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0年07月30日> > 总第2921期 > 12 > 新闻内容
“棍棒教育”下的孩子长大会怎样
新闻作者:李馨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30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最近,网上一个视频引起了很多人愤慨。视频里,三个女孩跪在地上,父亲拿着衣架使劲地抽打她们。
三个孩子被打得一边哭喊一边求饶,视频里还不断传来父亲抽打时啪啪作响的声音,真是隔着屏幕都替女孩痛得慌,此时此刻,她们内心的绝望、恐惧可想而知。
“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这都是流传甚广的一些育儿老话,四大名著《红楼梦》里也描述过贾宝玉的父亲贾政一见到宝玉非骂即打,有时甚至打个半死的场景。
但到了现代社会,在提倡爱的家庭教育的今天,如此“棍棒教育”实在让人大跌眼镜,一个成年人对三个孩子如此肆无忌惮地发泄情绪,这不是教育,这是施暴。
关于“棍棒教育”的方式从古至今都有讨论,即便是在古代,也并非推崇对儿女的管教就是一味的打骂。
汉代《韩诗外传》第七卷里就有这样的文字:“冠子不詈,髦子不笞,听其微谏,无令忧之,此为人父之道也”。大白话就是,子女已经到成人的年龄,父母就不能靠体罚责骂;子女还是幼童的时候.父母就不能鞭打或杖击。这就是为父之道、教子之方。
一味的棍棒教育对孩子的一生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著名的诗人、散文家聂绀弩在他的《怎么做母亲》里,用文字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值得每个人深思。
他的母亲没上班,是典型的“全职太太”,生活单调,无所事事,穷极无聊,是一个“打牌党”。他详细描述说:“她一拿起牌,就不能再惹她:一惹,她就头也不回,反手一耳光。输了钱,自然正好出气;奇怪的是,就是赢了也是这样。”
有一次,母亲扯着他的耳朵,从里屋扯到堂屋,要他跪下,手里拿着一根鸡毛帚。凶狠地说她放在桌子上的两个铜板不见了,非逼着年幼的聂绀弩承认偷了不可。
聂绀弩在文章中无奈又无助地说:“我既无法分辨,就只好耸起脑袋、脊梁和屁股挨打,母亲也真是一个青天大老爷,她从来不含糊地打一顿了事,一定要打得‘水落石出’。偷钱该打,不算;撒谎该打,也不算;一直打得我承认是我偷了,并且是买什幺东西吃了,头穿底落,这才罢休。不用说,这都是完全的谎话。”
那样大搞“逼供”的结果是什幺呢?作者说:“记得很清楚,从那次起,我知道了两件事:一、钱是可以偷的;二、人是可以撒谎的。”
挨打对他一生的影响是什么?聂绀弩说:“我从小就很孤僻,不爱和人来往,在热闹场中过不。这是鸡毛帚教育的结果。我小时候总以为别人都是有母亲疼爱的孩子,他们不了解我的苦楚;我也不愿意钻进他们幸福者群的圈子里去。
鸡毛帚教育的另一结果,是我无论对于什么人都缺乏热情,也缺乏对于热情的感受力。早年,我对人生抱着强烈的悲观,感到人与人之间,总是冷酷的,连母亲对于儿子也只有一根鸡毛帚,何况别人。
此外,鸡毛帚教育的结果,是我的怯懦、畏缩、自我否定。从小我就觉得人生天地之间,不过是一个罪犯,随时都会有惩戒落在头上……曾有过许多事业的机会,都由于我的孤僻,无助,怯懦而失掉了。自己无出息不在话下,不也有许多是母亲的鸡毛帚的功劳么?”
聂绀弩总结出的这三条挨打的后果,现在看来也是真实可信的。不论是过去经常挨打的孩子,还是今天经常挨打的孩子,他们的感受会是相通的,在心理上留下的伤痕也是一样的。
虽然知道,在很多我们不为人知的家庭角落里,有些父母把孩子当做自己的私有物品一样,可以任意打骂。但当这个孩子长大的时候,面对这个深刻的记忆,是否可以释怀?
难道就没有比打骂孩子更好的教育方式吗?有!钟南山就是最好的一个例子。
钟南山小时候也特别调皮,读小学的时候,他把母亲给他的午餐费偷偷拿去买东西吃了。没过多久,这件事情就被母亲知道,并且母亲很快又把事情告诉了钟南山的父亲。
在钟南山的心里,父亲一向严肃。在事情败露之后,他心想恐怕逃不过一顿打了。但让他想不到的是,父亲只是问了他一句:“南山,你想一想,像这样的事应该怎么办?”
父亲的话让钟南山懊悔不已,并且认识到了自己问题的所在。
他后来面对镜头时说:“这个感觉比他打我一顿,对我刺激更大。”
一个人只有当他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才会认真改正。但是打骂往往只会让孩子产生恐惧,而难以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打骂教育,是家长最懒惰最无能的教育方式。他们除了暴力之外,就找不到更好的办法去引导孩子了。养育一个孩子,并不是简单粗暴的打骂就能可以了,这是一件需要耐心、爱心的事情。
孩子犯错的时候,就是最考验一个家长对孩子的爱的时候。这份爱,并不是“打你是为你好”的爱,而是一份需要温柔、需要理解、需要智慧的爱。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