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0年01月09日> > 总第2895期 > 14 > 新闻内容
魏源开风气的启示
新闻作者:洪梦琦  发布时间:2020年01月09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18世纪末,邵阳一个偏僻乡村出生了一个寡言少语的孩子,他就是被誉为“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魏源。
  为什么这个从小喜欢独坐沉思的孩子,能为国人打开一扇窥视西方的窗户?
  杯中含太极,腹内孕乾坤。得益于良好的家庭薰陶,到了读书年龄后,魏源就经常把自己关在书楼上,平时很少玩耍。一天深夜,魏源突然有了赏月的兴致,刚下楼,就被几只看家狗团团围住,它们竟然不认识小主人。母亲怜惜他的身体,往往要监督他睡下才放心。
  少时的苦读为他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然而,长大后的魏源却多次科举不顺,这让他产生了强烈的忧患意识。一方面,他愤懑于科举取士之弊,另一方面,他痛恨明清以来空谈心性之风,毅然决定从科举途中走出,立志于经世之学,果成一代大儒。
  “人有恒言曰‘学问’,未有学而不资于问者也。”学与问结合,正是魏源能读出有用之学的另一宝贵经验。
  魏源的问题意识非常明显,他喜欢与师友探讨问题,也善于从历史与现实中寻找问题。在编撰《海国图志》时,他获知元代西北疆域到达俄罗斯,西南到达印度,已与当时的西欧接壤,是清代以前中国疆域最广的时代。可是,元史“芜蔓疏陋”最为严重。于是魏源下定决心,编成《元史新编》九十五卷。与他同时的陈澧读了之后感叹说: “魏君可谓有志之士矣。非毅然以振国威、安边境为己任,何其编录之周详,议论之激切如此哉!”
  与此相伴的,便是魏源格外重视亲身相验,将实践看作是检验知识的标准。“读万卷书求圣道,行千里路得民情。”魏源为官时重视考察社会,了解民情,他刻有两枚篆章,一枚是“我行半天下”,另一枚是“州有九,涉其八;岳有五,登其四”。这些都是魏源一只眼睛阅读书本,一只眼睛洞察社会的旁证。龚自珍称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综一代典,成一家言”。
  1839年,他为族侄魏质朴写下“读书将以致用,修德在乎能滋”的联语,勉励他不要读死书,要学以致用,要注意朋友间以美好品德互相影响。给堂兄魏显达写下“能致用便为实学,识时务不是愚人”的联语。
  他认为,读书必须有济于时,不能解决现实问题,死守书本不能谓之学:读兵书者不可与言兵,守陈案者不可与言律,好抄袭者不可与言文。因此,他力主“读古人书求修身道,友天下士谋救时方”,“以实事程实功,以实功程实事”。
  他感慨国人不知西方,便历时十年编成《海国图志》一百卷,首次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主张,让天下“风气日开,智慧日出,方见东海之民犹西洋之民”。魏源的经历给了我们现代人很大的启发,在全球化、互联网时代,更需要读书人以开放的视野,以识时务的态度,以做实事的精神,才能成为改革开放大潮中的有用之人。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