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8年05月10日> > 总第2813期 > 11 > 新闻内容
湘理乡亲:灾区“亲人”回馈湖南“铁人”
新闻作者:文、图:今日女报/凤网首席记者 李立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10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半身被裹在厚厚的气囊中,躺在病床上的李海军看上去像一个“太空人”。曾经在10年前的四川理县灾区有着“铁人”外号的邵阳汉子李海军,以这样的状态见到今日女报/凤网记者,他瘦削刚毅的脸上有些许无奈。
  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李海军和其他志愿者一道,来到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支援群众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义务投工投劳,和当地干部群众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事迹还被载入汶川特大地震《理县抗震救灾志》。
  2018年3月21日,回到家乡邵阳县花桥村的李海军在老家拆除旧房时不幸摔伤,导致骨盆多发粉碎性骨折、尿道断裂以及肋骨骨折。面对高额医疗费,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李海军在朋友的劝说下,尝试网络筹款——让他没想到的是,仅在30多个小时内就成功筹集到20万元,而其中大约有16万元款项来自他曾援建过的理县。
  5月7日,在5·12地震10周年前夕,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来到邵阳,探望这位被理县人民一直记挂在心的湖南“铁人”,寻访跨越10年的那些温暖、热血、动人的瞬间。
  


和平年代我的“战场”在灾区
  尽管时隔10年之久,但今年48岁的李海军依旧清晰地记得,2008年5月12日下午,正在家里做木工的他,在听到广播中《中国之声》插播的汶川地震突发消息时那种热血沸腾的感觉。
  把工具一丢,李海军蹲在收音机旁仔细地听。听完广播,这个曾在野战部队当过兵的男人立马做了决定:我要到灾区去!
  1992年从部队退伍的李海军,是乡邻眼中“不安分的人”。他并不像那些务农的乡亲们一样安心在一亩三分地里刨食,也不像其他外出打工的人一样,一心一意挣票子回村建小洋楼,而是天南海北到处跑,木工、水电、建筑……啥活都干,“除了港澳台,全国各地都去了”。
  军旅生涯的烙印和英雄主义情结,一直刻在李海军的骨子里。“我渴望上战场,但和平年代,我的‘战场’应该在灾区。”
  匆匆收拾了几件换洗衣服,带上工具,李海军背上一个大背包向灾区出发。
  邵阳没有去往四川的火车。李海军从邵阳坐火车到娄底,再到贵阳,再到成都。到达成都后,李海军被派往四川移动公司下属的四川长途通信安装服务公司,协助工作人员徒步进入灾区北川县各乡镇护送卫星电话。从北川回到成都后,李海军又和同为救灾志愿者的老乡李亮一起,徒步前往湖南对口支援的理县。
  “有时遇上车,司机会好心捎我们一段。”有一次,李海军遇到一个开着越野车的司机主动招呼他,“上车后一聊,司机告诉我,这是阿坝州州长的车”。
  因为公路大多成了“断头路”,更多时候,李海军只能拄着木棍徒步前行,“路上还遇到过一只跑出来的猪,估计饿了好多天了,一直跟着我,赶都赶不走”。
  除了翻山越岭,李海军还要穿越波涛汹涌的岷江,从摇摇欲坠的钢索桥上爬过,“有的桥基本要散架了,我只能手脚并用,匍匐在钢索上前进。爬到半路,突然一阵大风,钢绳被劲风吹到一边,我被吹翻了过去,幸好抓住钢索才没有掉进河里”。
  惊险万分地过了桥,李海军才发现,背包都被河水浸湿了一半。
  
行万里路为天下人活的湖南“铁人”
  走了一天多,李海军终于到达理县。
  虽然不属于灾情最严重的地区,但理县灾后的情景,还是超出了李海军的预期。
  灾难让人痛苦,也让人团结,且更珍视生命。李海军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在灾区,因为路况实在太糟了,经常发生车辆刮擦甚至碰撞的事故,“发生事故后,双方司机下车,第一件事不是先看车辆受损情况,或者纠结是谁的责任,而是先相互握手:‘兄弟,还活着啊!’”
  到达理县的当天,李海军就开始帮忙救灾,而他的专长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李海军最先去的地方,是杂谷脑镇日底村,他负责帮忙搭建过渡房。当年7月,李海军又到了关田村,帮当地百姓拆危房、建过渡房,还要抢收花椒。8月,李海军又赶回日底村,砌石头保矿,到河滩上打水泥砖,其间还到另外一个乡帮忙搭建过渡房……他也因此收获了“铁人”的外号。
  10年前,理县的黄宇还在杂谷脑镇工作,并驻村参与灾后重建,他和李海军打交道的时间很多。黄宇记得,因为当地缺水,李海军不愿麻烦村民,大冷天都在河里洗澡,吃饭也不讲究,有什么吃什么,但干活一点不含糊,“他总是出现在最偏远,人们最需要的地方”。
  理县文广新局的一名工作人员也回忆,那时他在灾区采访,看到村里的电线杆、废墟的墙上都贴着李海军的电话,“有谁打电话要帮忙,他就马上骑个烂摩托赶过去”。杂谷脑镇日底村村民张国家,至今还保存着李海军在他家帮忙时和家人的合影。
  为了方便群众找他,李海军还自备名片,发到每一个受灾群众手上。村民重建房屋、种地,甚至做家务需要人手时,只要打他电话,他就会如约而至,不收任何费用。两年时间内,理县的人们都记住了这个四处支援的湖南“铁人”。
  李海军告诉记者,在理县,他优先去的都是偏远的、受灾严重,或者是经济困难的地方,“理县的13个乡镇和81个村子,我基本都去过”。
  李海军在理县的故事,也被写进了汶川特大地震《理县抗震救灾志》。他说,在汶川的3年,自己学到了终生受用的东西,因为只有身临其境,才会发现大爱就在身边。这段经历也让他下定决心继续当志愿者,“比起那些失去的生命,我还能说啥苦和累”?
  10年来,他确实没有放下。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芦山,昭通……只要有灾难的地方,就有李海军的身影。他忠实地践行着自己印在名片上的诺言——以灾区为家,以志愿者为事业;行万里路,为天下人活。
  
英雄遇困理县人民出手相助
  因为长年在各地奔走救灾、践行公益,四十多岁的李海军一直独身。2015年,李海军经人介绍,认识了现在的女友李小梅。几番接触,李小梅觉得这个一直坚持做公益的男人虽然穷,但“有大爱,人也善良,应该靠得住”。2016年3月,老家在四川达州的李小梅跟随李海军回到了湖南。
  2018年3月21日,在老家邵阳花桥村帮人拆旧房时,李海军和另一个同伴从垮塌的三楼阳台摔到了一楼地面,被压在了两块水泥板之间。随后李海军被村民救出,送往医院。
  邵阳医专附属第二医院的检查报告单显示:李海军骨盆多发粉碎性骨折、尿道完全断裂、双侧髋臼骨折、左侧肋骨骨折,以及多处软组织挫擦伤等。为此,李小梅辞去了工作,全天陪护在病床前。
  因为长年从事公益事业,李海军的家庭条件并不是很好,而且家里还有88岁的失明老母亲需要照顾,后续的手术以及治疗费用也就成了难题。
  正在两人犯难之际,李海军不幸摔伤的经历被理县的一名工作人员知道,并在理县传播开来。在理县团委的建议下,李海军的侄子在网络平台“轻松筹”上发起筹款。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查阅理县县委官微发布的题为《曾经救助过你的铁人,现在需要你的救助》的倡议文章发现,在这篇点击量可观的文章后面,有不少理县网友留言,表达感恩和祝福。
  “十年前的情,十年后的意,时间不会忘记,理县没有忘记!‘湘理’乡亲,就在此时!”网友“迎民哥”在微信留言中写道。
  李海军告诉记者,网络筹款发出后的30多个小时内,就筹集到了目标金额20万元,此前不少他曾帮助过的村民,也都打来电话或者发微信问候,并帮忙筹款。
  根据李海军的估算,20万元中大概有16万元来自四川理县。
  谈及理县人民为他雪中送炭的义举,这个自称“第三次捡了条命”的汉子流下了热泪。李海军说,在帮助灾区人民的时候,他从没想过要回报,“但他们一直记得我,而且在我遭遇困难的时候,他们的爱心像潮水一样涌来,这更让我坚定了做公益的决心”!
  邵阳医专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医生冯健告诉记者,经过治疗,李海军的骨折已经在愈合中,但两个月之后还需要做尿道创伤缝合手术。
  李海军告诉记者,等他伤好之后,他要和悉心照料自己的女友李小梅领证结婚;他还要把一直想组建的“铁人”志愿者队伍建起来,“我就是喜欢做这些事情。只要还活着,只要自己的身体允许,这条路我就会一直走下去”。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