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9年04月25日> > 总第2861期 > 15 > 新闻内容
儿子跟同学打架之后
新闻作者:文静然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25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儿子竟当着我的面和班上男生打架。让我惊恐的是,儿子一个人,而对方是一群人。我差点失控……然而,我还是控制住了。在不明原因的情况下,我首先想到的是抚慰我的儿子。
  那是一个夏令营活动,邀请家长参与,我看到许多妈妈朝我投来同情的目光。我将儿子的头深深地揽进怀里,我不怕那些目光,但我不想让那些目光灼伤我的孩子。
  孩子却已然受伤,以至夜里哭醒。“他们都不跟我玩。”儿子抽泣着告诉我。
  我有一种天塌地陷的感觉,继而深度失眠。仔细回想白天发生的事,让我颇感欣慰的是,我的儿子很勇敢,他读书早,面对那一群比他大比他高的男生,他昂首挺胸加拳头紧握。是的,我教过他:不惹事;事情来了,不怕事。不就是打个架吗?别怕,你若怕,你就会永远挨打。不过,直觉告诉我,白天发生的事肯定不是打架这么简单。仿佛是因为排队,他和A男生因互相撞到而发生冲突,A刚一出手,立即上来好几个男生帮他……校园暴力么?我只听说过校园暴力,莫非延伸至夏令营?我不寒而栗。
  “不可能,我们的夏令营是最正规的,不可能发生暴力,我们对此零容忍。”
  第二天,我找到班主任,一个年轻漂亮的女老师。听完我的陈述,她这样解释道。
  从班主任那儿了解到,儿子和A男生,有同学反映,他两人是“死对头”。
  A男生,四肢修长,体格健硕,在夏令营的军事拓展训练中常常独占鳌头。儿子每每说起他,语气和眼神里都充满了崇拜,以至让我也爱上了那个孩子。我对儿子说:“你们好好做朋友。”儿子的体育比较弱,我这样说的时候,多少有些近朱者赤的意思。
  谁知两人却成了“死对头”。
  我于是展开了系列调查,除了班主任,还有班上的男生女生。调查结果显示:儿子和A男生的矛盾缘起于一个“▲”。A是小队长,小队长A有权力对班上任何一个军事项目不达标的同学出示“▲”,而这个同学当天则必须受罚。儿子就是因为这个“▲”而受了好几次罚,班上男生开始嘲笑他,A男生则干脆不跟他玩。A男生在班上可是具有深度影响力的,渐渐地,男生们就都不跟他玩了。
  “这是冷暴力啊!”我这样告诉班主任。她立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采取了冷处理。她让两个孩子一周之内不许接触,A男生不得给我儿子打“▲”。
  这一周,我和班主任天天保持通话。她告诉我,越是不让两个孩子接触,他们越是互相惦记,尤其是我儿子。有一天,老师批评了A男生,课后,儿子跑到班主任那儿说:“我看到他很伤心的样子,我要不要去安慰他?”
  稚子无邪啊!
  我给A男生的妈妈发信息。她是一个公务员,素质高,对儿子要求也高。“我们一起搞点活动吧!”她说。
  我们一起去夏令营接孩子,两个孩子都给对方带了礼物,一见面,他们就玩到一起去了。两个妈妈面面相觑,简直不知道他们如何是“死对头”。A的妈妈告诉我,她儿子的体能也是训练出来的,他在学校报了篮球班和田径班。那么我的儿子呢?没有,百分之百没有!我想象着运动场上孩子们奋力拼搏团结一致的场景,共同为运动员呐喊加油的场景,深感作为家长的失职。
  从明天开始,我们跑步跳远打篮球,融入集体,健康向上。
  我给儿子制定了一份“体能训练计划”。然而,我也承认天赋的差距,无论如何,我的儿子不可能成为一名运动员。学校马上又要开运动会,儿子很忐忑。我告诉儿子,你可以为运动员服务,你也可以为运动员加油。就像盖房子,需要的建筑材料有钢筋、水泥,也有沙子。做一粒小沙子又有何妨?
  儿子后来和A男生成了好朋友,和夏令营的许多男生都成了好朋友。他这个年龄,需要的是同性的友谊。
  我和孩子们的妈妈也成了好朋友,我们经常一起交流学习。有一天,我们谈到心理学的“破窗效应”——一辆小汽车,当它完好无损地停在一个小区,小区的人从它旁边路过,谁也不会去碰它。同样一辆小汽车,停在同一个小区,不同的是这辆小汽车的一块玻璃被砸了一个窟窿,于是,所有从它旁边路过的人都会忍不住去敲一下打一下,久而久之,这辆车就会越来越破,破败不堪。
  关于我的儿子,我一直不知道谁是第一个“破窗”的行为者,或许就是我自己。窗子破了可以修可以换,我要做的是当好一名修理工。试想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哪一个母亲或父亲不当几回修理工呢!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