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0年12月17日> > 总第2940期 > 11 > 新闻内容
“三色”新东源,“打卡”新地标
新闻作者:文、图、视频: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杨柳 李曼倩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17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于是,在东源村综合服务中心旁,雄关渠红色纪念馆今年正式开馆。馆中详细介绍了这项伟大工程的前世今生:与穷山恶水抗争,从1965年到1980年,关溪乡3000多人,修通了一条始于莽山溶家洞,止于关溪与岩泉交界的黄泥冲,长达43公里的渠道。整个工程跨过186条坑,穿过124处悬崖峭壁,绕过61座大山,其中60%以上地段是坚硬岩石。“槽墩10多层楼高,石料要村民靠的‘铁肩膀’一块块抬上去。”曹兴洪感慨道,当时高空作业非常危险,建设者甚至备好了八口棺材。
如今,雄关渠红色纪念馆已成为多地开展党性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场教学点,也是吸引众多游客来东源的红色旅游点。
从雄关渠红色纪念馆出来,记者沿着乡间小路,穿过百年枫树林,来到由村民土胚房改建的红色文化纪念馆。
原来,在东源村还有一段军民鱼水情的红色革命故事。
当年,朱德背上长的一个背花(毒疮)因转战奔袭日晒雨淋已严重溃疡疼痛不已,肿起一个像碗口粗一般的“小山包”。部队从宜章县城被迫撤到圣公坛暂歇时,本地革命领导人王光佑想起当地有个土医姚运生,有祖传秘方专治疑难杂症及毒疮。果然,姚运生为朱德敷药三天后就治愈了。朱德一直挂记着姚运生这个救命恩人,并交代女儿朱敏不要忘记。从此,朱姚两家的友谊也一直延续。
参观完红色纪念馆,还可以沿着红军的足迹,重走红军路。“这里是中国网红生态徒步路线,全长12公里,与雄关渠相随,负离子高达3万个/立方厘米。”曹兴洪介绍,依托东源村光辉灿烂的红色文化资源,扶贫工作队实施开发以“走红军路、吃红军饭、唱红军歌”为主题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红色教育体验,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来东源接受红色洗礼。

蓝色共享游:拎包住小镇,隔空“云”种菜
在东源村村委会斜后方一座两层新建的楼房上,“共享小镇”4个大字格外醒目。“这里总共16套房子,电器、家具一应俱全,可拎包入住,适合旅居、康养。”扶贫队副队长陈东笑言,东源村打造“共享小镇”的发展规划,正从蓝图变成“美图”。
共享民宿、共享土地、共享家禽……打开“东源趣味共享农场”的微信小程序,一大波“共享”产品映入眼帘。在共享菜地里,顾客可以选择认领一块菜地成为“专享地主”,选择喜欢的蔬菜,由农场安排工人种植、浇水、除草、施肥,顾客可24小时监控,等蔬菜成熟后农场安排工人采收通过快递送到顾客手中。
“民宿利用村民闲置房屋改造而成,采用的是共享经济模式。”东之仙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胡耀中介绍,公司按每平方米5元的价格付给房主租金,并吸纳村民就业,让村民共享发展。“我就既领租金又挣工资!”在民宿工作的村民得意地说。
共享经济让村民的腰包更“鼓”了!2017年,村集体账面上只有2万元,还要用于偿还贷款。2018年账面收入达到21万元,2019年87.6万元,成为宜章全县第一,今年有望突破100万元大关。
工作队还集结步步高集团、浦发银行等企业,助力东源村发展生态农业。目前,东源村种植油茶、茶叶、水果等4500余亩。一片片风景如画的茶园、果园,吸引众多游客慕名而来。
“扶贫并非一时之功,而是要打造永不离开的扶贫工作队。”谈及东源村的未来,曹兴洪说,“我们的目标是争取在未来几年把东源村打造成集‘共享小镇、茶叶小镇、红色小镇、民宿小镇和互联网小镇’为一体的美丽村庄。”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