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8年10月25日> > 总第2836期 > 22 > 新闻内容
寂寂无名的母亲,如何培养出青史留名的女儿
新闻作者:文/林新华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25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她是中国同盟会第一位女会员、中国女权运动领袖、颇具影响的女报人,她还是参与“创立民国的巾帼英雄”,被康克清誉为“一代女魂”而青史留名的唐群英。
  而她,没有全名,只有“曹氏”的表述,在《唐群英家风揄扬集》这本三十多万字的书里,有关她的描述只有寥寥一千字。但从这一千字的讲述中,我们看到了一位聪慧的妻子,一位开明的母亲,一位贤能的女性……
  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唐群英这位“寂寂无名”的母亲。
  支持丈夫卸甲归田
  根据记载,曹氏生于1839年,当时曹家在湖南衡山属于书香门第,她自幼饱读诗书。1858年,19岁的曹氏嫁给唐星照。33岁那年,唐星照被荐升江西袁临协镇都督府提督,曹氏诰封为一品夫人。正是平步青云之时,唐星照却以战伤和母病为由,三次上书陈情,请求解甲归田,终被获准退役。
  丈夫请辞之时,曹氏还只有28岁。一个年轻的妻子,面对丈夫这样的决定,一般是很难认同的。然而,曹氏没有因为名利而阻拦丈夫的决定,而是在唐星照辞官后,陪伴在其左右,在衡山小村庄里相夫教子。
  书中记载:“唐星照回乡居住后,捐献良田,倡修道路、便桥,便利交通;逢初一、十五定期开仓赈济贫民;献出四十生辰所收礼金,在村口孟公坳兴建了一座凉亭,起名‘仁寿亭’,供过往行人歇息,免费提供茶水。好善乐施之举,众口皆碑……”这些善举虽然没有曹氏的名字,但也可以看出她是心地善良的女子,也是非常聪慧的妻子,没有她在背后默默支持,丈夫做不了这么多的好事。
  默许女儿舞刀弄剑
  有人说,一个好母亲就是一所好学校。在六个子女中,曹氏对三女唐群英的关爱,也充分展现了她作为母亲的开明。
  唐星照回乡后修建家宅“三吉堂”,扩建书房“是吾家”,请名师前来教育子女。他打破重男轻女的习俗,为四个女儿取名希孟、希范、希陶、希欧,其意就是希望她们学习孟子、范仲淹、陶渊明、欧阳修,个个成为学有所用之人。其四个女儿、两个儿子先后在“是吾家”接受开蒙教育,学习诗书礼乐。
  唐群英,也就是三女儿希陶,并不愿当传统意义上文静秀气的“千金小姐”,而是有一股男儿气概。她常常组织周边的孩童扮作宋军、辽军“打仗”,并自称“穆桂英”挂帅出征,迎战“辽军”。从军营中走出来的唐星照对女儿的英武豪气非常赞赏,亲自教她习练剑法,安排专人当她的马术教官兼随行亲兵。作为母亲的曹氏,看到丈夫把女儿当成儿子来教,没有反对。
  当时,女子都要缠足,名门千金更得有一双“三寸金莲”。关于“裹足”一事,现在流传比较多的版本,都是说唐群英在裹足之后,扯掉裹脚布,被母亲发现后,又强行裹了起来,几经缠缠扯扯,由于反抗有力,终于成了个半大脚。对于这样的表述,是值得质疑的,在那个时代,一个母亲真想让女儿裹足,小小年纪的孩子哪里抗拒得了?
  如果说,在唐群英年少成长的岁月里,难以看到曹氏对她的影响,那么唐星照病逝后,曹氏独自主持唐家事务,以及唐群英成年后,曹氏为唐群英所做的许多事情中所展现出来的开明和贤能,在那个时代是十分难得的。
  接纳女儿“大归”娘家
  1890年,唐星照去逝,51岁的曹氏开始撑起整个大家庭。二子四女需要照顾,二百余亩良田等家业要好好打理,唐星照的慈善之举要延续……虽千头万绪,但都被曹氏安排得妥妥贴贴。
  唐星照病逝后的第二年,20岁的唐群英遵父遗命嫁与湖南湘乡(今双峰)曾国藩的堂弟曾传纲为妻。刚过几年,丈夫和孩子便相继病逝。按照当时的封建传统和曾家的族规,她要在婆家守节,这才不失“名门闺秀”的品行。
  但唐群英生性豪放,蔑视旧礼教。面对这样的局面,唐群英决定,要冲破夫死守节的封建桎梏,离开夫家。但到哪里去呢?
  1898年,曹氏力排旧俗偏见,果断决策,决定接纳三女群英“大归”娘家。于是,27岁的唐群英回到了衡山娘家,再一次住进“是吾家”。
  6年后,1904年,曹氏得知唐群英立志赴日求学时,虽然不知日本在何地,她却明确表示支持女儿远渡东洋,主持家庭会,提出给不再婚嫁的唐群英平分一份田产。要知道那是一个女子在娘家没有继承权的封建社会,曹氏的这一决定,十分罕见。
  随后,唐群英回国与王昌国、方君瑛、沈佩贞等一起组建“女子后援会”。为了革命工作之需,唐群英除了争取官费补贴,动员社会贤达捐助之外,还变卖了母亲做主分给她的财产,到北京、湖南办报兴学。其办学热情之高,办校数量之多,在中国妇女教育史上首屈一指,为振兴中国女学作出了巨大贡献。
  对于唐群英的举动,曹氏虽不懂,但一直默默支持着,直至她生命的最后一刻。
  1918年冬,这位心地善良、贤能开明的老人,病故于“三吉堂”。这一年,她79岁。虽没有留存全名,但在儿女心目中,唐氏家族中,她都享有很高的威望,后人皆以“曹太君”这个令人敬仰的雅称传颂。
  今天,大家在传承唐群英精神的同时,不应该忘记她那位伟大的母亲——“曹太君”。而历史的进程也告诉了大家,没有“曹太君”,难有唐群英。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