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0年04月23日> > 总第2907期 > 8 > 新闻内容
邵阳宝隆和米粉:让食客嗦出“江湖味”
新闻作者:文、图: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陈炜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23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粉粗,汤清,油红,料鲜。红油浮香,米粉厚实耐嚼,口感类似乌冬面,配上味道浓郁的牛肉、油豆腐和木耳丝,吃的是回味绵长的香醇。
  抓一把粗圆的米粉,放入沸水煮泡十余秒后翻勺入碗,浇上慢火熬煮数小时的大骨汤底,辅以红油“成色”……一碗香气四溢、Q弹顺滑的邵阳米粉即可上桌。
  4月15日,长沙九所宾馆邵阳米粉摊位前排起了长队,邵阳宝隆和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艳萍忙得不亦乐乎。她说,邵阳人行事干脆利落,连嗦粉都带着一股江湖豪情,“吃邵阳米粉绝对能感受‘大口吃肉,大口嗦粉’的痛快!”
  一碗米粉里的
  古法手艺与百年时光
  曾艳萍说,她煮粉的自信基于“宝隆和”百年时光的沉淀,因为这是一个有故事的老品牌。
  1908年,清朝光绪末年间,曾艳萍的先祖曾桂阳于宝庆府(今邵阳市)临津门老街资江码头创立“宝隆和”商号,寓意“宝庆府生意兴隆、和气生财”。当时,宝隆和商誉声播四方。不过,后因适逢“禁止私营”,商号尘隐数十年,直到1982年,曾氏三代父辈在临津门原址重塑“宝隆和”。
  一年后,曾艳萍的母亲接过长辈衣钵,在传承古法的基础上研制出以“汤清、油红、料鲜”为特色的邵阳粉面——店铺重新开张,招牌就打响了!当时,年仅11岁的曾艳萍见证了这一切,也在母亲的培训下,学会了制粉、切肉、炒码、熬汤。
  1996年,曾艳萍成为宝隆和餐饮商号的第四代传承人,接手家族米粉生意。
  “‘宝隆和’创号至今有113年,历经曾氏四代。”曾艳萍说,为了让食客品尝到地道的邵阳米粉,光是米粉制作这一环节,她就钻研出不少门道——制粉的米种不能单一,要以本地优质大米为主,再配以适量陈米,淘洗泡胀再研磨成米浆。待滤干后,经发酵、揉团、压团、打团、榨粉等工序,最后制作出洁白光滑、小拇指粗细的圆粉。
  “这样做出来的米粉,才会色泽白净、Q弹滑韧。”曾艳萍说,在米粉臊子方面,邵阳米粉以大片牛肉、木耳油豆腐最为经典——前者,以八角、桂皮、小茴香等香料坐锅,加以红辣椒熬制的红油,经秘方煮成卤水,再放入新鲜牛肉熬制数小时;后者,将新鲜水嫩的豆腐切成片状,放入热油锅中煎炸,待豆腐表面呈金黄色,取出自然冷却,再切成长条状二次过油煎炸。
  一直坚持着对米粉和臊子的品质要求,27年间,复兴的“宝隆和”已从一家小小的店铺,发展成如今集餐品配送中心、仓储中心、产品研发中心于一身,近10家门店遍布邵阳各城区的连锁餐饮企业。
  一碗米粉解开的
  “吃辣之谜”与不尽乡愁
  如果说大多数人嗦粉是为了填饱肚子,那么,对远走他乡的邵阳游子来说,一碗地道的邵阳米粉则算是一份“精神食粮”。
  “我们每家分店每天能卖掉300斤米粉,旺季在每年2~3月和7~8月。”曾艳萍解释,这两个时间段每每临近,外出务工返乡的农民工以及在外深造回家的学子都会先来嗦一碗粉——一次,一名母亲陪放假回来的儿子嗦粉,见孩子吃得欢,母亲倒还来了脾气,嘀咕抱怨着说:“家里炒菜放一点辣椒都不吃,在这嗦粉,辣椒放了一大把,你倒是不喊辣了!”
  当然,邵阳米粉吸引的不止是本地游子,还有漂洋过海来求学的外国友人。
  曾艳萍说,开设在邵阳市区的宝隆和(双拥路店)因临近邵阳学院,每天都吸引着不少外国留学生——刚开始,看着一碗被辣椒红油浇得亮灿灿的米粉,外国学生都不敢下嘴。嗦上一口,他们被辣得冒汗哈气,嘴里喊着“too spicy(太辣了)!”可尽管如此,他们还是会继续品尝,直到最后一根米粉吃完,才满意地赞叹“very good(非常棒)!”
  “现在外国人来嗦粉都会提醒店员:‘不要减辣’!”曾艳萍说,相比于其他美食,米粉不算高档食品,但这种好吃不贵的美食却承载着满满的乡愁和回忆。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