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8年05月31日> > 总第2816期 > 18 > 新闻内容
病虫口入:当心悄然爬上餐桌的昆虫
新闻作者:文、图: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李诗韵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31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说起可怕的虫子,不少人首先想到一部人类与外星昆虫大战的科幻电影《星河战队》。人虫大战,不仅仅是科幻电影中的情景,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免不了与虫族互动,比如,在夜宵风靡的炎炎夏日,总有不少人因误食悄然爬上餐桌的昆虫而住进医院。
  近日,今日女报/凤网记者从多家医院了解到,病“虫”口入的患者越来越多,人体肠道、胆道、肺部甚至大脑都成了虫子侵袭的地方。然而,究竟哪些虫子是危害健康的?又有哪些虫子对人体无碍?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餐桌上的话题!
  
喝水长虫?30cm的虫钻进脑干
  今年年初,身体不错的56岁江西男子左新军出现了这样的奇怪症状。
  近日,左新军来到湘雅医院,医生怀疑他感染寄生虫。在全套检查后,结果显示裂头蚴强阳性。
  由于寄生虫处于“生命中枢”脑干,该院神经外科刘景平决定为左新军“开颅捉虫”。刘景平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显微镜下可见寄生虫的大部分已嵌入了脑干。由于长期遭受虫子啃食,患者脑干表面出现了水肿和变黄。
  “大脑里的绦虫病与喝生水习惯有关。”刘景平介绍,如果绦虫长期留在肠道,可能会引起肠梗阻;如果成虫随血液系统进入大脑组织时,会导致头痛、抽搐,严重者会致人死亡。
  
吃菱角长虫?肠道感染最严重
  “除了生吃的肉类容易感染寄生虫,一些爱吃菱角、莲藕等水中食物的市民也可能肚子里长虫。”长沙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易艳容介绍,河水和湖水容易被污染,一些类似于姜片虫的虫最爱寄生在菱角、荸荠、莲藕上,这时,如果人体误食,则会被感染。姜片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可引起消化道及全身症状,如腹痛、腹胀、腹泻等,重者可发生贫血、浮肿和发育障碍等。
  易艳容提醒,菱角、荸荠、莲藕都是湖南夏日特产,爱吃这类食物要避免牙齿啃皮。生吃时,一定要充分洗擦,并用开水烫泡几分钟或在阳光下晒过一天后再吃。
  
吃生鱼片长虫?200多条虫爬入肝脏
  64岁的唐栋是永州市祁阳县人,他从幼年起就爱吃生鱼片。结果,他的肝内长出200多条华支睾吸虫。
  不久前,唐栋住进湖南省人民医院。医生在他肝内胆管里发现了200多条寄生虫,并且还在蠕动。
  “食用被华支睾吸虫污染的淡水鱼、虾后,囊蚴能在人体内发育成幼虫,循胆汁逆流而行,或经血管、穿过肠壁即可到达肝胆管内。”该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医师易为民介绍,这种病早期没有任何症状,严重时则可引发腹痛、黄疸、炎症反应甚至胆管细胞癌变。
  易为民提醒,避免华支睾吸虫病的关键是阻断传染源,拒绝生吃淡水鱼,尤其是池塘、河渠等容易遭受污染的水域生长的淡水鱼、虾。
  
吃螺长虫?病变集中在脑部
  “夏天很多市民爱吃螺类食物,尤其是洞庭湖边的居民,最容易感染管圆线虫。”刘景平介绍,管圆线虫幼虫长期在某些陆生或水生螺体内发育。一些人为了贪食鲜嫩,只是开水烫一下即食,这样很可能感染管圆线虫。
  一旦感染了管圆线虫,它就会在人体内游走,钻入脑部,病变集中在脑组织,除大脑及脑膜外,还包括小脑、脑干及脊髓等处。轻者临床症状为头痛、头昏等,严重的会发生休克、狂躁甚至死亡。
  
餐桌上的小虫也有“健康伙伴”
  “杨梅用盐水浸泡逼出的小白虫叫果蝇幼虫,这种虫子一般对人体无害。”湖南省营养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刘富强表示,果蝇平时以蜂蜜、果实为食,在繁殖季节会被杨梅散发出来的气味吸引,在杨梅表面产卵。它的卵孵化变成幼虫,专钻果肉,以果肉为食。
  果蝇幼虫是一种优质蛋白,如果吃下去,人体不会有不良反应。这是因为,果蝇幼虫从出生到成长都处在无污染的环境中,人吃了不会产生坏菌种。吃了藏有果蝇幼虫的杨梅,却吃不坏肚子,就是这个道理。此外,还因为杨梅含有一种有效成分,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能治疗痢疾、腹痛,对腹泻者有良效。
  由于杨梅鲜果的保质期很短,常温下只有1至2天,藏在杨梅里的果蝇幼虫,会随杨梅的变质而成熟。果蝇幼虫在白色幼虫期对人体无害,一旦成熟变成黑色,爬出来后,吃下去对人体就有害了。所以,杨梅买回家,一定要尽快吃掉。
  “有些人既想吃杨梅,又怕虫子,怎么办?”刘富强建议,用盐水或淘米水浸泡一下杨梅,或者选择新鲜或冷藏的杨梅。果蝇幼虫成活的温度是25℃左右,在2℃~5℃中冷藏,幼虫会失去活性甚至死亡。
  另外,蝉蛹也是有益无害的。刘富强说,在湘西自治州、邵阳等地,还有一道名菜叫“松脆蜂蛹”,以胡蜂的蛹为主要原料(金环胡蜂蛹为最佳),富含蛋白质。
  “此外,许多昆虫还具有独特的医疗保健价值。”刘富强举例,如野生良种蚂蚁,可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并有抗衰老作用;蝎子是味良药,有祛风镇痛、解毒散结、活络止痛等功效;蝉能止渴生津、消除寒热,有治疗小儿惊痫、咽喉和声带疾病等功效。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