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8年05月31日> > 总第2816期 > 8 > 新闻内容
当“搭讪艺术”成为致命的情感敛金术
新闻作者:文/邓海建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31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者调查发现,在一场场“情感狩猎游戏”背后,PUA(Pick-upArtist)组织不仅教授男生如何“把妹”,也会培训女生如何“撩凯子”。在这个单人学费动辄数百、数千甚至数十万元的庞大情感技术产业链里,各路神秘导师以情感咨询、文化传播的名义成立公司,授课教学,将PUA情感操控技术进行商业化推广。(5月28日《新京报》)
  人在江湖飘,就容易挨刀。“情感教主”事件发酵至今,揪出了背后的PUA话题。说得好听点儿,PUA指的是“搭讪艺术家”;换个卸妆后的说法,PUA不过是“情感操控术”,就像记者调查后总结的:不管是“虚拟人偶”“五步陷阱”还是“自杀诱导”,它们的最终目标,不再是为了“美好恋情”,而是受害对象的财与色。
  把心理学修炼成宗教,然后不惜以谋财害命的姿态掌控异性,此般“操作”,触目惊心。5月27日,公众号“把妹技巧套路”推送了一篇名为“聊天让女生沦陷的方(tao)法(lu)”。其背后公司的主打业务是“帮助学员解决情感问题”,但记者报名系统班后发现,对方更多的是把性关系的实现与否作为检验学员成败的目标。泡学网是另一家PUA组织,因其“首席女性感情专家”Ayawawa涉慰安妇不当言论最近被广泛质疑。此前其网站显示,顶级导师8次一对一电话咨询的指导价格为1.5万元;截止5月22日,其会员达到182.3万人。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把人当成物化的猎物,把调教的情感当做成锋利的武器,榨取的不只是感情,还有财与色的“剩余价值”——如果这样的生意年净盈利数百亿,估计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一个健康温暖的社会。不幸的是,以泡学网为典型的PUA生意,庞大到令人瞠目的地步。相较于儿童邪典片等网络毒瘤,黑化的PUA利益链恐怕更为肆无忌惮而流毒甚广。
  一方面,它不仅谋财,还兼害命。“疯狂榨取”“宠物养成术”“自杀鼓励”等课程,已经明显涉嫌违法。另一方面,它伤害了这个社会基本的情感信任关系。“受到PUA伤害的女性的心理创伤几乎是不可逆的,很多受害女性会长期怀疑身边的男性是否是PUA,有仇视、厌恶男性的心理……”反不良PUA公益组织“小红帽”负责人孔唯唯说。她建立的受害者群中,已经接近200人。而这仅仅是冰山一角。
  “情感导师”这种“中国有、国外无”的行当,演技简直堪比当年的养生派大师和道长:都是骗死人不偿命,都是利用“一技之长”发家致富,都形成自己的圈子和话术……这些年过去,养生保健领域渐次风清气朗起来,倒是拥趸更甚、暴利更高的不良PUA组织在闷声发大财,于是问题就来了:第一,网络平台方放任这种危险的生意,究竟要不要承担“主体责任”?教人自杀、教人害人,连关键词屏蔽和触发预警机制的功能都丧失了吗?第二,这种公司如何在公序良俗的基础上通过“年审”且不被司法机关查究?一个法治社会,为什么治不好“情感教主们”违法发财的千秋迷梦?
  心理学并无原罪,情感咨询亦非妖魔。不过,既然趟了商业化的浑水,规矩和底线还是要起作用的吧?当“搭讪艺术”成为致命的情感敛金术,市场失范和法制滞后大概是最需反思的两点。亡羊补牢,犹未晚也。杜绝情感生意的泛滥,亦是重建社会信任的根本大计。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