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的香港拍卖行,被上流社会争相收藏的珍品里,一定离不开一个女画家的名字:方召麟。
如果这个名字略显陌生,那么收藏她作品的藏家你一定十分熟悉:李嘉诚、霍英东、邵逸夫、董建华……当然,除此以外,她还有一个非常牛逼的老师:国画大师张大千;还有一个名气相当大的女儿:香港前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
方召麟曾荣膺香港紫荆奖章,最为大众所熟知的,是她的作品曾被印在香港的地铁票上,可以说香港人人都见过她的梅花图。1998年,方召麟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画展,著名书法家启功向她伸出大拇指说:“你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启功这话是有更深的含义的:方召麟不仅在艺术上获得了享誉世界的成就,更重要的是,她一生命运多舛,幼年丧父,中年丧夫,独自将8个孩子培养成才……那么,这柔弱的双肩背后究竟携带了一股什么样的力量?
1914年,方召麟出生于江苏无锡。11岁那年,父亲带着一家人乘船逃难,被当成军阀遭遇枪杀。母亲王淑英想重耀门庭,为方召麟请来无锡当地名士传授文化与绘画技艺。
1937年,方召麟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攻读欧洲近代史.在这里,她遇上自己的真命天子,爱国将领方振武之子方心浩。然而,幸福的日子没有持续多久,1941年,日军占领香港,她和丈夫开始了长达十年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涯。这十年,她放弃了画笔,却收获了一个博学多识、宽厚体贴的丈夫和她的8个子女。
或许为了纪念这一段辗转漂泊的日子,她给几个孩子取的名字也很有趣:在曼彻斯特出生的儿子取名曼生,在桂林出生的取名桂生,天津出生的取名津生,安定的时候生下的两个女孩的取名则为安生和宁生。
定居香港后,方心浩知道妻子最爱的还是画画,于是为她请来岭南画派代表人物赵少昂,让她继续学画。天分极高的方召麟很快在岭南画派占了一席之地。1951年,她与老师赵少昂赴日本举办画展,被日本新闻界评价为“她给人重建家园的勇气”,轰动一时。
然而,就在生活稍有起色的时候,丈夫却因病去世。这一年,女儿安生只有11岁,方召麟才36岁。
生活的打击没有阻止方召麟对艺术的热情,此后,她遇到了画坛大师张大千,并正式拜他为师。本以为可以好好跟张大千学习绘画,没想到几个月后,张大千却离开香港去了巴西。虽是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张大千却给了方召麟很大的启发。他说,画家要多读书,且系统地读书,才能去浮气、去匠气。
遵照老师的吩咐,方召麟先后在香港大学攻读中国文史哲,在牛津大学研究《楚辞》。失去了稳定的生活来源,方召麟只能以给人画玫瑰贺年卡为生。
1970年的一天,张大千写信给方召麟,让她赴美学画。于是,方召麟克服重重困难,义无反顾地去了美国。
此时,张大千已在异国他乡辗转多年,作为中国画的传承人,他开始接受西方艺术的审美标准。西方艺术以创新为标准,而中国艺术则以传承、以师古为标准,他认为,中国的艺术只需在师古的基础上做那么点创新,已经足以成为有时代代表性的艺术。可惜,早已功成名就的张大千已经没有时间和勇气在自己开创的艺术高峰上进行这种冒险的实践,他希望方召麟帮他完成这个未竟的心愿。
方召麟实现了老师的心愿,慢慢呈现出了中国山水的全新画风。她笔下的人物丰富而多彩,无论是挑夫还是农民,妇女还是娃娃,都造型可爱,且船上一定有蔬果,房间一定有馒头,即使在缺水的黄土高原,她也要让人活在希望中。香港才子林夕曾说:“齐白石的虾和方召麟的船,都是可以不断重复且别有韵味的。”
方召麟对老师的呵护在圈内有口皆碑,而张大千对这个女弟子也有着孩子般的依赖。有一次,他居然记错了弟子前来看望的日期,提前跑到门口等待了大半天,后来特意在信中提起说“我和师母都迫切想吃你做的无锡小馄饨”。
张大千在台湾时,方召麟曾劝说张大千回大陆,结果消息被台湾方面截获,方召麟被台湾当局列入黑名单,不得入境。1983年,张大千先生在台北逝世,方召麟无缘奔丧,只得在自家设一灵堂,每日焚香,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刻。
晚年的方召麟,独住在香港一套公寓里,全身心投入作画,直到2006年平静辞世。学贯中西的方召麟用她的一生,为我们勾勒了一帧特殊时期里中国大女人的形象:克己隐忍,安守本分,不屈不挠,在相夫教子的前提下,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出最美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