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8年02月23日> > 总第2802期 > 10 > 新闻内容
看这春晚小品,更心疼保洁阿姨
新闻作者:文/章清清  发布时间:2018年02月23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看各方反响,今年央视春晚上,贾玲带领团队演绎的作品《真假老师》成了爆款。
  它讲述了一个“乌龙家访”的故事:贾玲饰演了一位家政服务工作者,何欢饰演学生小明。小明的父母常年在外工作,很少回家,因此雇佣贾玲到家里做家政。不料恰巧赶上张小斐饰演的老师家访,情急之下,何欢让贾玲假扮自己的母亲接受老师的询问。家访过半,谁知小明的父亲(许君聪饰)却意外归来……
  笔者发现,作为当晚第一个语言类作品,这个节目其实花了不少心思。
  首先,家政行业这几年可谓多灾多难,负面新闻此起彼伏,比如毒保姆让人深恶痛绝!作为中国一年一度关注度最高的晚会关注了这个行业,既是社会的呼喊也是国家的呵护;其次,在小品《真假老师》中,两个重要角色,一个是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为我们的精神世界祛除污垢,另一个是家政人员,为我们的物质生活打扫卫生,将二者放一起,颇具匠心;第三,小品中不少细节,对老师和家政人员致以敬意,比如小品中挂在墙上的那面时钟,比正常时钟要快一个小时,这正是告诉我们,家政服务员和老师一样,都敬业认真,工作争分夺秒。
  但让人意外的是,尽管春晚关注了家政服务人员这一群体,可家政人员偏不买账。
  春晚刚一结束,笔者便发现,在凤网e家家庭服务平台(由湖南省妇联和今日女报社联袂打造)的微信公众号后台及微信群上,不少家政人员开始吐槽小品《真假老师》,有的干脆直斥小品中隐含歧视。
  根据家政人员的发声,笔者整理了以下几个观点:
  第一,小明老师和小明父亲进门,门把手都没出现问题,可保洁员贾玲进门出门,居然两次把门把手拽下来了。当然,这个梗是为了调侃贾玲胖,但是不是也让人觉得保洁员太粗鲁野蛮?事实上,家政人员去客户家服务,总是小心翼翼,唯恐出错,否则家政人员哪有这么多钱去赔偿?
  第二,尽管说艺术高于生活,适当夸张并无不可,可艺术折射的就是生活。在春晚小品中,小明父亲对老师、对保洁员的态度一冷一热,大相径庭——当他误将老师认作保洁员时,声色俱厉,颐指气使,可当他得知她是老师时,立马眉开眼笑,言语温顺。前后对比太强烈,让人觉得保洁员就低人一等。
  第三,小品中的台词对家政人员不少语言攻击,比如“你们保洁员都这么不专业”,又如“什么活也不干,就要上厕所”。人有三急,与干没干活有什么必然联系?这些话,尽管是剧情需要,但听起来让家政服务人员心里颇不是滋味。
  第四,当小明老师问及假装小明母亲的保洁员如何在国外与小明沟通交流时,保洁员一脸懵逼,全然不知,似乎对互联网闻所未闻。事实上很多家政服务员早就赶上互联网大潮,很多家政企业还搭乘互联网+的快车,比如凤网e家,便是利用互联网+家庭服务业,搭建女性创业就业平台。
  尽管小品《真假老师》的意图是好的,可从剧情到台词,都有一些遗憾,这也正折射了目前家政服务业的尴尬现状——家政服务作为一门新兴行业,它的发展和壮大需要全社会正确认识和支持,改变人们对家政服务“脏、累、贱”的偏见。由于家政服务的职业特殊性,家政服务员与家庭成员直接接触,心理压力大,导致从事该行业工作的人积极性不高。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家政人员也想通过凤网e家家庭服务平台表达一种心愿——希望无论是国家政策还是市民百姓,都能对家政服务业多一些关爱、理解和支持。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