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9年07月04日> > 总第2870期 > 12 > 新闻内容
湘妹子独闯非洲:非凡十年
新闻作者:文: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欧阳婷 供图:受访者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04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6月30日,在非洲打拼了10年的湖南妹子罗小娅正在广州为自己从尼日利亚进口的木材寻找客户。6月27-29日在长沙举行的第一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让她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此次博览会,中非地方政府、国有及民营企业、金融机构、商协会以及非政府组织共同签署了84项合作文件,涉及金额208亿美元。而在随后于长沙举行的 2019 湖南(长沙)-尼日利亚产业推介会上,尼日利亚国家贸易和发展局局长艾娜·雅各布·也门再一次向湖南企业发出邀请:“我们有丰富的石油、矿产资源,还有丰富的农产品,欢迎来我们国家投资。”


  
肯尼亚街上九成是中国产品
  “我第一次到非洲时,发现大街上随处可见‘Made in China’的物品,九成以上都是。”7月1日,湖南妹子罗小娅回想起最初的非洲印象,向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
  “学英语的人都有一个‘出国梦’。”今年37岁的罗小娅是湖南邵阳人,2008年,经朋友介绍,刚刚大学毕业的罗小娅踏上了迪拜的土地,成为了一个国产手机品牌的国外市场销售人员。
  “当时中国大陆的商人和商品想要进入非洲,迪拜是一个很重要的中转站。”罗小娅介绍,当时很少有人直接去非洲开工厂,或者将货品运送到非洲直接售卖,而是在迪拜开设仓库或批发点,等待来自非洲各国的大批发商来拿货,大批发商拿到货回国后再分卖给小批发商,小批发商又转卖给各个店铺。
  同年,作为面向非洲市场的销售人员,罗小娅和团队一起到非洲肯尼亚和坦桑尼亚进行市场考察,“当地的基础设施落后,也很少见到中国人”。
  但更让罗小娅惊讶的是,虽然当地中国人不多,但中国元素却几乎充斥着这两个国家,“吃穿行所需的各类物品,几乎都是中国制造”。她解释,这是因为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在当时比较落后,没有制造业,而中国的产品物美价廉,大大满足了当地人的需求。
  在肯尼亚和坦桑尼亚考察后,罗小娅发现,当地人对于手机的需求量特别大,因为“他们不同运营商之间拨打电话产生的费用十分昂贵,且不同运营商的信号分布存在不均匀的情况”,所以当地人几乎每个人有好几个手机。不仅如此,一部手机的利润空间十分大,“于是我们回到迪拜,等有机会就去非洲建立分公司”。
  
在尼日利亚吃中餐是“高级的事情”
  2009年,中国生产的手机占领了非洲市场越来越多的份额。而且,为了满足非洲人民的需求,多卡多待手机、电池容量特别大的手机、感光度高的手机,以及可以看电视的功能手机应运而生,“因为他们特别喜欢听音乐、跳舞,为此我们还开发了‘大喇叭’手机”。罗小娅介绍,这些手机的目标客户是收入较低的群体,最贵也不过15美元(当时约合人民币105元)。
  也就在这一年,罗小娅被公司派到尼日利亚的经济中心拉各斯筹建分公司,“我当时是一个人去的,真的很害怕,也有些抗拒,因为当地局势并不平稳”。“刚到尼日利亚,我最早用到的几个英文单词中竟然有‘发电机’。”罗小娅告诉记者,当时那里一天只有几个小时供电,其它时间得自己用发电机供电。
  而公司之所以选择在尼日利亚开分公司,是因为这里是非洲最大的市场,“尼日利亚2010年时人口总数已经超过了1.5亿”。
  到了拉各斯后,“人生地不熟”的罗小娅为了更好地接触手机批发商,她想了一个办法,“我制作了近千份手机市场调查表,到当地的手机销售市场一个一个走访”。
  “我是第一个单独走进Computer village(电脑城)的中国女性,所以市场里的人看到我的时候都带着异样。”罗小娅解释,拉各斯只有这一个电脑城,里面人员复杂。
  在电脑城混了个脸熟后,罗小娅向大家讲出了来意,她的来意得到了很多当地人的支持,“因为以前手机出现售后问题,他们要么托人带到迪拜去修,要么送到香港,特别麻烦”。但她的做法却遭到了大批发商的阻拦,“后来我决定在这些大批发商中选出10个当代理人,把货交给他们,维护他们的市场地位,这样才圆满解决问题”。
  到2013年,大批中国企业入驻非洲,纷纷在尼日利亚开设分公司、建立工厂,湖南人和湘菜馆越来越多。罗小娅回忆,2010年,尼日利亚就有了中餐馆,甚至有几家湘菜馆,“物以稀为贵,加之食材、调味料都要从中国进口,中餐定价很高,供3人享用的一顿中餐,需要花掉当地普通人一个月的工资。所以吃中餐是一件很高级的事情,如果中国人邀请当地人吃中餐,那是很高的礼仪”。
  但是,因为恶性竞争,大批手机公司退出尼日利亚市场。“我所在的公司也退出了。”罗小娅告诉记者,她不愿意离开尼日利亚,便将分公司盘下来,变成了自己的手机贸易公司,从国内工厂直接拿货在尼日利亚销售。
  


曾雇6名警察当保镖,也感受非洲人民情谊
  “为了收购木材和矿产,我走遍了尼日利亚18个州。”罗小娅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2014年,她在当地新增了一份生意,收购木材、矿产和农产品,运送回国内售卖。因为尼日利亚的局势不稳,当地警察局提供雇佣警察和警车的服务,“有次去矿区,我们雇了6个携带枪支的警察和一台警车”。
  之所以雇佣这么庞大的“安保力量”,是因为临行前有人告诉罗小娅,矿区里面有很多土著,可能“一进去就出不来”。可等罗小娅到当地一看,并非朋友所言。“他们很淳朴,看到中国人很欢迎。”罗小娅说,过河时,她是被两个当地人扛过去的,都没有让她沾到水,“因为中国人在他们的眼里是善良勤劳的,在尼日利亚最偏僻的地方都可以看到中国人工作的身影”。
  有一次,为了能够探查Abakiliki(音译“阿巴基利基”)地区的铅锌矿,罗小娅找了朋友帮忙,见到了该地区的酋长,“到一个地方做生意,就要去拜访酋长”。得知她想要收购矿产,对方很爽快地同意了。“在他们看来,中国人去的地方,就有投资和收入。”罗小娅说,也因为中国老板更平等对待当地员工,所以中国人提供的岗位更受欢迎。
  2017年,罗小娅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的郊区购买了一块面积1800平方米的土地,修建了一个仓库,专门堆放自己从尼日利亚全国收购回来的木材,铅、锌、铜等矿产,以及芝麻等农产品。“得益于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政策,我在当地购买的矿产和木材几乎是零关税进入国内市场。”罗小娅说。
  
湘妹子闯非洲:不仅是做生意
  闯荡非洲的湖南妹子,不止罗小娅。有些人像罗小娅一样选择留在非洲发展,有些人在闯荡之后回国。但她们的故事,都是中非合作、人民友谊的见证。  长沙妹子非洲“穷游”8个月
  《长沙晚报》曾在2016年报道了长沙妹子徐晶在非洲原始部落“穷游”8个月的故事。徐晶是一个地道的长沙妹子,大学学的是会计,留学英国读研究生,学的是金融。去非洲之前,她在长沙一家上市公司工作。“其实我的非洲旅游不是探险,是一种放松与体验。”徐晶当时接受采访时说,在非洲的8个月时间,她先后游走了肯尼亚、坦桑尼亚、马拉维、埃塞俄比亚4个国家,而且走的路线与那些旅游团队截然不同,都是与当地居民一起坐汽车,晚上,她一般是住在沿途居民家中。
  
长沙妹子帮非洲孩子建学校
  据《潇湘晨报》报道,长沙妹子李倩2012年大学毕业后,选择了一条大胆的路:前往江西建工赞比亚华港公司工作。到2019年新年前,在赞比亚东部省宁巴地区,一个贫穷小镇上,47栋房屋排列整齐,一所崭新的中学建成了。从接合同到中学正式建成,李倩和她的同事们克服了一切困难,花了7年时间。
  
湖南企业在非投资项目120多个
  随着中非经贸合作的加深,越来越多的湖南人前往非洲发展。
  2000年以来,“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的50个国家均与湖南有经贸关系往来。
  2017年4月,湖南省副省长何报翔率领代表团出访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等国。在尼日利亚克罗斯河州,何报翔与克罗斯河州州长阿亚德及州政府官员、企业代表会谈,罗小娅作为在尼日利亚的湖南人代表出席,同时出席的还有20多家湖南企业,“座谈会上,当地政府还听取了我们关于当地发展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从2005年始,湖南与非洲进出口贸易每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2017年双边贸易额达到21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了7倍。至2018年3月,湖南企业在非投资项目120多个,中方合同投资额7.6亿美元,湖南省的援非培训也走在全国前列,文化交流合作也日渐频繁。
  今年6月12日凌晨1点整,中国南方航空公司首班长沙直飞内罗毕的航班从长沙黄花国际机场腾空而起。这是首条由湖南直飞非洲的定期航线。可以预见,湖南和非洲的联系将越来越频繁和紧密。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