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0年02月13日> > 总第2897期 > 7 > 新闻内容
挺进“大别山”:病人如潮,战斗不息
新闻作者: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陈炜  发布时间:2020年02月13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了解疫情、防护培训、病区考察………抵达湖北省黄冈市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后的两天,这些是湖南第二批援鄂医疗队护理组副组长、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援鄂医疗队副队长张淑珍的日常。
  被称为“黄冈版小汤山”的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由两栋建筑结构相同的“双胞胎楼”组成,分东、西两大病区,共设立1000余张床位。自1月28日被政府紧急启用后,它就成为黄冈市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集中收治点。
  其实,37岁的张淑珍早早就为抗击疫情做了准备——提前剪去长卷发,采购了数包尿不湿。可当她和队友们正式挺进“大别山”后,她才发现,这场“战疫”远比想象中激烈。

  被武汉高规格迎接“震住了”
  2月4日晚8时,湖北省黄冈市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
  张淑珍在“全副武装”工作6小时后,终于迎来了下班时间。交接工作还未结束,她的对讲机又响了:“有病人呼吸困难,正在抢救,张老师你快来!”
  在长长的病区走廊疾步奔走,远处的呼喊声渐渐清晰:“压住病人的手,别让他乱动!”心急之下,张淑珍的步子迈得更大了。
  此时,抢救室里,被几名医生“固定”住的病人仍虚弱地扭摆着身体,嘴里断断续续地念叨:“我……是不是不行了?”
  “你会好起来的!”说完,张淑珍看了眼一旁的仪器,眉头紧锁——病人的血氧饱和度直往下降,“立即动脉采血!”
  紧张的氛围让张淑珍的额头布满汗水,口罩下连连呼出的热气开始在护目镜上结成水雾,她的视线渐渐变得模糊,待病人的手再次被“定”住的一瞬,她果断拿起了针管……
  当晚10时47分,刚从抢救室出来不久的张淑珍告诉了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好消息——“病人已经脱离危险。”只是,紧绷的弦稍有放松,她却感到一阵后怕,“给病人扎针时,(病人)又动了,针头差点划到自己”。
  如果受伤,伤口将会暴露在住满新冠肺炎患者的病区,其后的结果,张淑珍似乎能够预见——“被感染、被隔离”,至于更严重的后果,她不敢想。
  “面对这样的病毒,说不害怕那是假话,但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我必须挺身而出。”她说,过去这些天,自己之所以能一直奋勇向前,不仅仅是职业使命,也源于最初抵达湖北时遇到的感人场景。
  1月28日,大年初四晚上,湖南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137名医务人员刚到武汉,就被眼前的“高规格”迎接给“震”住了——列车外,志愿者们站成一排,铆足了劲地鼓掌,一脸的灿烂笑容;出站时,铁路工作人员一路引领、护送;行走在人群里,有人高呼:“湖南湖北一家亲,你们来了,我们就有希望了!”有人善意调侃:“你们可是我们的宝贝,过来了可别累坏了身体!”还有人举臂呼喊:“湖北加油!中国加油!”
  “那一夜的场景真的很让我触动,也正是在那一刻,让我更深切地感受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是夜,抑制不住内心激动的张淑珍顾不上疲倦,为自己写下了一首壮行诗:
  初四驰援黄岗,请缨决战疆场。
  英雄本色是担当,天使逆行勇上。
  无畏冠魔肆虐,周旋流病疯狂。
  同心纾难祖邦强,百姓安康有望!   剪掉长发买好尿不湿,进驻“大别山”
  “我们是在1月31日下午3时正式收治病人的,34个小时后,和怀化市援鄂医疗队负责的同一楼层的110张病床,就全部住上了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张淑珍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病区刚开放的12个小时,鸣笛声不断的救护车就一波接一波地送来了33名患者,“像潮水涌来一样”。
  为了把控护理质量,且及时收治更多患者,2月1日凌晨2时,从临床退到二线,近半年没有上过夜班的张淑珍主动和7名护理队员值起了在黄冈的第一个夜班。
  按照以往的经验,张淑珍原以为值夜班会“闲”一点,但在黄冈,情况却截然相反——就在她值夜班的一个小时里,就接收了8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
  这一夜,张淑珍的“战役”正式打响。
  “其实,每次进入病区,我们都会把口罩、护目镜、双层手套、鞋套、手术服、隔离服、防护服等穿戴好,在层层防护下,通常很难受病毒感染。”但首次在黄冈“抗疫”,即便经验丰富的张淑珍也感到不适。
  “每位新入院的确诊患者,我们都要打上留置针,但有些患者的血管条件不好,很难找准位置,又加上防护服不透气,护目镜容易起雾,很多往常看似简单的医疗护理都要尝试很多遍。”好在,张淑珍的首场“夜战”顺利渡过——交班前,她和护理队员们成功完成了各项护理工作。
  从“大别山”回到入住的酒店,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仍未结束。
  “在酒店大门处,每位进出的医务人员都要进行测温、消毒,如果到了饭点,为防止交叉感染,我们都是把饭菜打包到自己的房间,对打包盒和全身进行清洗消毒后才能吃饭。”张淑珍说。

  病房里的人间悲欢
  查房、测温、换药、输液、送餐……来黄冈“抗疫”的日子里,“四班倒”的张淑珍每天有6小时在为监护、照顾患者忙个不停。欣慰的是,隔离病房里的暖心故事也在不时上演。
  不久前,隔离病区收治了一对被确诊的老年夫妇,在安排入院时,两位老人执意将未被感染的孙子带在身边。“原本按照规定,这个孩子是不能入院的。”但老人的解释让在场的医务人员既沉重又感动。“他们的孙子得了自闭症,而且没了爸爸和妈妈,也没有其他亲人可以托付,老人知道医院对孙子来说很危险,但如果他们不把孩子带在身边,没人照顾的话只会更危险……他们没有选择。”
  还有一个被确诊收治的年轻女子,刚被安排入院,就拉着医务人员的手连连要求“跟孩子同住一个病房”。原来,她9个月大的孩子也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母子俩虽住进同一隔离病区,却在不同楼层,“她担心孩子吃不饱,睡不好”。最终,在医务人员的帮助下,母子俩得以相聚。
  由于隔离病区没有专职保洁员,医疗垃圾只得由值班护士统一清理。一次,有个病人看到护士连着好几个病房来回往返,很不好意思地说:“现在这个地方(指隔离病区)也只有你们敢来,你们不仅为我们治病,为我们送餐,现在还要搞卫生,真的太辛苦了,我除了配合治疗也没事可做,要不护士你把拖把和消毒液给我,卫生就由我来打扫。”
  这些感人的故事,张淑珍原本想讲给自己的两个孩子听,但每每忙至深夜,身在湖南的孩子早已熟睡,她只得将千言万语藏在心底,在微信上给家人报个平安。
  采访结束前,谈及这次援鄂抗疫的感受,电话那头的张淑珍没有细说,只告诉记者“看我明天发的朋友圈就知道了”。
  2月5日上午7时,张淑珍的微信朋友圈更新了,里面写道:
  “在这场生死与共的战争中,我感受到医务人员的紧缺和使命的神圣;在这场特殊的旅行中,大家都觉得我很危险,(但)比起疫区病人,我觉得自己太幸福,此刻,躯体只是皮囊,精神的富足是我前行的力量,能在危难时刻治病救人,此生无憾!”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