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0年09月24日> > 总第2929期 > 8-9 > 新闻内容
大地颂歌 歌声绕梁
新闻作者:文: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张秋盈 摄影:刘海栋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24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编者按:开售几分钟,门票便一售而空——如此火爆的场景,都因将于9月27日在长沙梅溪湖大剧院首演的《大地颂歌》。
这台以湘西十八洞村脱贫故事为原型的大型史诗歌舞剧,以湘西之事讲湖南、以湖南之事讲全国,从序曲《浏阳河》到《风起十八洞》《奋斗》《夜空中最亮的星》《一步千年》《幸福山歌》《大地赤子》六幕,再到尾声《在灿烂阳光下》,通过“序言+6个故事+尾声”的结构模式,呈现了一幅波澜壮阔、感人肺腑的精准扶贫中国画卷。
十八洞村作为精准扶贫的首倡之地,《大地颂歌》作为三湘儿女表达感恩之情的文艺先声,当现实故事与舞台故事交相辉映,又唱出了何种铿锵的时代之歌?我们循着当中的女性脉络,为您带来了其中的三首颂歌。   

大咖云集的《大地颂歌》,为何C位是她?
富裕之歌
从“认命”到过上“神仙般的日子”,不仅是《大地颂歌》舞台上的“石大姐”,无数偏远地区的农村妇女也因精准扶贫而唱响了富裕之歌。
《大地颂歌》聚集了不少文艺大咖,比如观众熟知的金牌主持人何炅、“乘风破浪的姐姐”万茜、“国民妈妈”张凯丽、“正剧小生”谷智鑫等等。
这么多大咖,谁站C位?告诉你,是一位“苗族老大姐”。在第一幕《风起十八洞》中,大家众星拱月,将这位老大姐围绕其中;而7年前,总书记也是坐在她身边,拉着她的手,亲切地称她为“大姐”。
“大姐”的原型人物叫石爬专,是十八洞村村民。饰演石爬专的,是湖南省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郭晖。舞台上,她来讲述她的故事;生活中,她则映射了无数被精准扶贫改变命运的女性的人生。

“看!电视里那是你”
黑暗中,一束光打在舞台中央——十八洞村村民围坐在石大姐家中,一起观看《新闻联播》。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首先走进位于村口的苗族村民施齐文的家……”
“你看,电视里那是你!”有人一声吆喝,大家跟着起哄,石大姐有些害羞。
此刻上演的,是《大地颂歌》第一幕《风起十八洞》。这段村民围坐观看《新闻联播》的情节,正是7年前真实发生的故事——它掀起了十八洞村巨变的序章。
石大姐的原型人物名叫石爬专,她和老伴施齐文住在十八洞村村口。石爬专生在大山、长在大山,没读过书,也不识字,只能说苗语。夫妻俩终日辛苦劳作,但受自然环境影响,生活一直贫困。
“我们都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也认命了。”石爬专在一次采访中回忆。
习近平总书记来十八洞村考察那天,首先走进的就是她的家。一开始,石爬专根本不知道这位客人是谁,她主动问道:“怎么称呼您?”村主任施金通当起了现场翻译,他向总书记解释:“两位老人家里没有电视,又都不识字,所以认不得你。”
施金通记得很清楚,习近平总书记听了后,笑了。他向石爬专介绍自己:“我是人民的勤务员。”施金通则告诉石爬专,“这是总书记。”习近平总书记握住石爬专的手,又询问她多大年纪。他听说老人64岁了,便道:“你是大姐。”
也是在那一天,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而那一天,石爬专家唯一的“电器”,是一盏节能灯。
7年间,她的命运被彻底改变。作为精准扶贫的对象,石爬专一家被纳入低保,县扶贫工作队送来榉木苗、梨树苗。游客纷至沓来,石爬专家成了全村腊肉熏制、销售的窗口。工作队还借此帮她在家开了个商店,卖零食饮料、书籍和纪念品等。
2016年,十八洞村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1668元增加到8313元。石爬专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成了村里猕猴桃合作社的原始股东,2017年分红2000元,2018年分红2400元。
2019年,十八洞旅游公司正式营运,截至11月,游客超60万人次,带动全村农家乐、乡村民宿大发展,猕猴桃、黄桃、腊肉、蜂蜜、苗绣、山泉水等土特产品热销。2020年,十八洞溶洞将建设完成并对外开放,预计年游客数可达100万人次。
“神仙过的日子也就是这样了!”此时,石爬专家已有了电视机,每天打开电视,她都会先看看有没有总书记的报道。
曾两次荣获田汉最佳女主角奖、戏剧艺术节最佳女主角奖等奖项的湖南省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郭晖在《大地颂歌》中饰演石大姐。在她看来,朴实、善良是石大姐身上最吸引人的地方。
在《大地颂歌》的一次彩排中,石爬专老人也来到了现场。就像7年前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自己一样,她也一眼就认出了舞台上的“自己”:“这是我,这就是我!”   
改变“石大姐们”的命运
石爬专的命运,也折射着无数偏远地区农村妇女的命运。
过去,她们承担着繁重的家务和劳作,但通过精准扶贫,女人们不仅生活富裕了,苗绣、旅游产业的发展也让她们拥有了“职场”和自信,农家女纷纷吃上了“艺术饭”。
在十八洞村,苗女的刺绣功夫原是家传,但因为交通闭塞,绣品卖不出去,妇女们也没有靠针线赚钱的想法。
为开发该村的苗绣产业资源,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妇联三级联动,探索出一条农村妇女在家门口灵活就业的精准扶贫之路。各级妇联组织人员对苗绣市场进行系统调查,培训妇女、提高刺绣技术水平;引进企业,实行对口加工、订单生产;上争外引,共投入60多万元资金……多措并举,为十八洞绣娘的一双巧手“镀了金”。
十八洞村苗绣热销,“石大姐们”不必背井离乡,靠手艺就能丰衣足食。村里还有了苗绣展示厅,一些精美的绣品多次出现在文博会、赶秋节、苗绣展销会等活动上。
在《大地颂歌》第五幕《幸福山歌》中,舞蹈演员们献上了一曲以苗绣为主题的表演。在苗绣织成的“团圆”中,有采摘猕猴桃的年轻小伙、有载歌载舞的苗族“翠翠”,十分的欢快、活泼、喜庆。
“银针玉指长,织对金凤凰,五色美衣裳,绣带送情郎。”深山里的苗绣产业,不仅表达了农家生活的幸福甜蜜,也打开了农村留守妇女的致富之门,绣出了苗乡好风景。   

根正苗红的《大地颂歌》,为何唱起了Rap?
爱情之歌
用颂歌与说唱的相遇,展示爱情的不期而遇,背后彰显的却是精准扶贫的苦心孤诣。投身于红红火火的生活,懒汉变好汉,再也不是单身汉,他们的爱情之歌如此嘹亮。
“绝对不是你想的那样,我是滩烂泥。龙书记的帮助我都记在心里。如今我养了蜜蜂日子过得可以,和我过日子保证你甜蜜。我还想开着养蜂车载着你,去追花去赏月去南北东西……”这一段潮味十足的Rap(说唱),出现在了根正苗红的《大地颂歌》中——你别说,出奇的和谐。
在该剧第五幕《幸福山歌》里,十八洞村举行了相亲大会。懒汉变好汉、如今还是单身汉的田二毛为了吸引隔壁村翠翠姑娘的注意,化身十八洞“吴亦凡”——“你有Freestyle吗?我有!”
最终,Freestyle赢得了翠翠的芳心,也迎来了观众的会心一笑。正如田二毛的饰演者、湖南省话剧团优秀青年演员唐震所说,“田二毛”并不是没本事,当有力量引领他时,他会比普通人更积极、更渴望改变。

导演跨界,颂歌说唱喜相逢
《大地颂歌》囊括了各种各样的音乐类型,湖南民歌、小调、交响乐,以及流行歌曲和说唱艺术,或恢弘壮阔、或情深意长,有的负责叙事,有的则为十八洞村村民脱贫、脱单注入了丰沛的情感底色。
作为苗寨单身青年男女追求幸福新生活的展现,相亲会对歌绝对是最活泼、生动的一幕,但它也是最“折腾”的一幕。
“一开始,我们是依照十八洞村相亲大会的真实情景进行剧本创作。”《大地颂歌》主创导演丁杰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田二毛的原型人物——十八洞村村民龙先兰,在当年的相亲大会上展现魅力的方式,其实是做了十多个俯卧撑。但在排练过程中,导演组发觉呈现效果并不好。
“后来又用‘三句半’的形式,即每个单身汉用‘三句半’作自我介绍,但还是太平淡。”就在丁杰反复尝试的时候,总导演周雄对他说:“要不你自己写歌吧。”
怎样写出既突出舞台效果,又符合角色性格的歌词,这对丁杰来说是种挑战。那段时间,他翻看抖音,搜罗“土味情话”,直到在抖音听到一首很红的歌:“我就是全村最靓的崽,走起路带风大摇大摆……”
“这段歌词很符合懒汉田二毛脱贫致富,有了新面貌、新希望之后的心态变化。灵感一下子就来了。”最终,在十八洞村相亲大会上,角色田二毛、施满金、廖天宝展现了三种才艺。施满金的才艺充满花鼓戏的味道,廖天宝偏向湖南民歌,“田二宝则用说唱的方式,来表现他的‘臭美’。”丁杰笑着说。
写说唱歌词对于一个电视导演来说,算是跨界。为了让这段Freestyle足够飒爽,丁杰跑去请教组里的“00后”,也因此知道了单押、双押等说唱范式。他把学来的规则结合角色的性格特点,再加上音乐老师的作曲润色,一段独属于田二毛的甜蜜又自豪的Flow诞生了。
演员跨界,用Rap唱出“好汉歌”
“以前从没唱过Rap,这是人生第一次。”饰演田二毛的演员唐震在接受今日女报/凤网记者采访时,有些不好意思。他唯一的说唱基础,就是“年轻时挺喜欢听C-BLOCK(长沙本土说唱组合)的歌”。
唐震,湖南省话剧团优秀青年演员。参演过《十八洞》《泉涸之渔》《沧浪之水》等多部舞台剧,以及《董小姐》《血色湘西》《悠悠寸草心》等多部电视剧。
为了让这段Freestyle出彩,唐震每天练习,让导演、队友反复听,而他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说唱蛮有味,“以后一定要去学一学”。
在剧中,田二毛戏份很重,唐震也坦言,天天泡在舞台上,自己已经很久没见过太阳了。“前期,田二毛是个爱挑事的,质疑龙书记,想直接找扶贫队要钱,更在村口的大石头上写唱反调的顺口溜。”唐震说,后来田二毛才得以改变,通过奋斗脱贫又脱单。
田二毛的原型人物龙先兰,同样经历了从懒汉到好汉的蜕变。在精准扶贫之前,龙先兰“今朝有酒今朝醉”,后来在扶贫队的帮助下养殖蜜蜂,最终成为了花垣金兰十八洞蜜蜂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
“田二毛的情绪其实是最难拿捏的,不能一味表现他爱吵架的形象。”在唐震看来,这个人物其实就是一个耿直的“铁憨憨”,“田二毛并不只是懒惰的‘刺头’,他只是没有找到方向”。正因如此,田二毛才会对村里的猕猴桃产业着急上火,才会关心扶贫款怎么发,才会有后来的勤劳致富,也才会在看到龙书记的付出后,说出“你有情,我就有义”的表白。
《大地颂歌》的一次彩排中,龙先兰也来到了现场。当何炅介绍时,唐震定睛一看,“他跟我的身材都一模一样!”他笑着回忆,后来两人又在化妆间里相遇,龙先兰指着他说:“诶!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那一刻,唐震很满足,“连人物原型都认为像,那就是对我最大的肯定了。”   

《大地颂歌》的这个数字,为何让观众惊呼?
敬仰之歌
《大地颂歌》不仅是献给三湘热土的颂歌,也是献给扶贫干部的赞歌——而第六幕《大地赤子》,则为倒在脱贫战场上的人们,献上了一曲敬仰之歌。
770人。
当这个数字沉重而醒目的出现在《大地颂歌》彩排现场的屏幕上时,台下的观众用一声急促的惊呼和潸然而下的泪水表达着内心的震撼。
自2013年始,280万名扶贫干部奔走在脱贫攻坚战场,与最恶劣的地质环境斗争、与根深蒂固的习惯斗争,与“穷”斗争。他们创造了各式各样的脱贫办法,带领乡亲们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走向新的小康生活。
当路通了,水来了,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这770名扶贫干部却永远留在了广袤乡野,再也回不去家人身边。

让万茜佩服的“姐姐”
舞台之中,演员万茜坐在了一座“桥”上。
那是扶贫干部王新法为常德市石门县薛家村修建的桥,也是万茜饰演的王新法女儿——王婷,在父亲牺牲后常常驻足的地方。
王新法原是河北省石家庄市的一名退伍军人。2013年,61岁的他来到石门县薛家村扶贫。在村里人眼中,此人“极不像干部”,干活却是一把好手,穿一套迷彩服、蹬一双长靴,拎着一壶冷水两个馒头就上山,天天和村民一起开山炸石、架桥修路。
王新法有军人情节和风范。他出资修建烈士陵园,安葬红军遗骨;修路时,因地势险要危及生命安全,他第一个在“生死状”上按手印。2015年,他把省里颁给他的“最美扶贫人物”奖金发给了村里的老人、老村干部,人多不够分,自己还“倒贴”。短短三年,王新法个人给村里捐资100多万元——这些钱,是他20多年积攒下来的工资和退休金。
在他的组织推动下,2017年,薛家村的人均收入从过去的2000元变成了7700元,还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村民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王新法却在一次会议中突发心肌梗塞,永远留在了他奋斗过、奉献过的薛家村。
“我曾经很不理解您,为什么要来薛家村,为什么把全部积蓄都搭进去,今天我好像理解您了,您手机里记录的那些村民朋友,我都找到了,他们的笑,他们的泪,他们的乡音,都让我觉得离您更近了……”在深沉清冷的舞台灯光下,万茜缓缓说完了这段台词。
这是演员的台词,也是王婷曾说过的话。父亲千里扶贫、埋骨青山,女儿放弃北京的优渥工作来到薛家村,为当地茶园做品牌、搞推广,一点一滴,将悲伤的心情变作了滚烫的盼望。
“王婷立志要把茶园变成‘绿色银行’,实现父亲的夙愿……通过王婷,我理解了扶贫人的苦与乐,也深深敬佩那些为脱贫攻坚作出贡献甚至牺牲生命的人,他们的事迹应该被更多人知道、理解、记住。”接受采访时,曾在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中大放异彩的万茜说,王婷是真正意义上的“乘风破浪的姐姐”——在《大地颂歌》的舞台上,现实的伟大选择成就了艺术的绝美巧合,两位“姐姐”的碰撞,闪闪发光。   张凯丽的“微笑解读”
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观众耳熟能详的“国民妈妈”张凯丽,则饰演了炎陵原县委书记黄诗燕的妻子彭建兰。
舞台上的她,静静地靠着一棵黄桃树。
“大黄抓小黄,抓出金黄黄。”这是炎陵流传的一句顺口溜,也是老百姓对这位扶贫书记的最美颂扬。
“桃”脱困境,是黄诗燕给自己立下“让农村一天比一天美,让农民一天比一天富”的扶贫军令状后实施的致富举措之一。他四处搞销售,每年的桃花节、黄桃大会,都拼了命的为黄桃站台。他口才好,每年的推介都成了“脱口秀”,且总有新意。电视台为黄桃大会做直播,他又当仁不让,当起了形象代言人。
有人让他避嫌,他不在乎:“我为老百姓做事,避什么嫌?”
如今,炎陵黄桃已成为全国知名农产品牌。八年时光,他鞠躬尽瘁,当好“领头燕”,位于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炎陵县,在湖南省第一批“脱贫摘帽”。
然而,产业强了,百姓富了,炎陵美了,大家亲切叫着的诗燕书记却因为心脏病突发,永远的走了。
“真后悔,没有让诗燕回市里检查身体!”追悼会上,彭建兰泣不成声。来回往返、检查身体至少要一天,黄诗燕不舍得浪费,彭建兰却为了当初没有坚持而痛苦。
这份懊悔,张凯丽揣度到了,“丈夫牺牲后,她有后悔、有理解,有更深沉的爱”。
所以,观众会发现,明明饰演着一个悲情的角色,但张凯丽很多地方是微笑着的——脸上是笑,心里是泪,“一味地宣泄情绪不行,必须做到收放有度”。
的确,真实的故事,更有浓厚的情感,个中滋味,或许最终通过微笑,方不负诗燕书记的初心——他以热血铸就精神丰碑,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承诺,而每一年黄桃飘香时,桃农们都会说一句,书记,桃子又熟了。   舞台上的特殊照片
“跟贫穷干一仗”,背后是扶贫干部们的殚精竭虑、星夜奔走,更是风雨无畏、赤子之心。
所以,在《大地颂歌》第六幕《大地赤子》中,除了通过女儿、妻子的视角展现王新法、黄诗燕两位扶贫人的故事外,更以照片影像的形式,让观众看到了更多为扶贫献出生命的人们——他们有的是透支了身体,有的是在险峻的山路上遇难;他们是父亲、丈夫、儿子,也是妻子、母亲、女儿。当看到牺牲的扶贫干部中,还有不少二十多岁的年轻面孔时,很多观众再一次心疼得不能自已。
青春不负,热血不负。他们离开了,留下了脱贫的希望,也给家人留下了无尽的遗憾。诚如万茜所言——“我们要感谢奋斗在一线的扶贫英雄,也感谢他们的亲人的默默支持。”
“真实、感动、好看,是《大地颂歌》创排的基本原则。”总导演周雄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大地颂歌》既是一个舞台艺术作品,更是三湘脱贫巨变的生动展现,“更重要的是,它为每一个奋斗在扶贫战线上的英雄儿女留下了艺术身影,让更多人了解、记住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