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9年10月17日> > 总第2883期 > 22 > 新闻内容
30平米宿舍养出两个名校博士:比没文化更可怕的,是对文化教育的轻视
新闻作者:文/洞见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17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双胞胎保送北大、中科院博士,接力帮妈妈在工地打工……》
  最近,《人民日报》官微的这篇头条新闻刷爆了家长群。
  2016年,李国平和李国安兄弟俩同时考取了东南大学物理学院物理专业。
  今年,兄弟俩一个被保送到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五年直博;另一个被保送到中科院物理所,五年硕博连读。
  但是这两个超级学霸,假期内却在工地上帮母亲打工。
  一个寒门,被《人民日报》点赞的家庭。
  这个“硬核”家庭的故事,也让从底层爬起来的我,看到了寒门子弟的三个扎心真相。
  01比拼爹更可怕的,是当爹的从来不拼。
  有人说这是个“拼爹时代”。
  的确,我们需要拼爹。
  但是,这个拼,不应该是拼比,而是拼搏。
  李国安、李国平两兄弟的父母在他们3岁时,就成了下岗工人。
  一家四口挤在李父原单位的一间30平米的宿舍里,一住就是16年。
  在这间宿舍里,养出两个名校博士的父母。
  可他们从没有因为眼前的困局,而选择退缩。
  为了养家,李父去开出租车,每天在路上奔波近10个小时。
  李母就更别说了,除了操持家务,陪伴孩子学习,剩下的时间都会去打工赚钱。
  也正是因为父母的以身作则,吃苦耐劳,这才有了两兄弟在学习上的拼搏进取。
  李国安告诉记者,哥哥一回家就决定利用在家时间去母亲所在工地工作:
  “哥哥说赚钱是其次,我俩只有在工地上,才能亲身体会妈妈多年的辛苦付出。”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
  想让孩子成为理想中的孩子,我们首先成为优秀的父母。
  我有两个远房亲戚,高中毕业后就从农村跑到城市谋生。
  他们做过快递、跑过运输、摆过地摊……
  但是也就一两年的时间,其中一个就因为吃不了苦灰溜溜地跑回了家乡。
  另外一个却咬着牙坚持了下来,起初不过是夜市里的一个小面摊,近二十年过去,已经在这座城市挣下三家门面。
  不仅收获了一段美好的姻缘,并且在夫妻俩的共同努力下,女儿也开始在市里的重点中学读书。
  另一个返乡的亲戚,当我再次见到他的时候,也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但是母亲在我见到他的时候,低声对我说了一句:
  “他问你借钱的话,千万别借。”
  原来这些年他不仅依旧懒散怠惰,还沾染上了赌瘾。
  两个孩子在他的影响下也变得好逸恶劳,打架逃学成了家常便饭。
  他只是一味地抱怨生活的不公,孩子们没出息,从没关心过孩子的学业。
  按常理,一个人穷过、苦过,应该会更加上进。
  但是很多寒门却并非如此,他们越穷越穷得理所当然。
  这不是阶层固化,这是你自己选择了停滞不前。
  在你打麻将、玩游戏的时候,别忘了别家孩子的父母正在工地上搬砖、写字楼里加班……
  越是拼搏过的父母,越知道教育的重要。
  只有让孩子明白父母奋斗的艰难,人生的不容易,他才能够真正地出人头地。
  02比没文化更可怕的,是父母轻视文化教育。
  记者采访李氏兄弟的时候,曾经询问过他们的偶像是谁。
  两人不约而同地说出了一个名字:父亲。
  李父只有高中学历,但是他平时除了工作,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
  从小到大,父亲送给孩子们最多的礼物也是书籍。
  业余时间里,他还经常给儿子们吟诗,以及分享书里的故事。
  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次困惑,父亲都通过一个个故事开导他们,鼓励他们。
  古人说:“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
  读书,是最低门槛的高贵。
  比没文化更可怕的是,家长对文化教育的轻视。
  国庆放假回乡,听到隔壁一位大叔一边打牌,一边和家中的小辈说道:
  “看见没,老马家那小子没念啥书,照样从小工做成了老板。你们这些小家伙也不是啥读书的料,过几年全出去打工做生意算了。”
  将“读书无用”挂在嘴边,把没有知识文化而获得成功的小概率事件当做人生定理。
  这是思维的固化。
  看过一部名为《恩赐妙手》的高分电影,其原型是享誉全球的神经外科专家本•卡森。
  本•卡森出身在美国的贫民窟,是同学眼中的“笨小孩”。
  母亲卡森太太目不识丁,靠为别人做保姆和打零工为生。
  一次,在教授家做清洁工时,她被满屋的藏书惊呆了。
  她意识到,唯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如果孩子像现在这样沉迷于电视,只能是她晦暗一生的翻版。
  于是,她规定孩子们每个星期只能看两档电视节目,要求他们去图书馆看书,还要写阅读汇报。
  这个强制性的“命令”,彻底改变了卡森命运的轨迹。
  当小卡森沉浸在知识的世界之中,那一本本书籍为他开启了一个难以想象的精彩人生。
  通过阅读和学习,卡森一点一点地缩短自己与别人的差距。
  也是从那时起,他一步一步地走向了名满天下的“卡森医生”。
  乔治•马丁在《权力的游戏》中写道:
  “读书可以经历一千种人生,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次。”
  只有重视文化教育的父母,才能让孩子选择他想要的生活。
  03比寒门更可怕的,是“寒门心态”。
  李氏兄弟的母亲刘霞在接受采访时,坦言自己也有力不从心的时候。
  为了孩子的学习,多年奋斗,他们甚至连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也没有。
  但是夫妻两人每次合计,都会更加坚定决心,直到孩子学业有成,他们才东拼西凑买了房。
  现在有人经常说“寒门难出贵子”,其实真正为孩子的出人头地,树立层层难关的正是父母自己。
  2009年,导演郑琼花了六年时间,跟拍了国内三个不同家境的孩子,用一部《出路》震撼了整个教育界。
  其中两个孩子,一个是来自甘肃大山的马百娟,家庭贫困,母亲智障。
  她父亲觉得,“女娃娃以后是别人家的人”,“书念到够用就行,等到生了娃,有了拖累,有工作也干不成。”
  于是,原本梦想“到北京上大学”的马百娟,16岁就嫁人,人生没有了其他出路。
  另一个是来自湖北农村的袁佳,他的父母都是农民工。
  袁佳的父亲觉得没有文化在城市里打工,受了很大屈辱。
  后来意外去世,临走前留下一句话:“爬也要供孩子上学。”
  大学,工作,结婚……十年后,袁佳在武汉买车买房,终于在城市站稳了脚跟。
  作家埃德加•布莱索曾说:
  “如果孩子从小就把自己当成一个穷人,他一辈子都会是个穷人。”
  梁启超也曾一再地告诫子女:
  “梁家是寒士家风出身,但寒门家风并不等同于寒酸;不能因为节俭而亏了身体,对于学习、增长见识的钱,该花就花。”
  然后,便有了“一门三院士,满门皆俊才”的佳话。
  父母之爱子,必为其计长远。
  其实,比寒门更可怕的,是家长的“寒门心态”。
  与其抱怨“寒门难出贵子”,焦虑“起跑线”上的快慢,不如和孩子一起在人生路上奋力一搏。
  河北女孩王心仪以707分的成绩考入北大,家庭贫困的她写下《感谢贫穷》,感动无数网友。
  但是,看过全文的人都知道,她感谢的并非贫穷本身,而是即使深陷贫困,依然拥有远见卓识的母亲。
  王心怡说,是妈妈的言传身教,让她明白:
  贫穷有两种寓意,一种是物质的极度贫瘠,一种是精神的极度丰盈,她愿选择后者;
  感谢贫穷,让她坚信教育与知识的力量。
  寒门与非寒门的最大区别,不在于财富多寡,而在于为人父母者的价值观。
  不要轻意相信阶层固化论,更不要以此为借口,掩盖自己的“教育无能”。
  成年人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为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
  育儿,先育己;家教,先自教。
  你是什么样,孩子就是什么样。
  不要让下一代的未来,为你现在的短视和懒惰买单。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