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9年08月01日> > 总第2874期 > 3 > 新闻内容
渔场“猪司令”,寒冬跳进水塘护鱼
新闻作者:文: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欧阳婷 视频、图:今日女报/凤网见习记者 杨嘉栋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01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她是株洲市的一名退休渔场职工,株洲市委书记毛腾飞都知道她,见面时能说出她的事迹来。
  她是1983年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的王芝凤,在渔场工作30余年,曾先后获得株洲市和湖南省的“增产节约能手”称号。
  7月28日,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来到王芝凤位于株洲市的家里时,发现她家非常干净,而她之所以能获评“全国三八红旗手”,其实也是从“干净”二字开始的。  



为了猪长膘,她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
  “我就是因为把猪圈打扫得干干净净,才有机会获评‘全国三八红旗手’的。”7月28日,77岁的王芝凤一见到记者,就如此自我介绍。
  确实,记者发现,她居住的两居室,物品摆放得井井有条,家里一尘不染。难道老人真的是仅仅因为“干净”就得奖了吗?
  其实不然。
  记者眼前的王芝凤,虽然精神不错,但腰有些佝偻。知情人介绍,这是因为年轻时干了太多的苦力活,让她的腰椎受损,后来不得不植入一块钢板。
  “勤劳坚强”,这是王芝凤的大儿子杨树明对妈妈的评价,在他的童年记忆里,妈妈经常从天不亮忙到第二天凌晨。
  王芝凤说,她是湘潭人,1959年结婚后就随着丈夫来到株洲,成为株洲鹅颈洲渔场的一名职工。
  鹅颈洲渔场原属于株洲市郊区人民政府管辖,专门为城市居民提供鱼、鸡、鸭、蔬菜等农副产品,“那时候,吃肉还是一件比较奢侈的事情”。
  “鹅颈洲渔场是在原有池塘的基础上继续挖深建成的。”王芝凤回忆,刚到株洲时,鹅颈洲渔场还在建设中,她和大家一起,挑着箩筐,一次次往返于塘底和塘堤之间,将泥土运往高处建堤,“可能是这时候用力过猛,后来我的肩膀一直不太好”。
  渔场附近盖了几栋猪舍。“每栋猪舍都是30头猪,但其他猪舍都是三个人负责,就我一个人负责一栋。”王芝凤说。
  “当时生猪养殖全凭饲养员的本事。”王芝凤告诉记者,如今的养殖场,有了科学的养殖系统,饲料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生猪出栏的时间也越来越短,“现在3个月,一头猪就可以达到上百斤,但当时生猪要达到100斤重,通常需要喂养一年多的时间”。
  为了让自己养的30头猪能够尽快长膘,王芝凤每天都要背着背篓到野外寻找新鲜猪草,一天要割好几回。回来后,王芝凤要将猪草剁碎,然后混入米糠煮熟,再喂给猪吃。而这30头猪并不完全是成年的母猪,还有新下的小猪仔,“还得为它们制作额外的食物”。
  同时,为了防止细菌滋生,降低猪生病的概率,王芝凤每天下午都要将猪圈打扫干净,“猪粪经过处理后,可以送到渔场菜园做肥料”。随后,王芝凤会用水冲洗猪圈地面,用抹布将猪圈的围栏擦干净。“就跟现在很多人养宠物一样对待它们。”
  由于王芝凤“一个人干完了3个人的活,而且效果并不逊色于3个人的劳动”,她连续十年被渔场评为先进个人,还先后获得市级和省级的“增产节约能手”称号。
  后来,《株洲日报》还曾以《“猪司令”王芝凤》为题,报道她的事迹。
  
为了保护鱼,她冬天跳进冰冷水塘
  上世纪70年代后期,因为渔场缺少人手,王芝凤被调到养鱼的部门工作了一年多。“冬天正是下水捕鱼的时节,尤其是过年时,年夜饭可少不了鱼,因为寓意‘年年有余’。”王芝凤说,到了冬天出鱼的时候,虽然冷,但不管男女都要到水里拉渔网。“水最深的地方已经要没过我的头顶。”
  直到2018年3月8日,株洲市委书记毛腾飞在出席株洲市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8周年活动时说,“听说王芝凤大姐在郊区渔场任职,冬天也要下水作业,为了保护鱼,有一年冬天还跳到塘里去了,现在背上还打了钢筋。你们的故事都非常感人。”
  而时间回到1983年,全国妇联到株洲调研,其中有一项行程就是参观鹅颈洲渔场。“当时我完全不知道有人要来参观。”王芝凤回忆,“全国妇联的领导到了我负责的猪舍,还用手在猪圈的围栏上摸了一下,发现手上没有一点灰尘,她很惊讶。”
  这件事情被相关人士看到了,事后安排人去了解王芝凤的工作情况。就这样,王芝凤被评上了“全国三八红旗手”。
  1992年,王芝凤从渔场退休,如今就居住在曾经的鹅颈洲渔场附近。原来,随着城市化的进程,鹅颈洲渔场渐渐变成了城区,已不适合养鱼,于是株洲市郊区区委和区政府决定填湖造地,鹅颈洲渔场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现在这里属于株洲市荷塘区,建有天鹅花园小区和天鹅湖公园,人们在此安居乐业,王芝凤也经常和邻居们在天鹅湖公园里溜达,享受自己的退休时光。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