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9年09月19日> > 总第2880期 > 11 > 新闻内容
跟着童谣游湖南:传唱新时代,真湘!
新闻作者:文: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章清清 书法:刘立稳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19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火宫殿,样样有,有饭有菜有甜酒。油炸豆腐喷喷香,还有白糖盐醋藕”。这首湘味浓厚的童谣是很多老长沙人最耳熟能详的童年记忆,当用特有的长沙话念出来的瞬间,很多人童年里的生活图景似乎又鲜活地呈现在眼前。童谣是另一种形式的儿歌,它是一个地方的名片,承载着无数人沉甸甸的乡愁。
  那些流传千百年的经典童谣韵味究竟在哪里,新时代童谣的创新和传承在哪里发声?
  
湘味童谣音韵美、生活气息浓
  “童谣读起来节奏欢快,琅琅上口,声谐句顺,讲究悦耳动听,这是童谣流传千百年不衰的艺术魅力的内核。”湘籍儿童文学家李少白收集和研究过湖南各地的童谣,并且一直致力于新童谣的创新和发展,他创作的新童谣作品《蒲公英嫁女儿》曾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在他看来,悦耳动听的童谣最大的艺术魅力,就是音韵美。很多童谣可以不受方言区域的限制,甚至不需要任何表达意义,仅凭着节奏和音韵就能一代代流传,“比如说,像各地都流传的不同版本的跳绳歌,小汽车,滴滴滴,马兰开花一十一,一五六,一五七,一八一九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这样的童谣背后意义或许并不深,但依然代代流传”。李少白说,同一个时期,各地的社会生活图景其实是差不多的,湖南各地虽有不同版本和内容的童谣,但在内容类别上大体上是没有什么区别的,惟有音韵让童谣带上了当地特有的风味。
  “童谣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的‘野味’,因为它是民间口头文学,反映的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事物,所以,和其他文学作品相比,它的生活气息也特别浓。”李少白说,像《月亮粑粑》这首在长沙流传最广的童谣,“月亮粑粑,肚里坐个爹爹,爹爹出来洗菜,肚里坐个奶奶,奶奶秀花,秀杂糍粑,糍粑跌得井里,变杂蛤蟆(青蛙),蛤蟆上树,变杂斑鸠”,它通过爹爹洗菜、奶奶绣花,然后跳跃到青蛙上树……把一个夏日晚上的生活场景写得活灵活现、热热闹闹,这就是童谣独特的艺术魅力。
 
 

新童谣:唱出一个时代的声音
  经典童谣具有恒久的艺术魅力,但李少白说,新时代的孩子更应该唱出新时代的童谣。“一个时代应该有一个时代声音。”
  在李少白的新童谣文集《蒲公英嫁女儿》里,他写下了很多首朗朗上口又富有新生活气息的新童谣。
  “爸爸买回酒,小弟忙摇手,我开玩具车,开车不喝酒。”(《开车不喝酒》)“一手敲门,一手捧机。右手筷子,左手手机。嘴说再见,眼盯手机。回家看看,看看手机。”(《回家看看》)读李少白创作的新童谣,真有一种从现代生活中信手拈来的感觉,读后余味袅袅。
  “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都是诗人,哪里有孩子,哪里就有诗,真诗就在他们中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孩子们使我成了捡便宜的写手,我不该饮水思源,诚心谢谢他们吗!”李少白笑着说:“童谣是有韵的母乳,经典的童谣可以滋养人的一生。现在的孩子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新时代,他们应该传唱烙印上他们童年记忆的童谣。我写的那些童话故事和新童谣都不是想出来的,是我跟在孩子后面捡来的。我把捡来的这些亮晶晶的东西,磨了磨,做成一面面哈哈镜,想让他们看着自己,痛快地笑一笑……”
  


保护传承经典童谣,创新发展新童谣
  在湖湘大地,像李少白一样,传承保护经典童谣、创新发展新童谣的还大有人在,国际图画书最高奖“金苹果”奖获得者、著名绘本画家蔡皋,将经典童谣创作成了故事绘本,《月亮粑粑》《月亮走我也走》《麻雀生蛋粒粒滚》和《青蛙笑翻了》,通过童谣绘本将文学和艺术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孩子。
  长沙童谣传承人蔡颖强不仅广泛收集民间童谣,还将童谣画了出来,并组织孩子来他的工作室唱童谣、学画画。他觉得,童谣配合游戏唱出来才会让孩子们更喜欢。
  浏阳幼儿园女幼师耿郑振先后投入60多万元,搜集了146首浏阳童谣,并精选出52首整理制作成《月亮光光》音频视频。她把童谣做成音乐、编成舞蹈,“语言要从娃娃抓起,童谣最能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方言的乐趣。”耿郑振说。
  多年来,湖南省文明办、长沙市文明办面向全社会一直积极开展优秀童谣征集的活动、组织发动学校引领孩子们学唱新童谣。目前,由长沙市文明办发起的优秀童谣作品征集活动也已经开始。
  长沙市文明办未成年工作处负责人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通过广泛征集,他们已收集到了上万首新童谣作品,并已结集出版书籍3部。“我们希望将来,在这些新童谣作品中能涌现出像《月亮粑粑》等一批经典又广泛流传的优秀童谣,让我们的孩子们传唱新时代。”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