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8年09月27日> > 总第2833期 > 22 > 新闻内容
给女儿讲故事的老爸就这样讲成了作家
新闻作者:文: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罗雅洁 供图:受访者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27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给孩子讲睡前故事,几乎是每个家长的必修课,甚至这已经变成孩子成长教育里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然而,不是每个家长都知道怎样讲好一个故事。
  邓湘子,一定是最会讲故事的家长之一。因为给女儿讲故事,他不仅成功引导了女儿的阅读兴趣并把她培养成了任教于香港的汉语老师,更重要的是,他自己也从一名中学老师逐渐成长为国内知名的儿童文学作家。
  “是父亲这个角色,促使我成为了一名儿童文学作家。”9月22日,邓湘子这样跟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总结他与儿童文学创作的缘分。
  从事儿童文学创作二十余年来,邓湘子的作品不算太多,但奖项却又多又有分量:先后著有长篇儿童小说《牛说话》《兔子班的新奇事》《蓼花鼎罐》《摘皮柑的臭孩子》《像风一样奔跑》,散文集《打赤脚的童年》等;先后获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第三届全国优秀少儿读物奖、第四届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第十六届湖南青年文学奖……
  没想到吧,在摘取这些文学硕果之前,邓湘子可能也跟你一样,每天晚上为给孩子讲故事搜肠刮肚呢!
  创作之路
  从给女儿讲故事开始
  邓湘子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回家乡工作,在邵阳市绥宁县二中当上了一名语文老师。他告诉记者,与儿童文学的亲密接触,还要归结于自己的女儿。
  “那时初为人父,我是非常紧张的,总担心教育不好孩子,于是决定去找几本关于儿童的书来学习学习。”他在书店里陆续淘了两本书,一本是席慕蓉的《画出心中的彩虹》,另外一本则是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皮亚杰在书里提到,为了研究儿童心理,他会给孩子们写观察日记。这个做法启发了我,我决定也给女儿写成长笔记。”
  从女儿两个多月大开始到5岁之间,邓湘子为她写下了7万余字的成长笔记。“也正是从那时起,不经意间就打下了儿童文学的创作基础。”
  “记得我女儿两岁多时,她特别喜欢听故事,我也订阅了一些比如《娃娃画报》《小青蛙报》之类的报刊,把上面的故事讲给她听。”往往新一期的报刊还没来,女儿就缠着爸爸讲新故事了。面对好奇心特别强的女儿,他就挖空心思把女儿日常生活中发生的趣事编成故事说给她听,“她还听得特别高兴呢”!
  邓湘子发表的第一篇作品,便是来自女儿的生活故事。
  “那年春天,天气还很冷,有一只蜻蜓飞进我们家,停在了台灯灯罩上。”邓湘子说,女儿很好奇,问:“为什么这只蜻蜓不飞走呢?”他解释:“天气太冷,蜻蜓的翅膀都被冻得打不开啦,台灯上面很暖和,它要在这里取暖呢!”两岁多的女儿听懂了,在入睡之前,她说:“爸爸,那晚上就别关台灯了,不然蜻蜓会被冻死的。”
  他被女儿的天真善良所触动,就把这件事写成了500余字的小短篇投了稿,并发表在《幼儿文学报》上,这让他很受鼓励。“这早期发表的作品就是这么来的,那时候能发表作品非常开心。”
  就这样,邓湘子的作品陆陆续续在《小溪流》《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等少儿杂志上发表出来,他由此走上了儿童文学创作的道路。1993年,恰逢湖南教育报刊社创办《小学生导刊》,发表过多篇作品的他顺利考入该社,成为专业少儿刊物的编辑。几年后,邓湘子当上了《小学生导刊》主编。
  孩子们要去看看
  他笔下的故事发生地
  邓湘子所写的儿童小说,多多少少都带着自己童年生活的记忆和体验。就如《像风一样奔跑》,讲述的是上个世纪70年代在湘西南土地上发生的故事。
  “这本小说其实我2007年就写完了,但直至2010年才出版。”究其原因,当初约稿的那家出版社领导有一个疑虑:现在的小读者主要是城市里的少年儿童,他们会对一个发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湖南农村的故事感兴趣吗?于是,有编辑建议他:能不能把这个作品改成现代背景?邓湘子却坚持没改:“要是改了,书里的人物命运就撑不起来了。”
  纠结了三年,这本小说得以在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事实证明,邓湘子的坚持没有错:《像风一样奔跑》不仅仅获了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还入选了“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版权输出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
  “我去了很多小学和学生们交流,他们都很喜欢这本书,很多孩子的提问也很有意思。”邓湘子曾在书的后记中写道:“我不认为只有贴近小读者的现实生活来写,他们才容易读懂和理解。目前许多出版社引进了不少国外的儿童文学作品,中国小读者并没有亲身经历过作品中描写的各种生活,他们也能读懂,而且还读得兴趣盎然。今天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远远被成年人低估了。”
  邓湘子那些有乡土气息的作品激起了城市孩子对农村生活的好奇。“有一名湘潭的小学生读者读了我写的《蓼花鼎罐》,对书里描写的农村生活很感兴趣,还跟家长交流了这本书。他妈妈十分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就买了100本书,送给两个班的学生一起读。”
  让人惊喜的是,很多孩子读完书后,不仅十分喜欢这本书里的故事,还萌生了走一走“故事发生地”的念头。于是,他们联系上了邓湘子。
  2016年暑假,二十多名小读者和邓湘子一起去了《蓼花鼎罐》这个作品里的故事发生地——绥宁。“我们给这次游学起了个好听的名字——‘行走绥宁,亲近大地’。”孩子们到了绥宁县武阳镇,去了万福桥、马鞍山、何姑桥等地,还去了黄桑国家森林公园,一路上共花了4天时间。邓湘子介绍,活动过程中还请了当地的文物局局长来给孩子们当导游,介绍当地的历史故事。“活动中,我还邀请了绥宁的作家朋友和小读者们进行沟通交流。后来,不少孩子主动给我写信,发来了游学日记给我看,我特别感动。”
  让四年级的孩子
  阅读五年级孩子的书
  同样是孩子,为什么有些小朋友从小就爱纸质阅读,而有些孩子只对玩电脑或者电子产品感兴趣呢?邓湘子有自己的经验。“在我女儿的成长期间,我送她的礼物大多是书。”邓湘子说,平时他也会经常和女儿一起挑好书,一起讨论书,从小到大皆如此。现在,邓湘子的女儿在香港教书,也成为了一名汉语老师。
  在邓湘子看来,一本好书,要有趣味和美好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能引发孩子们的思考。他建议,家长在为孩子挑选课外阅读的书时,可以自己先看一看,和孩子一起读,双方的沟通交流也能让孩子对书本的印象更加深刻。
  因为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经常有读者要邓湘子推荐好书:“国外儿童文学作品,我会推荐《我的宠物是恐龙》《淘气包埃米尔》;国内作家的作品,可以选择《阿莲》《响叮当的花衣裳》《芭蕉营寨少年》等。”他认为孩子们不能单一地阅读文学书,还要阅读科普书籍,比如《森林报》之类的科普书籍,中年级孩子就可以阅读了。
  现在购书的方式多种多样,特别是线上购买,已经成为人们买书的第一选择,但邓湘子仍然建议,家长要尽量抽时间和孩子一起去书店挑选书籍。“很多家长在购书网站上往往一买就是十几本,这么多书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心理压力,最终失去了阅读的兴趣。”
  “每次带着孩子去书店买书时,可以告诉孩子,你只能选择一本书。经过精挑细选的书,孩子往往会格外珍惜。当然,要培养阅读兴趣,还要带着孩子多去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这些地方,多多感受一些特殊的文化气息。”
  单就阅读而言,邓湘子认为:“孩子们都有趋上心理,家长们不用担心有些书籍太深奥、读不懂。恰恰相反,在孩子的阅读中,可以稍微拔高一些:四年级的孩子可以读五年级孩子阅读的书,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孩子们的思考能力。”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