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8年10月18日> > 总第2835期 > 8 > 新闻内容
老人蹭戏团:蹭的是戏,解的是寂寞
新闻作者:文、图、视频: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欧阳婷 李诗韵 实习生 周鹏程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18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家中老人的90大寿,家人张罗了戏班,准备好好热闹一场——结果,期间却来了一群“不速之客”,他们全都是上了年纪的大爷和大娘,听戏聊天吃饭好不惬意,之前算好的30桌酒席,活活开成了70桌,连寿星公本人都是站着吃饭的!
  这一幕,就发生在宁乡市横市镇——一家请戏百人“蹭”,这些远道而来的“蹭戏老人”互通戏班信息,或三五好友共乘摩托,或成群结队包车出发,哪里有红白喜事,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一个月至少蹭20场,老大爷年近八旬却精神抖擞开着摩托从宁乡追戏到益阳;“老大爷蹭戏团”和“老太太蹭戏团”互不干涉,你包车我蹭车各有原则;因为蹭戏人数太多,他们甚至吸引了卖玩具、卖菜的小商贩聚集,在酒宴主家门口形成了临时的“小集市”……这些“英勇”事迹,构成了被戏称为“老人蹭戏团”的老人们的生动形象。
  今年2月,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教授杨燕绥的一份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41亿人,中国已正式进入深度老龄化,关注养老计划势在必行。”
  如果说,当人们把目光投进城市的多棱镜,观照着城市老人的养老困局,那么,放眼更辽阔的乡村,老人们的晚年又如何?这些风风火火蹭戏的老人们,他们又有着怎样的内心世界?
  在重阳节来临之际,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就来到宁乡,见证“老人蹭戏团”里的欢喜与哀愁。



  为长辈办寿宴,家中来了百名“不速之客”
  敲锣打鼓吹唢呐,一派喜气洋洋。走近看,原来是宁乡横市镇金丰村又有人家请来了戏班子,为老人祝寿。
  搭台唱戏,在农村不算稀奇事。按照金丰村不成文的规矩,要哄“老寿星”高兴,儿孙辈除了时兴在电视台点播花鼓戏外,更要请来戏班唱上一天。
  9月11日,是金丰村李军(化名)老人的九十大寿,老人的子女孙辈从各地赶回老家。而两天后,又是李军老伴陈大娘的86岁寿辰,喜上加喜,家人便请来了当地有名的花鼓戏班。
  请戏班贺寿,李大爷家人是有经验的。2012年,陈大娘八十大寿时请过一次——他们邀请周边四邻,在家门口的晒谷坪好好享受了一次戏曲文化。
  而这一次,李军的孙子李大伟(化名)照着6年前的规矩,细细一合计,便摆上了300张凳子,还特意请大厨,搭灶建棚,好吃好喝招待前来贺寿的村民。
  “没想到这一次办酒,给我们来了个措手不及!”李大伟说,寿宴当天,戏班演员前脚上台,后脚就跟来了几辆摩托车——骑摩托车的都是面生的老大爷,每辆车上又满满当当搭了两个老人。
  这些骑摩托的老大爷下了车,非常自然地坐上了宾客席。尽管自己不认识,但李大伟以为他们是长辈接来的客人,便上前打了招呼,一人发了一根烟。中午12点开餐时间还没到,陆续就有许多面生的大爷大妈到场,“有些老人还互相认识,一进来就聊起了天”。
  李大伟看了看家门前的晒谷坪,摩托车、面包车、三轮车已经停满——明明算好了大概人数,怎么一下多了这么多客人?
  考虑到是爷爷大寿,李大伟来不及多想,他跑到邻居家借凳子、搬桌子,把能摆的空地都摆满,自家的远房亲戚都起身给这些老人让了座——一时间,30桌酒宴活活扩充到70桌。
  酒席加了桌,饭菜也不能缺。李大伟和叔叔又赶紧张罗着,临时买菜,请厨子加餐。
  “都以为是各自的熟人,但后来一问,才发现根本不认识他们。”李大伟说,额外的40桌老年宾客让家人吃了一大惊,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些老人都是从不同的村自发组织过来的,“哪里有红白喜事,他们就去哪里”。
  蹭戏又蹭饭,剩下的烟酒打包走
  “送了寿礼的村民没凳子坐,连寿星公都是站着吃饭。”回忆起那一场寿宴,李大伟哭笑不得。期间,有几个老太太一个人霸占几个位置,“她们说要给同行的老人占座,所以一个凳子放包、一个凳子放腿”。
  难道是组团蹭饭?到场的老人可不这么认为。
  “有个老人告诉我,他们是有组织的!”李大伟说,这些老人来自不同的乡镇,他们会跟着戏班流动蹭饭,“戏班到哪里,人就跟到哪里,领班从来不会主动留他们吃饭,但有些老人会很自然地坐上酒桌,设宴的主家也不好意思赶人走”。
  就这样,一旦东家办喜,老人们就不约而同地从四面八方赶来,在“饭局”上碰面的次数多了,老人之间也就熟悉了。
  有人是戏迷,也有人只为蹭饭。李大伟说,东家办喜宴,遇上真正爱看戏的农村老人,通常是很欢迎的,更不会与其争执,但遇上一些贪心不足的“不速之客”,便会感到恼火。“我爷爷的寿宴上就有个这样的老人,他背了一个袋子来吃午饭,刚坐上桌,直接把桌上的一打啤酒往袋子里装。吃完饭,戏还没完,人就走了,可晚餐时间一到,他又出现了!”
  李大伟忍不住下“逐客令”,谁知,对方骂骂咧咧,直指主家“太小气”。离开的时候,还顺手又在桌上拿了一瓶啤酒。
  “一场喜宴下来,收的人情一分没多,花销却超了不少!”李大伟与家人算了一下,原本在农村办一场寿宴大概需要花费1万多元,可自家这一场寿宴,足足多了2倍。
  八旬大爷蹭戏,年轻人开起“蹭戏专车”
  换一身衣裳、带上一个小水壶,79岁的老人唐立寒(化名)骑着摩托车,高高兴兴出门了。
  老伴秦素(化名)蹒跚着脚步,跟到大门口还忍不住叮嘱一句:“注意安全!”尽管很想制止这个不服老的老头儿出远门,但她知道,“蹭戏,是这个老戏迷最大的生活乐趣”。
  唐立寒是横市镇云山村村民,也是李军老人九十大寿喜宴里的“蹭戏一员”。9月11日那天,唐立寒就骑着摩托车,载着两位要好的老伙计,来回奔波40公里,听戏吃喜宴。
  “我不认识办酒的东家,但我很喜欢这个戏班。”10月12日,见到唐立寒老人的时候,他正四处询问戏班子的演出情况。
  秦素告诉记者,老伴年轻的时候就喜欢听戏。自打2016年开始,越来越多的村民约他看戏,他便开始“追戏”,“一个月至少要出去看20场戏。
  老人是如何得知戏班演出情况呢?唐立寒说,最初出门看戏,是隔壁村的老人悄悄告诉他,“有免费的戏,还包饭”,于是,同村的6位老大爷便约好了,留下戏班的联系方式,只要哪家请了戏班唱戏,老人就组团追戏。
  “最远的一次,我们去了益阳的一个村。”说到这儿,唐立寒大笑起来,“就是在上个月,我骑了一个多小时的摩托车,早上出门,晚上回来,过得可充实了!”
  后来,追戏的老人越来越多,出行方式也逐渐“升级”。“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村里有年轻人开着面包车送一些没有摩托车的老人去看戏,根据不同的地址,收10—30元不等的路费。”
  不差钱的老人却爱蹭免费戏
  之所以经常蹭戏,用唐立寒的话说:“我不是为了占便宜,只是打发时间。”
  唐立寒的家,与云山村普通村民有些不同——一栋小洋房,外观精致,装修精美。
  “房子是我小儿子出钱盖的,他是浙江一商会的负责人,可孝顺了。”唐立寒说,自己的晚年生活算得上衣食无忧。大儿子在株洲务工,小儿子在浙江做大生意,“他们每年都会寄钱回家,还会给我们报团旅游”。
  为了让父母安享晚年,唐立寒的小儿子甚至每年都会捐一笔钱到村里,帮助村里修路、发展经济。
  由于家境好,唐立寒在村民的印象里一直是个“豪爽大气”的老人。尽管也经常跟着同村老人去各村蹭戏,但他对村民很大方——有时候,他会帮同行老人出路费;有时候,遇上合得来的办戏主家,他也会掏钱随个礼。
  “去蹭戏,是因为自己闲得慌。有时候在家一待就是一整天,没人可以说话。”唐立寒说,儿子忙着赚钱,每年只有春节回来一次,孙子孙女更是见得少,“大孙女去日本留学了,好几年都看不到”。因为想让儿子们安心打拼,老两口便相依为命,连生病了也不愿吭声。今年7月,老人就因咳嗽老是不好,在宁乡市人民医院住了近半个月,“老伴身体也不好,就没让她陪着,我自己去住院,病好了再回家”。
  蹭戏的两年时间里,唐立寒认识了不少老伙计,虽然大家看戏的目的各不相同,但总归是有人能说说话,“有些人是为吃饭而去,因为大家都说‘不吃白不吃’。但我会看主家的意思,不留我吃饭,我就回家”。
  “明天在老粮仓和横市交接的地方有一场戏。”采访结束时,唐立寒接了一个电话,“我又可以去听戏了!”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