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了,我的孩子终于学会叫妈妈了!”6月8日,来自衡阳常宁市洋泉镇邓家村的陈丽容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当听力障碍的儿子轩轩第一次开口叫“妈妈”时,她喜极而泣。她的儿子轩轩在一家听障儿童康复中心训练近三年后,从做完手术后听到声音,到现在能听懂声音,从不会说话到现在开始和普通孩子一起上幼儿园。“真的非常感谢谢海英老师,对我来说,她不仅是老师,更像是我的家人。”
让陈丽容如此感谢的谢海英,在衡阳市创办了当地唯一一家为听障孩子提供康复训练的民办机构——聆音康复中心,11年来累计帮200余名孩子听懂这个世界的声音,但她为此已负债130余万元。
为儿前行 听障孩子妈妈有个大胆举动
“我和陈丽容有相似的经历。”谢海英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我孩子1岁时,对声音的反应能力特别差,也不会叫爸爸妈妈。”谢海英无奈之下带着孩子去长沙的医院做了检查,发现孩子的双耳听力都不行。
当时医生建议给孩子做人工耳蜗手术,“但是手术后,孩子只能听见声音,并不能理解声音,因为听障孩子听到的声音与正常人并不完全一样,还需要做专业的康复训练,才可以有效分辨声音、理解声音和学习言语”。只是,这需要谢海英夫妇为之支付数万元。工薪阶层的他们因为承担不起,只好选择给孩子佩戴助听器,在家自行康复训练。
由于人工耳蜗和助听器的技术限制,获得听力补偿后,患儿听到的声音与正常人并不完全一样,但通过大脑的适应,患儿可以有效分辨声音、理解声音和学习言语。
一年后,谢海英发现家庭康复训练没什么效果,只好带着孩子去长沙的一家康复中心进行专业的听力康复训练,丈夫则留在老家工作赚钱。回顾在长沙的两年半时间,谢海英落下了泪水:“我和孩子搬过六次家,住过车库、隔断间。有一次去医院看病买完药之后,身上一块钱都没有,加上不认路,我只能抱着孩子跟在一辆又一辆公交车后面回家,走了约一个小时。”
为了能尽快地让自己的孩子听懂这个世界的声音,学会说话,谢海英在康复中心老师的建议下买了很多关于听力和语言康复的专业书,自己认真学习,遇到不会的就问老师,在家帮孩子巩固康复训练效果。“3岁时,孩子终于会叫妈妈了。那时,我看到了所有的希望。”谢海英说,虽然孩子听力提高很多了,但家里有人劝她不要再去长沙做康复训练,“因为去了一年就只会叫妈妈,不值得”。可谢海英没有放弃。两年半的康复训练让谢海英的孩子成为康复中心的典范。
2006年7月,谢海英和孩子从长沙回到老家衡阳乡下,发现老家的幼儿园是用方言教学,一直接受普通话康复训练的孩子没法听懂,“不利于孩子学会说话”。谢海英就带着孩子来到衡阳市,发现市里没有针对听障孩子的康复学校。
“这时,我就决定要办一个康复学校。”谢海英告诉记者,她想起带孩子在长沙做康复训练时,和她孩子同班的十几个孩子在年后都没有回来,这些家长一方面因为每年几万元的康复费用难以承受,另一方面因为远离家乡,自己也要承担很重的生活费用,无法长期在外,导致很多孩子的康复训练中途放弃。
2007年7月,谢海英和丈夫拿出了家中所有的积蓄租了一个6室2厅、约180平方米的房子,成立了聆音康复中心。“最初,我们设备只有电脑和风扇,大部分经费都用来聘用专业老师了。”谢海英说,他们一家三口当时只好挤在一间卧室里。
趣味教学 让听障孩子接受专业治疗
“我说2谁对2,谁的尾巴像扇子?谁来回答这个问题?”“我!我!我!”教室里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回答老师的提问。6月8日,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在聆音康复中心看到了这样一幕。
谢海英说,这是老师们在给听障孩子做“听声音作反应”康复训练。通过这个训练,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提高听力能力,而且能锻炼孩子的反应能力。
她介绍,每一个听障儿童来到康复训练中心后,都要进行察知、分辨、辨识和理解的听觉训练。“这四个阶段从易到难,目的是让听障儿童逐渐适应声音,更好地接受、理解声音。”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会通过和孩子开展“听声音作反应”、“听短音画短线”、“听声音做连线”、“听声音说反义词”等趣味游戏,来分别对应听觉训练的四个阶段。
“当孩子能够理解声音时,才能更好康复听障孩子的说话能力。”谢海英说。
陈丽容告诉记者,她的孩子轩轩来的时候也做了这些训练。“每两个月老师就把他带到测听室里,用进口的听力器播放不同频率的声音,从频率和音量两个维度对孩子的听力康复情况进行非常精准的测听评估”,然后再根据评估的结果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哪怕孩子有一个音发的不对,老师们也会耐心教孩子。
“轩轩是在进行了人工耳蜗手术后才来的聆音康复中心,刚来时仍旧不会说话。经过三年的专业康复训练,轩轩从做完手术后仅能听到声音,到现在能听懂声音,而且可以和普通孩子一起上幼儿园了。真的特别感谢谢海英老师。”陈丽容说。
负债前行 一定要让孩子们成为正常娃
像陈丽容一样感谢谢海英的目前已经有200多个听障孩子的家长们。
因为康复训练的效果好,聆音康复中心的名声逐渐传开了。
2010年年底,来了约20个孩子,180平方米的房子很明显不够用了。
虽然三年来,孩子从少到多,但康复中心一直在亏损,毕竟生源太少。谢海英没有放弃这些无助的孩子和家长,在和丈夫商量后,将聆音康复中心搬到了一个480多平方米的老式办公楼。
2017年,聆音康复中心的孩子增加到40多个。“听力有障碍的孩子内心特别敏感,缺乏安全感,原来的老办公楼楼道狭小黑暗,不利于孩子的康复。”谢海英便再次和丈夫商量搬迁。这次,一向支持谢海英工作的丈夫却投出了反对票,因为按照谢海英的规划,聆音康复中心将搬到衡阳市石鼓区和平北路的一所2200多平的办公楼,同时为了给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康复训练,还会引进一些新的专业康复设备,并建立相关功能室,如标准的测听室和验配调机室等,需要投入约220万元。但是看到谢海英在帮助那么多孩子之后收获的感动和成就感,最后丈夫还是选择支持了谢海英。
但谢海英夫妇到哪去弄220万元呢?因为没有资产可以抵押,银行拒绝贷款。无奈之下,谢海英借遍了身边的亲朋好友,凑齐了220万元。
加上历年亏损,谢海英至今负债高达130多万元。“我现在压力好大。但是想到亲朋好友的支持,未来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会一直走下去。”谢海英说。
今年3月28日,衡阳市副市长杨龙金到聆音康复中心考察,了解到谢海英十年如一日默默挑起社会重担后,称赞聆音康复中心功不可没,成绩突出。他要求,各级各部门用好、用足、用活政策来帮助谢海英。
谈到未来,谢海英说:“生活中,听障孩子被欺负、被歧视、被排斥的现象并不少见,因此,我打算尝试开展听力损失孩子的融合教育,让听力有障碍的孩子在康复期间和普通孩子一起上学,通过构建同龄人的语言环境帮助他们快速康复,同时让普通孩子以平常心来接纳他们,实现孩子成长的正常化和一体化,让他们更加自信、勇敢地走向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