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0年02月13日> > 总第2897期 > 10 > 新闻内容
她艰难经过四道“门”:每次照顾十个确诊病人
新闻作者: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章清清  发布时间:2020年02月13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2月3日,正月初十。湖南援鄂医生凌芳一算,她来湖北黄冈大别山区域医疗服务中心已经一个星期了。
  39岁的她是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从业15年,临床经验丰富,但直面传染性如此高的群体性疫情,她也是第一次。
  尽管紧张,但得知医院召集援鄂志愿者时,她仍旧毫不犹豫地报名——不仅因为专业对口,也是出于职业使命感,“前线需要我,我应该挺身而出”。
  于是,她在电话里匆匆和丈夫儿子告别。最近,儿子老问她,妈妈你什么回来呀?凌芳对儿子说:“等你和大家都不用隔离了,妈妈就回来了。”
 
 

防护!防护!
  痛!痒!刺!这些感觉一次次摩擦着凌芳的右眼皮,她恨不得立刻跑到外面脱掉这层又闷又湿的防护服。这个念头在心里滚过了千八百遍,最终她还是咬咬牙,决定挺过去。
  防护物资紧张!这天,她穿戴好防护服进入病区后,才发现防护眼罩、口罩和防护服三根系带正好交汇在她的右眼皮处,不偏不倚地摩擦摩擦再摩擦。
  但此时,她的手已经被污染,不可能去大幅度调节系带位置,如果出去换,就意味着整套防护服都得丢弃——她舍不得。
  “防护!防护!”这是湖南援鄂医疗队一直着重强调和培训的内容。但到了黄冈,她才发现现实比想象中的还严峻。医疗防护物资紧缺,很多按规则必须一次性使用的东西被重复使用——比如防护鞋套,穿一次后用酒精消毒,留着下次穿。污染区、生活区和潜在污染区的规划,跟以前上班时也完全不一样。
  凌芳被分配到了黄冈大别山区域医疗服务中心呼吸内科病室。这里共60个床位,两名医生一组,负责10名确诊病人的医疗护理。
  晚班时间是晚上5点半到次日8点半。进病房前,凌芳要经过四道门,分别是清洁区、缓冲区、污染二区、一区。他们先要花半个多小时在清洁区洗手、戴口罩、戴帽子、穿防护服,之后再经过两道门进入病房。
  进到病区,查房、给病人做检查,整个流程下来最少也要三四个小时。防护服不透气,护目镜又容易起雾,那天眼皮还一直被摩擦……凌芳被折腾得精疲力竭,出了一身汗,等她从病区出来,冷风吹在湿漉漉的身上,几个小时没吃没喝的她眼一黑,差点晕厥过去。把她惊醒的,是猛然想起防护鞋套还没消毒,要是踩出去……又让她冷汗一把。
  
病房里的悲欢离合
  呼吸内科在凌芳上班两天后就住满了确诊病人,最小的21岁,最大的52岁,轻症患者占多数,也有重症患者。按照规定,确诊病人在没有达到康复标准前,一律不能私自外出。虽然医院免费提供生活物资和一日三餐,但不能有陪护,也不知道何时能出院,这里的大多数病人即便是轻症,焦虑仍是普遍情绪。
  凌芳说,有一对情侣原本打算在春节前举行婚礼,但双双被查出感染了新冠肺炎。喜事泡了汤,还一起进了医院,这对准新人一开始情绪特别沮丧。
  还有个40来岁的中年男子被收治后,一进来就对着医护人员恶狠狠地说:“如果我死了,就拉你们垫背。”
  冒着感染的风险救死扶伤,却还被病人恶语相向,医生会感到委屈难过吗?
  “不会,更多的是怜悯。”凌芳说,现在对新冠肺炎还没有特效药,在直面病人时,她能感受到人在疾病面前的恐慌和无助。
  所以,查房时为了避免因身上的防护隔离装备造成的疏离感,她会主动近前拉拉患者的手,跟心情不好的小情侣开开玩笑,帮他们一起规划未来的生活。
  “有时候,只要看到他们对我绽放的一个笑脸,真的,我觉得这一天都是明媚的。”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