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0年11月19日> > 总第2936期 > 9 > 新闻内容
精彩非遗镌刻红色记忆
新闻作者:文、图、视频: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陈寒冰 冯晓雅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19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想不到这一次,把全国的红色景点‘逛’个够!”长沙市民周先生感叹。11月14日至16日,在以“红色土地·全面小康”为主题的2020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下称:红博会)长沙主会场,掀起了一波红色热潮。
连日来,红博会让湖南国际会展中心变成一片炙热的“红”海,北京、河北、江西等全国24个省(市、区)纷纷拿出“看家本领”,展示各地丰富的旅游资源与红色文化,众多红色非遗展品比比皆是,以红色资源为染料,以非遗文化为画笔,以旅游商品为载体,绘制出一幅幅具有创新创意的多彩画卷,让人目不暇接。



宝庆瓷刻闪耀三湘
“在烧制好的瓷器上,用特殊刀具(金刚石或合金钢)进行錾刻、凿镌、刻划,在釉面形成深浅、粗细、疏密、虚实的点和线,形象地说,可以称之为‘在瓷盘上作画’。”在湖南邵阳展馆里,非遗传承人刘金铎向参观者介绍着宝庆瓷刻的红色故事。
宝庆瓷刻,从清朝开始流传至今,已有140年的历史。瓷刻又名釉雕,最早托生于民间的“号碗”技术,是指在上釉烧成的素色瓷器上,用钨钢刀或金钢石刀镂刻书、画的一种工艺品。
走近邵阳馆,大型瓷刻作品《毛泽东与刘少奇》就映入眼帘,远看仿佛一幅黑白水墨画,细瞧却是无数密集的点在一方墨色的瓷盘上镂刻成。“这样的作品是在高温瓷板上雕刻而成的。”刘金铎介绍说。
“瓷刻需要耐心和专注,每一笔都得刻在刀刃上。”从业四十余年的刘金铎对作品要求近乎苛刻,他独创的“游丝点刀法”和开创性的以人物为主题的创作方向,让红色文化和瓷刻作品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把小铜锤,一把金刚钻,在黑色的釉面上经过千万次的敲击,在极安静的环境下耗时两个月,刘金铎才完成了《毛泽东与刘少奇》这幅展品。事实上,为了参展这次红博会,他和徒弟们已经准备了半年之久,才呈现出用瓷刻艺术“讲述”红色故事的精彩一幕。
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禹新荣巡视邵阳馆时指出,“红色旅游商品既利用了红色资源,发扬了红色传统,更是红色创意产品的佳作,以后可以作为我省文旅融合产品的代表向外推广。”   

鹤城土陶细述三湘
在湖南怀化展馆前,硕大的通道转兵展台总是挤满了排队打卡的游客。这一次,怀化不仅带来了红色旅游景区和线路,更是将“火与土的艺术”搬到了大舞台。
“火与土的艺术”是土陶,以泥为胚、用火烧制,来自怀化辰溪的这项非遗瑰宝始于唐代,盛于明清。据传,明代末年,贵州十余瑶民为了躲避战乱,顺锦江而下,落脚于辰溪县潭湾镇报木洞一带建窑开坊。他们带来的釉和坯体的配方,填补了当时辰溪县陶器无釉的空白。自此,辰溪土陶开启了自己的历程。
与当地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土陶,跨越了时空的间隙,见证了新中国成立过程中可歌可泣的故事。
“红军当年驻扎辰溪时,在牛溪陶器社(土陶非遗制作基地)添制了炊具用品,加大了陶瓷产品的生产量,让土陶也迎来生产高潮。”黄泥色的土质陶器,历经高温的洗礼,质地变得醇厚温和,怀化土陶非遗传承人向玉兰娓娓道来它和红军的故事:“当年在订制陶制生活用品的过程中,红军战士义务为陶坊劈柴挑水,以最公道的价格釆买陶制品以做军需,从此刺激了陶业的发展,也为当地成为江南地区最大的龙窑柴烧基地打下了良好基础。”   

湘西民俗悦动三湘
11月14日下午两点,伴随着一阵阵有节奏的鼓点,湘西展台前十几个穿着蓝色土家族服饰的青年演员欢快地摆动起来,演员们沿着展区出发,绕场巡游一圈身后多了不少跟着舞动的小观众。
“我们这次带来的是土家族打溜子表演。”演员们热情地介绍着,他们是当地农民,忙时务农,闲时就汇聚在田里、村口或者在景区进行表演。土家族打溜子历史悠久,曲牌丰富,艺术风格独特,一般用一面鼓、一面锣、两副钹和一个勾锣组合演奏,5件乐器由5人分别操持,称为“五合班”。“这一次,我们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土家糊仓习俗与打溜子创新结合,融入了务农时的情感体验,创作了作品《糊仓》,再现土家农耕文化。”演员介绍道。
“别说孩子喜欢,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看到打溜子表演,也觉得很有趣。”跟着游行队伍转了一圈了,黄女士打开手机特意与演员们合影留念。
“张家界不只有武陵源,我们的红色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拥有贺龙故居、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等红色旅游景点。同时,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众多。”张家界市文旅广体局党工委委员欧阳小平介绍,除了静态的红色文创产品展示,张家界还组织旅游营销非遗轻骑队在红博会进行动态表演,21名演员通过土家族打溜子、土家族摆手舞、白族仗鼓舞、桑植民歌等非遗项目的表演,宣传张家界的文化旅游,让国内外游客进一步了解张家界,到张家界观光旅游。



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红色文化相融后,带来了各式不同的精彩亮相。
江西省上饶市,是“可爱的中国”诞生地,是“模范根据地”——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主体区域,是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方志敏的家乡,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上饶剪纸的诞生地。在江西省的展台正中,一幅幅巧手剪出的红色故事、英勇烈士为这抹“红”更添异彩。
“1927年,毛泽东来到铜鼓,领导和发动了著名的秋收起义,并在此留下了一段‘脚踏两省,四圆定乾坤’的传奇故事……”江西省宜春市,不仅是秋收起义纪念地,也是“中国版画之乡”。宜春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反映宜春红色历史和题材版画引人瞩目。在江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袁州版画的展示区,陈列整洁的木质版画,栩栩如生地记录着红军在这片热土留下的故事。
在小巧的鸡蛋上雕刻作画是什么体验?来自江西省乐安县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乐安蛋雕让人啧啧称奇,这项起源于清光绪年间的民间传统美术,融合国画、工笔画、微雕等技艺特点,利用红皮鸡蛋的本色,以蛋为纸,以刀为笔,在只有0.25毫米厚的蛋壳上挥刀刻画,描绘了一场场生动的红色故事。
在“稻菽千重”红色旅游产品展区,河南省级非遗传承人马电坤展示的“吹糖人”技艺,手指翻飞,片刻功夫,形形色色的小动物顷刻而生,惹得围观群众大声叫好。
与此同时,在长沙非遗编粽叶的展台,手工艺人用粽叶编制出了很多精细的工艺品,有蚂蚱,孔雀等,精巧细致,惹人怜爱。
同样让人驻足不前的,还有来自红色旅游商品区的特色非遗美食,其中,宁乡四小碟便是个中佼佼者,展台负责人杨硕介绍到:“宁乡四小碟是百年传统特产,全程手工制作。”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