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8年04月05日> > 总第2808期 > 14 > 新闻内容
你迷信过哪些美式育儿神话?
新闻作者:  文:今日女报/凤网实习记者 莫雪霈  发布时间:2018年04月05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听说美国家长从不接送孩子上学、替孩子背书包,这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吗?”“怎样做才能让孩子更独立呢?”美国心理学博士陈忻认为,如今中国父母对美国的育儿方式有很多“迷信”,其中最主要的,也是她被问得最多的,便是独立性的培养。
  陈忻是康涅狄格大学心理学博士、美国儿童发展研究协会会员,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妈。近日,她在国内接受了今日女报/凤网记者的采访,对于近年来被热议的中美育儿方式的差异,她有哪些独到的建议呢?
  美国孩子从小就不和父母睡
  “在美国,美国孩子从小就不和父母睡,因为这样可以让孩子更独立。这是我在中国听到的最多的一种关于美式育儿的缪传,实际上并非如此。”陈忻说,在中国文化中,人和人的界限模糊,所以父母会偏见地以为独立性的培养就是要把孩子从身边推开。曾经有妈妈问她,说家里孩子太粘人了怎么办,而后我了解了才知道,他们家孩子只有三个月。
  还有一个妈妈说,自己尝试和3岁半的孩子分床睡,每晚却几乎是在纠结和不痛快中入睡的。本来是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孩子却变得焦虑了,吃手,咬指甲等坏习惯逐渐出现。
  陈忻认为,建立一段亲密关系,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前提。有一项婴儿研究观察到,四个月大的宝宝,在饿了的时候放声大哭,一旦妈妈靠近他,还没开始喂奶,他们往往已经渐渐止住哭声。陈忻指出,这说明在每天稳定的生活中,他们认识了妈妈的照顾行为,婴儿通过妈妈稳定、重复的行为来学习自己和妈妈的关系,建立对妈妈的信任,然后逐渐建立对外部世界、对其他人的信任感。
  “当他们信任妈妈,才敢于去探索新世界,才能发展出独立性。”陈忻说:“孩子都有好奇心,但是在焦虑、惊吓的情况下,他大脑的任务是确保生存。只有在他感到安全的时候,才能学习和成长。所以当孩子信任妈妈,建立最初的安全感,才会大胆地去探索世界。
  美国孩子更独立,什么事父母都鼓励孩子尝试
  陈忻说,在她的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的私信问题里,许多家长留言的问题都和孩子独立性的培养有关,父母们似乎都把孩子能够单独完成事情作为检测孩子独立性的唯一指标。有些人说,哎,美国的父母注重孩子的独立性,让儿童自己去募捐,自己去卖东西。千万不可盲目效仿。美国的父母非常注重孩子的安全。
  她指出,中国家长对独立性的理解和美国实际上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方式,完全不是一码事。美国家长更尊重孩子的独立想法。
  “有一次,我和儿子出去玩,我带了一盒香草味的酸奶,但是儿子想吃草莓味的,我就说香草味也挺好吃的,儿子马上反驳道,那是你的想法。”陈忻认为,有机会说出自己的想法,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独立的基础。
  如果只看重表面现象,只让孩子自己背个书包,自己去买个菜,这就算是培养独立性了。而在本质上不尊重儿童是独立的个体,在思想上压制孩子,不允许孩子自由表达,不允许他们有自己的想法,那么这样的孩子很难有自己的见解,对自己的生活也难以有责任感,更谈不上独立的判断和人格。
  尊重儿童的想法和选择,支持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将引导他们逐步能够独立思考,有自己的主见,从而成为独立的人。
  美国孩子犯错了,父母不会“打屁股”
  陈忻说,在西方,打孩子不仅仅是家务事,许多欧美国家从预防虐待的角度,要求家长尊重孩子的人身权利,因此法律明令禁止任何人对儿童的体罚,包括“打屁股”。但美国家长会采用“独处”或其他惩戒的教育手段。
  教育孩子需要奖励与惩罚手段并行,惩罚也是教育过程中让孩子认识错误必须的一种手段。
  但在中国,我发现有些家长的教育却将孩子一些不符合“规则”的行为与其个人价值的评价直接划上等号。陈忻说,她听过这样一个家庭故事,下雨的时候,孩子喜欢到院子里踩水玩,而孩子的奶奶看到都会出来制止说:“不要踩水啦,你踩水你就不是好孩子!”
  那个孩子只有两三岁,正在发展自我意识情绪,在得到别人评价时会产生亲社会行为,所以他在听到奶奶的话时,想做“好孩子”的意识情绪会制止他继续做“踩水”这件事,大人就会觉得这样的方法很灵,可以让孩子听话,于是在生活多次采用。
  陈忻说,这也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我已经做了这件事,我不是个好孩子了,那我就继续做坏小孩。”
  陈忻认为,处理孩子错事的方式要对事不对人,孩子做了错事的时候,我们当然要制止他,告但我们更愿意讲的是,如何去弥补过失、如何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如何排解孩子的消极情绪。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