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8年06月28日> > 总第2820期 > 14 > 新闻内容
“荒”与“慌”
新闻作者:文/石川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28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宋时候,有一个画竹子的高手,名叫文同。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或是晴天阴天,他都长年不断地在竹林里钻来钻去。由于长年累月对竹子有了细微的观察和研究,竹子在不同天气与季节的形状、颜色和姿势,他都清清楚楚,所以画起竹子来,根本不用画草图,而是一气呵成,画得形神兼备、栩栩如生。有个名叫晁补之的人,称赞文同说:文同画竹,早已胸有成竹了。后来,“胸有成竹”就成了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人们在办什么事情以前,早就做好了相关准备,心里拥有了准谱,实施起来井然有序和从容沉着。这个故事也让人从相反的角度想到了“荒”与“慌”两个谐音字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其对人对事之危害。
  “荒”,废弃也,冷落也,缺乏也,常引伸为平时该学习时不学习、该劳动时不劳动、该工作时不工作、该准备时不准备。而“慌”,则是一种不踏实、无把握、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常描述为恐慌、惊慌、心慌、慌乱、慌忙、慌神、慌张等,是一种不利于把事情办好的心绪,也影响着人的自信,属于一种负面心理。“慌”的这种不好心理不是天生的固有,往往是由于平时不重视、着急时就慌神的“荒”的表现所导致。从这个层面来说,“荒”是“慌”的成因,“慌”是“荒”的结果。要避免“慌”的心理,就必须克服“荒”的表现、停止“荒”的行动。
  在现实生活中,正常的人都希望自己拥有才艺、才学和才能,并能得到最好的展示、展露和发挥,也十分羡慕那些待人处事周密、周到、娴熟、自如的老到人士。但总有那么一些人愿望归愿望、羡慕归羡慕,不到用时不着急,不明白“荒”与“慌”的关系,要么平时不是好逸恶劳,就是游手好闲;要么虽想造就与提高自己,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是“一曝十寒”,不想花气力、下功夫;要么热衷于“吃老本”,情况发生了变化却不愿意与时俱进,停留于现状。诸如此类的人,平时优哉游哉,事到临头心头发慌、乱了方寸,即便蒙混过关,日子也是过得极其不踏实,发出“机遇来了逮不住”、“书到用时方恨少”、“技需现时却没有”等“马后炮”式的悲叹。这样的人只会在心慌意乱中度日,不是一事无成,就是业绩平平,永远不可能得到人们的尊重。
  文同的竹之所以画得那样活灵活现,是因为他平时对竹的反复观察与领会。那些难不住、考不倒的“学神”“学霸”,那些古今中外信手拈来、娓娓道来、妙趣天成的演说大师,那些挥洒自如、滴水不漏的能工巧匠,那些神闲气定、轻松自如地应对急事、难事的各种高人,那些挑战生命极限却“胜似闲庭信步”的冒险家、探险家,那些临危不惧、急中生智的大智大勇者,给人的印象似乎是一般人不能高攀的天才和怪才,其实他们是典型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是将别人喝咖啡的工夫全都用到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上,是闲时从不荒废、荒疏、荒置、荒芜、荒凉自己的宝贵年华。他们的成功轨迹无一例外地是从来不搞“临时抱佛脚”和“口渴才掘井”,而是平时不“荒”,用时不“慌”的镇定自若。
  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有多少耕耘就有多少收获,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古语云,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达·芬奇也曾经说过,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要想拥有真才实学,养就淡定从容、泰然自若的处事风度,获取事业的成功,唯有早谋划、早准备,做到未雨绸缪,功夫花在平常时,努力用在不忙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家有余粮心中不慌”,“腹有诗书气自华”,“艺高人胆大”等哲言警句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荒”与“慌”,是一种平时无准备而事急瞎张罗,是“平时工作不努力,将来努力找工作”的翻版,是一种消极的因果报应,是对那些只想出彩不想出汗,只想出奇不想出力者的辛辣讽刺。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要在人生的道路上规避“荒”与“慌”的规律,常思“本领恐慌”,常想“能力不足”,常行“勤能补拙”,朝着确立的目标早打基础、常做准备,做到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功夫到了家,胸中有丘壑,说话有底气,遇事有章法,自信自然来,不仅不会滋生“慌”的负面心理,而且养就了待人处事的练达和老到,彰显出做人的精气神。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