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8年06月15日> > 总第2818期 > 19 > 新闻内容
回到唐代现场,读出唐诗“真相”
新闻作者:文、图: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吴迪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15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头发些微蓬松,戴着标志性黑框眼镜,两腮浓密的白须分外显眼——6月10日晚,著名诗人、译者、学者西川现身长沙梅溪书院,与读者分享新书《唐诗的读法》。
  资料放在手边,帆布包搁在脚旁,自在从容,西川仿佛在大学里上一堂普通的课。这大概便是诗人的样子:崇尚自由,散漫中透着对人的尊重。西川谈到如今唐诗“已经被封入神龛”,仿若被国人供起来了——针对这种现象,他创作了《唐诗的读法》,因为“并不是所有唐诗都是佳作”。


  
书评:毁誉参半
  《唐诗的读法》可以说是一本口袋书,开本不大,全书只有五万字。自4月份出版以来,读者对这本书的评价可谓“毁誉参半”。喜欢的称其“态度鲜明,表述别致”,不喜欢的称其“不知所云”。为什么会这样?可能是因为有的人把它当“工具书”,但其实它是一本“参考书”。
  西川在此书开篇即指出,这本书“不是对唐诗的全面论述,而是针对当代唐诗阅读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从一个写作者的角度给出看法,同时希望为新诗写作和阅读提供参考”。
  西川认为,采用何种态度阅读唐诗,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完全‘回到’唐人的写作现场是不现实的,你只能猜。你对当下的理解,会影响到你对唐代诗歌现场的理解。你究竟是把古人供起来读,还是努力把自己当作古人的同代人来读?这两种态度会导致不同的阅读方法,指向不同的发现。”
  
唐诗:被封入神龛
  在书中,西川提出一个观点:唐诗已经被封入神龛。
  西川说,今天大部分人提起唐诗,差不多说的都是《唐诗三百首》,不是《全唐诗》。据日本学者平冈武夫统计,《全唐诗》收诗49403首,作者共2873人。
  即便收诗如此之多,依然遗漏了很多民间佳作。
  西川以长沙铜官窑发现的唐代诗歌为例,人们在窑址发现了大量中唐以后的陶、瓷器,器身上书有一百余首唐代诗歌,其中只有十首见于《全唐诗》。未被收录的,不乏“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这样的“可爱”之作。
  而西川之所以指出唐诗的庞大体量,是为了打破人们心中“唐诗首首都经典”的固有印象,将其“请下神龛”。西川在书中说,如果你有耐心通读《全唐诗》,或者约略浏览一下,你会发现唐代的作者们也不是都写得那么好,也有平庸之作,“元代还有人敢于批评唐诗,但今天的我们都不敢了”。
  
参考书:唐人作诗随身带
  西川在书中提出一个观点,那就是要置身于唐代的社会生活方式、唐人的写作现场,回答“唐人怎样写诗?诗人之间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
  唐人怎样写诗?提起这个问题,我们会想起唐代诗人杜甫《饮中八仙歌》中的“李白一斗(一作‘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或者是唐代诗人卢延让《苦吟》中的“莫话诗中事,诗中难更无。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也就是说,在人们的印象中,唐代诗人作诗,要么靠的是才华横溢、天赋异禀;要么靠的是苦苦思索、精益求精。
  但西川在《唐诗的读法》一书中给出了另外一个答案:唐朝人在许多场景下都会写诗,比如赴宴、送别、游览……一个人不可能有那么多的灵感,那么一旦没有灵感了怎么办?答案是查找参考书。
  为证实自己的观点,西川在书中引用了唐时日本学问僧弘法大师的一段话:“凡作诗之人,皆自抄古今诗语精妙之处,名随身卷子,以防苦思。作文兴若不来,即须看随身卷子,以发兴也。”大意是:作诗的人,都抄写了古今经典诗句,随身带着,以防作诗时要冥思苦想。如果作诗时没有灵感,就拿出来翻一翻,找找灵感。
  当时,专业的写作参考书有不少:《古今诗人秀句》、《泉山秀句集》、《文场秀句》……有些类似于今天的作文参考书。对此,西川不客气地评价道:“今天的诗人要是靠写作参考书是没法在诗坛上混的!”
  
“情敌”:李白和王维的关系
  在了解了“唐人如何写诗”的问题之后,我们再随着西川的笔触,看一看“诗人之间的关系”。
  “送别诗”是唐诗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许多诗人都曾写送别诗。比如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让人觉得唐朝的每一个诗人都是重情重义的性情中人。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他们之间的关系也许并不和谐”。
  西川认为,一旦了解了一个时代诗人们之间的看不惯、较劲、矛盾,这个时代就不再是铁板一块,就不再是诗选目录里人名的安静排列,这个时代就活转过来,我们也就得以进入古人的当代。
  在书中,西川让唐代活起来的钥匙正是上文提到的李白与王维,认为他们二人“关系相当微妙”。
  西川指出,王维和李白都想赢得玄宗皇帝妹妹玉真公主的好感,但二人之间似乎没有往来。不过当时的王维一定不喜欢李白,两个人甚至有可能相互厌烦。因为在安史之乱前,唐代宫廷的趣味把握在王维手里,李白是外来人、野小子。李白的性格、才华成色和精神结构跟王维很不一样。
  “我对‘事物的发生’很感兴趣。一首诗,今天可能是文化遗产,但刚写出来时,并不是。它有一个现场,只要有现场,那么一个人和别的人一定是有关系的,不可能只有一个人在宇宙上活着。”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