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9年09月19日> > 总第2880期 > 12 > 新闻内容
塔尖上的湖南
新闻作者:图/童笛 吴小兵 蒋克青 文/刘立稳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19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球人都知道,湖南近日彻底开启了“霸屏模式”。
  “创新湖南 融入世界”,这八个字高频率地闪现在全球网友面前,一份长长的“世界第一”“中国第一”的名单让网友惊叹:原来湖南在这么多领域站上了世界的塔尖。“塔尖上的湖南”也因此成为了吸睛关键词。
  巧了,我们今天要推出的就是一组穿越数百年时光的湖南古塔,带你一起来看看塔尖上的风光。论湖南风光,无论是自然山水还是人文景观,享誉世界的地儿实在数不胜数。正因如此,提起张家界、岳阳楼、韶山冲、马王堆……即使没来过的人都能如数家珍。
  嘿!所以现在换个角度看湖南。
  塔,这种独特的建筑形式与佛教一样,传入中国后,首先开始了它的中国化转变:比如内部由实心逐渐变为空心,外观由四方慢慢变为六方、八方;功能上也从单一的寺院佛塔演化为民间的风水塔、镇妖塔、文塔、瞭望塔等等。
  到了湖南,各种各样的塔又入乡随俗地进行了演变,逐步呈现出明显的水域特色。地处丘陵地带的湖湘大地,大小河流众多,所以古时湖南大多临水筑城,大多数塔也就跟着建在了水边,比如沅江南洞庭湖中的镇江塔干脆就建在水中。由于沿袭楚风楚韵的先民格外重视风水,一城一塔的现象在历史上司空见惯。相关资料显示,虽然由于战争、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等因素导致古塔数量锐减,但目前省内尚有70余座完整的古塔。而且,这些穿越了风风雨雨的老建筑多以文塔的身份存活至今。
  何谓文塔?大抵相当于我们今天看到的文昌阁,多由文人乡绅集资而建,目的当然是为一方土地上的读书人求功名、求衣禄,同时也方便文人墨客登高赋诗、吟风诵月。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塔慢慢成了地标建筑,甚至变成了一个文化符号,不少地域甚至以塔命名,比如宝塔村、塔峰镇、北塔区等。
  都说湖湘大地人杰地灵,我不知道背后有没有这些宝塔的庇佑,但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她在无形中让我们保留了对文化的敬畏之心,也隐约让我们嗅到了湖湘文化一脉源远流长的气息。比如,长沙望城的“惜字塔”,就承载着一个十分虔诚的传统——彼时,你在路上见到一张写有文字的纸张,不能随便践踏,须恭敬拾起,烧毁于“惜字塔”内,因此,历史上还留下了两句著名的诗:世间字纸藏经同,见着须当付火中。
  如今这座“惜字塔”的塔顶,居然神奇地长出一棵粗壮遒劲的朴树,树根从塔尖穿越整个塔身直扎塔底土壤,真可谓“根深蒂固”!尽管我们并不相信民间那些由此演绎出来的神话传说,但我们愿意相信:我大湖南就如同这棵生命力非凡的朴树,一年四季,无限风光在塔尖。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