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0年05月07日> > 总第2909期 > 8-9 > 新闻内容
生理期都要命!她们等“黄色血袋”救命
新闻作者:文 、图: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张秋盈 视频: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周纯梓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07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5月1日,长沙血液中心河西献血小屋内十分热闹——这一天,小屋迎来的献血人数有了很大突破——5个献血机位,一共接待了30名来自长沙市岳麓区的爱心献血者,成功募集了42.5个治疗量的机采血小板。
  “我们在网上看到了你们的报道,希望能帮助这些患者渡过难关献。”4月30日,在5月8日世界红十字日来临前夕,今日女报头条号发布的报道《来自血液病房的“寻人启事”》引起了不少市民的关注。
  医生在给病人输血时,时常会用到一种黄色的血液——这就是血小板。作为血液的重要成分,它的工作是为人体止血。据长沙血液中心统计,“五一”期间,该中心共接待了236名爱心献血者,有198人成功捐献血小板324.5个治疗量,有效缓解了长沙地区住院患者血小板急缺的问题。
  献血你可能常听说,但捐献血小板又是怎样的过程?什么样的人群正急需血小板?积极捐献血小板有何益处,对身体是否有影响?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进行了走访。

  需求:躺在病床上,唐晶的眼白有一大半都是红色的。她不敢随意挪动,因为只要一动,一股血腥味就会从鼻头渗透到嘴里。不久前,她还经历了一次因月经引起的血崩。
  此时,唐晶体内的血小板计数只有4,而正常人应在100左右。这意味着,她的身体随时会无故出血,一旦出血情况发生在颅内,她或将在几秒内丧命。
  在长沙,像唐晶一样苦苦等血的患者还有不少。据长沙血液中心统计,长沙市每天至少需要70~80名爱心人士捐献血小板,才能基本满足已有患者的用血需要。
  
没有血小板,生理期都能让她“崩溃”
  唐晶(化名)是湖南省人民医院血液科病房的一名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4月初确诊后,她本该在化疗后及时输入血小板保命。然而,新冠肺炎疫情导致整个长沙都出现了血源不足的情况——她在危险中等待了一天一夜。
  “我以后要号召全家都去捐血小板!”4月22日,唐晶终于在清晨输上了血。把她从鬼门关拉回来的,是一袋半透明的黄色液体。主治医生李薇介绍,这就是血液的重要成分——血小板,专门负责帮人体止血。
  在李薇的科室,目前约有40名患者需要间隔输入血小板。
  据统计,2018年长沙用血人数超过11万人次,其中,癌症和血液病患者用血量约占总量的34%。
  回忆起疫情期间等待血源的过程,李薇心有余悸。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医院用血情况更加紧张。“我们每天有三四名同一血型的病人需要输血小板,但医院输血科很难满足。”李薇说,有患者等了三天都等不来血源,她只好给家属出主意,让他们找到无偿献血点,申请定向捐献血小板,再让血站优先安排供血。
  然而,等待血小板的过程像在患者头上悬了把利剑。除了“碰一碰会出血”外,连女性正常月经都能导致血崩。唐晶就遇到过这个麻烦。
  4月21日,唐晶突然脸色苍白,出现了出血性休克。情况紧急,李薇只能先给她输上红细胞。
  “红细胞输进去就会流失。”李薇一边盯着唐晶,一边不停地给输血科打电话催AB型血小板,“当时医院也没有,我只能求他们让血站紧急调配”。
  等待的阶段,李薇最害怕患者颅内出血,“只有极个别颅内出血的患者通过紧急输血抢救过来,大多数人都在几秒内丧命”。
  幸运的是,第二天加急的“黄色血袋”到达医院。唐晶两天内连输了两袋血小板,身体慢慢恢复——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她拨通了家人的电话,暂时报了平安。
  
靠血小板续命,男孩经历生死等待
  “化疗或骨髓移植后,是病人血小板最缺乏的时期。”李薇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血液病人对血小板的需求像一根波浪线——入院时输入血小板,体内血小板数量回升;接受化疗后细胞受损,血小板数量下降;再输入血小板,然后等待下一次化疗或骨髓移植。一名病人从开始治疗到结束,需要至少10余次输入血小板,每次一般需要一个治疗量。
  22岁男孩马良(化名)住在离唐晶不远的病房。目前,他的血小板计数还不错,但是因为马上要进入下一轮化疗,化疗后有没有符合血型的血源,这让他非常忐忑。
  马良第一次发病在17岁。一天早上,他在宿舍醒来,突然鼻头一热,紧接着血便止不住地流。父母带他到当地医院一检查,发现是血液疾病。辗转到长沙,他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白血病。由于家庭条件不好,他没有移植造血干细胞,也没有完成化疗疗程,就辍学在家。
  为了补贴家用,自2017年起,身体无大碍的马良来到长沙一家门店卖手机。直到今年3月,他的病又复发了。
  再次来湖南省人民医院就诊,李薇一眼就认出了这个5年前接诊过的男孩。
  “我一看血常规,他的血小板计数只有6,马上输了血,这才从6回升到20。”李薇说,她找来耳鼻喉科专家一起会诊,给马良的鼻子做填塞,才止住不断外流的血液。
  “鼻子填塞是非常痛苦的。”李薇向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解释,填塞方法可能造成鼻腔黏膜损伤,所以每72小时必须取出来,但取出来后,患者鼻腔还会再流血,又得重新填塞——其间,马良一共取了3次。
  这一次住院,马良的体重从105斤迅速降至80斤。离不开化疗的他四肢瘦得像竹竿,而每次化疗后,等待血小板的过程又是一次身心挑战。
  
血液科医护:盼复工复产,也盼高校开学
  “对每一位需要血小板的病人来说,等待期都是在搏命。”李薇说,以往每年寒暑假、春节期间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用血紧张情况,而今年受疫情影响,血液病房的救治工作开展面临更大挑战。
  “治疗血液疾病除了临床药物和操作,主要就是靠输血。”李薇介绍,与大多数人了解的全血输入不同,近20年来,该科室的输血方式已从输全血变为输血液成分,如血浆、血小板、红细胞等——这是以“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选择性地输注某一成分,从而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节约血液资源。
  然而,在三种血液成分中,血小板的临床需求最大——它的储存期很短,只有5天。
  “大众对机采血小板的认识不足,捐献者太少,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李薇说,如今随着社会复工复产,血源供应相较疫情期间缓解了不少,但每天的供应量仍然只能满足50%患者的需求,“我们科室的医护也很关心大学什么时候开学,因为在献血人群中,大学生十分积极”。
  捐献:一边是急需用血,一边是频繁献血——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了解到各大医院和患者的难题后,陈娇和一批固定捐献者的血成了不少病人的希望。他们这些“固定捐献者”,都是在长沙血液中心捐献过三次以上的爱心人士。
  
固定捐献者的“疫”外之爱
  48岁的陈娇是长沙血液中心负责引导捐献的志愿者,也是固定捐献者。至今,她已捐献了34次血小板。
  4月25日,陈娇再次来到长沙血液中心捐献血小板。她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在固定捐献者的微信群里,有人已经捐了200多次,而捐献次数过百的人比比皆是。
  2019年,长沙血液中心机采科工作人员组建了一个献血志愿者微信群——常来献血的爱心人士被拉入血型不同的群:O型血群、B型血群、AB型血群、稀有血群等。若有患者急需某一类血源,可直接在群里招募。
  今年春节后,有人在微信群里寻找捐献者——一名30多岁的单亲妈妈刚做完手术,急需血小板。
  作为AB血型群群主的陈娇冒着疫情期可能感染病毒的风险,来到长沙血液中心进行血小板捐献。当时,患者年迈的父母很感动,当场要给陈娇跪下以表感谢。而血源最紧张的2月,陈娇捐献了两次血小板,“这是一个人一个月能捐献血小板的最大次数”。
  谭斌也是一名固定捐献者,他的妻子是社区医生。2015年,他偶然听朋友聊到一名血友病人的求生故事,之后便开始了捐献生涯——5年时间,他一共捐献血小板36次。
  在献血志愿者微信群里,还有一名“黄老师”很受群友崇拜。44岁的黄日强是“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获得者”“向上向善湖南好青年”,也曾获评“中国好人”。
  体重不足120斤的黄日强19年来共无偿献血152次,其中全血19次、合计献血量7200毫升,机采血小板133次、合计190个治疗量。
  陈娇说,很早之前,长沙血液中心就曾通过组建志愿者群的形式稳定血源。2018年,郴州一名工友从高脚架上摔下来,送到医院急救,但检查后发现他竟然是Rh阴性血,也就是俗称的“熊猫血”。当时整个郴州都没有库存,陈娇马上联系了长沙血液中心的稀有血群群主,一天之内就找到了献血志愿者。

  探访:4月25日,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来到长沙血液中心。只见该中心的捐献处布置得宛如一间咖啡厅,有用以休息等待的沙发,随时可取的咖啡等饮料,还有早餐室免费为献血者供应食品。

不一样的“黄色血袋”
  “很多人以为献血就是抽一袋红色血液,其实这里面也有很多讲究。”长沙血液中心输血研究室主任谢毓滨介绍,无偿献血分为两种,一种是捐献全血,即“红色血袋”,这是捐献血液全部成分,采血时间约为4~10分钟;另一种是捐献血液成分,其中血小板为“黄色血袋”,这是血液流进血细胞分离机后,机器分离出所需的血小板成分,并将献血者其他血液成分回输体内的过程,采血时间约为40~90分钟。
  谢毓滨表示,因临床需求大,现在仍然存在用全血手工分离血小板的操作。但是全血手工分离血小板用血效率非常低——5~10人捐献的全血,才能分离出一个治疗量的血小板。而接受捐献的病人也会因此受到5种不同的免疫刺激,接受的血液来源、次数越多,产生抗体的可能性越大,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可能性也更高。
  
捐献后72小时就能恢复
  “献血不会对捐献者造成影响。”谢毓滨表示,捐献者在上机前,需要做相关健康检查和化验,如测量血压、采集血液标本、测量血液参数等,“测试你能不能接受体外循环,你的血小板数量达不达标等”。
  谢毓滨说,健康人捐献血小板后,72小时内血小板就可以恢复到采前水平。献血过程采用一套1000多元的一次性耗材,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影响。不过,在捐献过程中,偶尔有人会出现轻微鼻唇部麻木的情况,这是因为使用抗凝剂引起的,这时只需要口服一瓶钙剂,症状就会消失。
  “一名机采献血者一次可以捐献一到两个治疗量的血小板,而一个治疗量的血小板就能帮助到挣扎在生死线上的人。”谢毓滨呼吁,希望更多男性参与到血小板捐献中来,因为男性血管耐受力好,大多数人一次能捐献2个治疗量。
  
呼吁发展稳定的捐献团队
  “血小板对出血液疾病患者的造血功能至关重要,但我们招募志愿者却很困难。”谢毓滨说,一方面,血小板的保存时间只有5天,医院只能提前一两天申报;另一方面,一次全血捐献在10分钟以内,而一次机采血小板需要的时间要长得多,通常需要提前与捐献者约定时间。因此,发展稳定的捐献团队很重要。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了解到,我国在2000年初开始使用机采血小板设备,十余年来,捐献者从每年的100余人逐渐发展到数千人。2019年,长沙血液中心共有5000余人参与机采血小板捐献,共捐献了2万多治疗量。
  谢毓滨说,从近年来的数据分析,血小板捐献者中,18~25岁人群在稳步上升,25~45岁人群比例在下降。
  “上升人群中有大部分是学生群体,他们节假日、毕业日等都无法进行捐献,所以不能作为固定捐献者去联系,这样就导致我们的献血队伍不断变动与流失。”谢毓滨说,25~45岁人群更适合组建献血的稳定队伍,这类人群时间更自由。
  而从2019年的献血类别上看,全血捐献者数量在15万~16万人次,是机采血小板的30倍左右。谢毓滨说,这也反映了很多具备献血意愿的捐献者可能还不太了解机采血小板捐献的相关事项。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