子打小报告给予肯定,更强化了孩子的这种行为。
但是,长期下去,却容易养成好表现、窥视别人、斤斤计较等不良心理,而且还会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使孩子成为被众人孤立和排斥的人。所以,家长和老师都要重视孩子的这种行为,正确引导他们。
当孩子过来“打小报告”时,爸爸妈妈们最好认真倾听,不要不耐烦,千万不能因为觉得孩子讲的事小,觉得不重要,置之不理了,这种态度容易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尤其是当孩子受了委屈的、有苦水向你倒时。
先让自己的思维过渡到与孩子同一水平线上,然后和孩子一起分析问题的所在,引导孩子,和孩子一起找寻解决的方法,培养孩子明辨是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后,当孩子与小伙伴之间产生一些小冲突摩擦时,尽量让他们自己面对,合理解决。
一般来说,当事情在家长可控范围内的时候,家长可以适当放手,站在旁边做做观众,看看孩子自己是如何化解矛盾,这未尝不是一种解决孩子爱打“小报告”习惯的方法。
对于爱打小报告的孩子,家长还要告诉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缺点和优点,应该多学习其他小朋友的优点,对于小朋友的缺点也要尽量包容,要学会处理与小朋友之间的矛盾,不能只知告状。
当然,也存在一种情况,孩子告状,只是为了获得大人的关注,吸引大人的注意力。这时,我们可以反思一下,是不是平时给孩子的肯定和关注比较少,从而导致孩子出现这样的行为。这也是在提醒大人们,平常多关注孩子,多倾听孩子的想法,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被重视。
如果给了孩子足够的关注,孩子还这样做,家长可以采用合理冷漠的方法处理,孩子试探几次后,得不到反馈,就会自然减少这种行为。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