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0年04月16日> > 总第2906期 > 12 > 新闻内容
杨澜育儿有“私心”我有启发
新闻作者:西贝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16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儿子“小拳头”现在是3岁的小屁孩。随着他慢慢长大,他开始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的总是与我们对着干,要他做什么,他会磨磨蹭蹭,告诫他不能做什么时,他却会故意的要尝试,似乎在试探我们的反应。
  这让我困扰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为什么小朋友慢慢长大时,会逐渐的不听从家长的言语教导?难道才三岁的他,就进入叛逆期了?后来,我读到了一篇关于杨澜教育儿女的文章,似乎找到了答案。
  杨澜对儿女的教育,有一句简单的观点: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长。
  由于工作缘故,杨澜不能时刻陪在孩子身边在儿子一岁多的时候,杨澜第一次比较长时间的到外地出差,连续离开了儿子好几天,回家时,杨澜发现儿子脸上的表情特别有层次,先是把脸转过去,憋了半天之后才委屈得哭出了声,最后把杨澜自己的眼泪也带出来了。从儿子的这个表情,杨澜意识到年幼的孩子对母亲的依恋,于是下定决心扔下所有工作,命令自己在家做了整整一年的“全职妈妈”。
  陪伴儿子是不容易的,后来又有了女儿后,杨澜还是继续保持尽可能多的时间陪伴孩子。为了多一点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每次出差,她尽可能的安排儿女到机场接送。回家后,再累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和孩子交流,给他们讲故事,全身心投入到他们的世界。
  杨澜认为,让孩子对世界有真实的感触,尽可能的在生活中体会到父母给他的爱,孩子才会从内心深处产生真实的情感。
  在对待孩子的学习上,杨澜坚持用随性的方式,从来不觉得做神童有什么好,也不要求孩子哪方面必须要有特别突出的成就。但她衷心的希望孩子做一个快乐的人,也能给别人带去快乐。
  在为儿子选择就读学校时,杨澜和当下大多数父母很不一样。按条件,杨澜可以很方便地找到贵族学校、特色学校,或更有利于学习外语的国际学校。
  可是,无论在上海还是北京,杨澜都坚持为孩子选择普通的公立学校。她说这是她的一个“私心”,就是想让孩子接触到最真实的生活,也生活在最接近社会现实的环境中,这样的成长环境对孩子才是真实可靠和有益的。
  并且,杨澜坚持不为孩子请家教,也从不做任何校内功课的额外辅导,甚至不要求他们的学习成绩一定要在班里拔尖。但是,她为了让孩子们记得自己是中国人,唯一给他们安排的补习班是学习中国书法,这也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让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渗透进血液里。在杨澜的心里,认为中文比英文难学,假如孩子从小没有一个中文写作环境,就难以学好中文。因此,孩子小时候需要重点补充的课程不是奥数,也不是英文,而是如今许多父母忽视的中文。
  在孩子的特长学习时,杨澜没有片面的追求高大上的艺术,而是尽可能的让孩子自己去“选择”自己的擅长。刚开始,她安排儿女一起学习弹钢琴,没想到,同在一个家庭里,儿子和女儿的情况却大相径庭:儿子学了不到一年便失去了兴趣,打了退堂鼓;女儿却丝毫没受哥哥的“影响”,一开始就迷上了钢琴,自己要求多弹多练,完全不需要别人催促。儿子后来喜欢画画、画卡通之类的,杨澜不仅没有干涉,还用行动鼓励他,将儿子的卡通画挂在了办公室,并向同事和朋友介绍这是身为学生的儿子的作品。
  在杨澜看来,孩子虽然是父母生出来的,却不是为了父母而生活。孩子慢慢长大,就会有自己应该有的生活方式。作为家长,最大的任务不是培养孩子成为成功人士,而是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和思维方式。一个妈妈,应该观察孩子的潜在能力和才华,我们所做的,就是为孩子打好基础,至于将来孩子做什么,我们是无法设计的。语文、数学这些知识老师可以教,但如何面对挫折、如何面对嫉妒、如何更好的融入社会中的一个个陌生的环境,这就需要妈妈去教他。身心的健康是最起码的,也是最关键的。
  这时我瞬间明白,我们奢求孩子成长成材的同时,忽略了一个关键的字:真。
  孩子的真,表明他是一个真实的个体。当他在觉得肚子饿时,不再是哭闹,而是自己寻找吃食或者找父母要吃的时候,表明他已经有了自己的意识,并且逐渐试图解决面对的问题。当他面对父母的要求,不再只是简单顺从或者哭闹反抗,而是开始有意识的试探的时候,表明他已经有了寻求变化的意识。这个时候,我们试图强加给他的意识,可能就已经行不通了。
  既然我们刻意把自己的意识强加于孩子之上,效果会适得其反,还不如当他有自主意识的时候,就让他去感受社会的真实,让他去思考,我们稍加引导,让他自己去发现世间的真善美,才是正确的方向。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