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8年11月15日> > 总第2839期 > 9 > 新闻内容
凤凰:乡村小学有“大大眼界”
新闻作者:文: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周纯梓 供图:受访者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15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距离最近的县城有30多公里,每天孩子上学往返要一个小时……位于凤凰县吉信镇西北大山深处的培民学校是一所标准的农村小学,曾经这里交通闭塞,经济落后。
  但如今,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基础设施好了,孩子们学习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家长们从迫于无奈只能将小孩放在农村上学,到现在越来越多有条件的家庭主动让孩子继续留在这所大山里的学校读书——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培民学校是如何实现蜕变的呢?而被誉为“湘西明珠”的凤凰,又是如何让美景浸染书香,让老百姓更具幸福感呢?请跟着今日女报/凤网记者一起来看看。
  


政策帮扶山区村小破难题
  平整畅通的水泥路,干净整洁的教室,崭新的宿舍楼,宽敞的露天舞台,电脑、投影仪等设备应有尽有……位于湘西大山深处的凤凰培民学校给人的印象并不比县城的学校差。
  “现在条件是好了一些,和以前比就真是天壤之别。”11月9日,凤凰县火炉坪村培民学校校长吴艳萍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在2004年以前,学校还叫大田乡火炉片小,“那会儿是要啥啥没有,到处是坑坑洼洼的土路,教室地面高低不平,课桌椅都不统一,各式各样的都有。学校没有宿舍楼,学生白天在教室里上课,晚上就搬床被子睡在教室的桌子上,冬天一个个冻得瑟瑟发抖”。村小条件差、地处偏僻,留不住老师;家长为了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纷纷让孩子转学;师生越少,学校受重视程度越低,最终陷入恶性循环。
  转机出现在2000年,时任湖南省委副书记郑培民来到凤凰县开展扶贫工作,在他的支持帮助下,孩子们走上了干净的水泥路,住上了崭新的宿舍楼,学校的硬件设备得到补充,办学条件大为改善。2004年开始,大田乡火炉片小更名为“培民学校”。
  硬件设施跟上来了,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亟待解决。吴艳萍说,学校里九成以上的孩子都是寄宿生,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在外地打工,一年难得回来一次。留守孩子的身心健康,成为老师和家长们共同关注的难题。
  
公益助力山区学生享书香
  2011年开始,“阅读·梦飞翔”等社会公益项目开始走进这所大山深处的小学。
  “我分享的是《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教会我坚持才能胜利,刻苦才能摆脱困境。”
  “我读了《木偶奇遇记》,明白了做人需要诚实守信,这样才能收获更多快乐。”
  “《简·爱》这本书让我深刻地明白了什么是真善美,它教会我如何做人。”
  今年10月的一天,一场别开生面的阅读分享会在培民学校六年级1班举行,对于爱看书的学生龙佳来说,和同学们分享读书感悟,让他有了大大的满足感。
  吴艳萍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阅读分享会其实是“阅读·梦飞翔”项目的一部分,“我校从2011年开始加入这个来自香港的公益项目,每天中午,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有半个小时的阅读时间,和同学分享自己的观后感,还可以根据书本内容上台即兴表演”。
  吴艳萍认为,阅读对于提升学生的专注度、语言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很有帮助。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提升了,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提高。
  龙佳的爷爷、63岁的龙庭宽对此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孩子成绩的提高,离不开这个阅读活动,“娃娃爱上读书后,比以前更懂礼貌了,现在的学习成绩一直稳定在班上前三名”。
  曾经,培民学校六年级的毕业会考成绩在全县只能排个中下游,如今毕业会考成绩已经能在凤凰县48所小学中稳定为前十。“对于一个山区小学来说,已经是很不容易了。”吴艳萍说。
  阅读不仅让山里孩子长了知识,还给了他们“见世面”的机会。2016年,吴艳萍带着三个学生到香港参加“阅读·梦飞翔”读书分享活动,孩子们取得了不错成绩。
  


创新课堂乡村孩子有了大视野
  除了“阅读·梦飞翔”,培民学校的孩子们还有“1+N”课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体育冬季长跑等活动,这些都是他们在小小村庄展望大大世界的舞台。
  11月9日,三年级1班的20多个孩子即将开始一堂美术课,内容是“苗族背裙”。但负责授课的吴情英老师并没有准备画笔,而是带着孩子们来到了电脑房。
  “今天,箭道坪小学和吉信完小的小朋友也会和我们一起上课。”吴情英的话音刚落,学生们就炸开了锅,“一个老师怎么能同时教几个学校的学生呢?”
  这时,箭道坪小学美术老师龙老师的身影出现在了投影屏幕上——这就是学校组织开展地一次“1+N”共享课堂活动。
  “‘1+N’课堂是远程网络共享课堂项目,它可以通过互联网共享其他学校的优秀师资。”吴艳萍介绍,培民学校缺乏专门的艺体老师,“‘1+N’课堂有效弥补了这一短板,让偏远苗乡的孩子也能享受跟城里孩子一样丰富优质的教育”。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也是孩子们喜爱的活动之一。在有限的条件下,孩子们开动脑筋,利用家里的废弃材料制作出琳琅满目的手工作品。六年级1班的张越利用木头还原锄头等农具,成品精巧,还获得了第二届校园“科技创新之星”的称号。
  “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出乎我的意料。”吴艳萍告诉记者,这样的科技活动能启迪孩子们的思维,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孩子们的创新意识。
  因为教学和管理多方面的创新进步,培民学校先后获得“年度中小学教学质量优先单位”“年度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幅度先进单位”“全县中小学生经典诵读比赛二等奖”等荣誉。
  “以前把孩子放在这里读书是没有办法,现在看来留在这里也是不错的选择。”龙庭宽告诉记者,孙子龙佳的父母一直在江浙一带打工,原本可以把孩子带到大城市,但现在学校各方面条件都好了,也就愿意让孩子在农村学校继续读下去。
  吴艳萍介绍,目前学校有近200名学生,留守儿童有170人。“一些学生家是拆迁户,现在搬到镇上住了,也有条件把小孩带到镇上或是县里去,那里也有许多师资力量比我们强很多的学校,但小孩和家长都愿意继续留下。”吴艳萍自豪地说。



声音
农家书屋文化中心,凤凰美景染书香
  “123,走……”11月7日晚,凤凰县阿拉营镇阿拉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的文化活动广场灯火通明、乐声飞扬,村民们跟着节拍跳着广场舞,好不热闹。
  “自从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好后,这里便成了村民们茶余饭后的休闲乐园,下棋、打球、健身、跳舞,各种活动都有。”11月7日,凤凰县旅游和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龙再海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不仅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在彼此交往中邻里关系也更加融洽,“截止2018年11月,全县共建成195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不仅仅是村里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位于凤凰县吉信镇的农家书屋也是人头攒动,村民们聚集在这里“充电”,学习养殖技术,探讨“致富经”。
  “自从村里建了农家书屋后,村民们只要一有时间就来看书学习,特别是关于农业技术的书,是最受欢迎的。”龙再海表示,实现乡村文化振兴需要完善公共文化建设,而农家书屋正是乡村公共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农家书屋在凤凰县已经实现全覆盖,全县共建有340个农家书屋”。
  文化振兴不能脱离群众,而凤凰县的群众文化活动同样丰富多彩。龙再海介绍,自2014年以来,苗族“四月八”“六月六”,“苗族银饰服饰文化节”“凤凰边城音乐节”等已逐渐成为湘西州的文化品牌活动。这一系列独具凤凰文化魅力的群众文化活动的举办,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当地人的业余文化生活。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