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7年11月28日> > 总第2786期 > B04 > 新闻内容
湖南地方戏曲传承,“十佳新角”讲故事
新闻作者:陈寒冰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28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11月20日播出的《新闻联播》里,歌手谭维维在谈到“用作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如是说。
  如何让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更长、传播更广,是很多艺术家一直思考的问题。湖南一直以“戏剧大省”著称,共有19个地方戏曲剧种,但它们的生存状况却不容乐观:侗戏、傩戏没有专业文艺团体,巴陵戏、湘昆、荆河戏、苗剧、岳阳花鼓戏等均仅存一个专业剧团在艰难支撑……
 11月28日,“湘戏新角”——2017年湖南青年戏曲演员电视大赛决赛在长沙举行,湖南19个地方戏曲的部分优秀青年表演者,汇聚一堂切磋技艺;汇聚一堂切磋技艺;而今日女报/凤网记者也走近入围这次大赛“十佳新角”的戏曲演员,从他们的身上,感受“霸得蛮”的湖南戏曲人的坚守与传承……

  湖南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长沙、湘潭一带,当时民间习称为“大戏班子”、“长沙班子”或“湘潭班子”。湘剧源出于明代的弋阳腔,后又吸收昆腔、皮黄等声腔,形成一个包括高腔、低牌子、昆腔、乱弹的多声腔剧种。剧目以高腔、乱弹为主,与民间艺术和地方语言巧妙结合,富有湖南民间地方特色,如《琵琶记》、《白兔记》、《拜月记》等。2006年5月,湘剧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他是大赛中年纪最小的“老生”
  江喻旺(长沙市湘剧院湘剧演员)
  让记者没想到的是,眼前这名看起来还有些稚嫩的“小鲜肉”,竟然会是湘剧行当里的“老生”演员。“看着不像是吧?但我学湘剧已经有10年了。”此次“十佳新角”中年龄最小的表演者江喻旺说。
  作为宁乡人,江喻旺之前对湘剧并不太了解。2007年考入湖南省艺术职业学院,他才一板一眼学起了唱戏。“我是非常笨拙的学艺者,梨园这一行很不容易,对学艺人的基本功要求很高。腿、毯、身、耙这四门功课就是基础,但我的身体协调性比较差,所以从入学开始就不停训练,一点懒都偷不得。”江喻旺说。
  学习湘剧后,江喻旺感受到学习戏曲的艰难。“戏曲中就是一句唱腔、一句台词,都要抠两个星期,而且还要老师传帮带。”江喻旺说,不同的戏曲有各自的要求,一个眼神都要演几千上万次才能有韵味。
  2012年,江喻旺考进了长沙市湘剧院,开始扮演“老生”,一干就是5年。“当年我们班同学毕业后真正留下唱戏曲的只有几个人,其他人大多转行,毕竟这行收入不高。”江喻旺算了算,一个月1900元工资,每次随剧团演出有最低60元、最高160元的演出费。作为一名“95后”,江喻旺守着清贫,唱得有滋有味,“传统艺术需要有人坚守,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断了”。  

她以“湘剧正旦传承者”为目标
  徐耀芳(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戏剧系副主任)
  “之前确实有很多机会转行,但我都拒绝了。”12岁瞒着父母报名湖南省艺术学校(现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刘耀芳从此与湘剧结下了不解之缘。1999年,徐耀芳考入中国戏曲学院艺术教育表演专业,她也是当年湖南省艺术学校湘剧表演班唯一一名考上大学的学生。大学毕业时,大家以为她会留在北京,她却选择回湖南母校任教。
  “学湘剧、唱湘剧的人太少,我想多培养年轻人。”徐耀芳说。执教期间,歌剧、影视表演等很多表演艺术行业向徐耀芳伸出橄榄枝,“但我就是从骨子里喜欢湘剧,机会再多也没动心。”14年的工作生涯,怀揣着湘剧梦的徐耀芳一步步朝着“湘剧正旦传承者”的目标奋进。
  “事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关键自己是否满意,是否热爱这个事业。”徐耀芳为自己列出了一份理想清单,其中包括:编制湘剧视频教材,为前辈艺术家留下珍贵材料;录制湘剧经典唱段伴奏碟,让湘剧的声腔教学更加便利等。也正因为有了徐耀芳这样一群湘剧人的坚持,湘剧之路才才不是那么没落。
  即“湖南昆曲”的简称,是湖南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与中国南方的苏昆、北方的北昆同源。因流行于湖南省湘南的桂阳、嘉禾、新田、宁远、蓝山、临武、宜章、郴县、永兴、常宁等地,并以桂阳为其发展和活动中心,故又称“桂阳昆曲”。早在明代万历年间,中国戏曲的主要声腔之一,昆山腔便传入湖南,对湖南传统戏曲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至今,湖南的湘剧、祁剧、巴陵戏、辰河戏、荆河戏、武陵戏等地方大戏剧种中,还保留了不少昆腔剧目和曲牌。
  
她不在“江湖”却唱戏练功不息
  刘娜(湖南省文联)
  2007年获中国文化部颁发全国昆曲优秀青年演员展演“十佳新秀”奖,2009年获文化部颁发的第四届中国昆剧艺术节优秀青年演员表演奖,2011年11月在“2004-2010”年度湖南戏剧芙蓉奖评审中荣获湖南戏剧最高荣誉“芙蓉表演奖”……采访前,记者翻看刘娜的资料,就被她长长的获奖经历吸引了。
  2001年,刘娜毕业于邵阳艺术学校。时任湖南省昆剧团长张富光到学校选拔演员时,不拘一格地把正在学唱祁剧的她“挖过去”改唱昆曲,并于同年送她到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深造。
  转唱昆曲,刘娜特别珍惜这次机会。戏曲人需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最苦的就是练基本功,“每天练功和悟戏,对着镜子一遍又一遍的看着自己的身段和表情”。虽然是风华正茂的年纪,但刘娜也是大家眼中足不出户的“戏痴”。
  2011年,刘娜被湖南省花鼓戏剧院借调,在魔幻音乐剧《刘海砍樵》中饰演胡秀英。“看着都是戏曲,但两个门类里差别很大。昆曲中饰演的古代女子笑不露齿、行不摆裙,而音乐剧中胡秀英的表演手法则截然不同。从唱到跳,对于昆曲演员的我来说难度非常大。”为了塑造好人物,刘娜每天工作近15个小时,在当时的剧组里被称为“打不死的刘娜”——28岁的女孩子,包里没有口红香水,放的全是云南白药和创口贴。
  学习昆剧17年,虽然已不在戏曲“江湖”里,但刘娜早已经把昆剧融入到生活中,家和办公室到处都是与戏曲相关的物件。今年从湖南省昆剧院调至省文联工作,刘娜依旧保持着每天练功的习惯,而地点就在办公室的过道里,“这个过道还有天然回声的效果,就当练唱房了”,而过道旁的消火栓镜面柜门就是她练习表情的工具。
  如今,为了能将昆剧文化传递更广,业余时间刘娜会教授更多的学生。“想更好地推广湖南地方戏曲,让更多人了解知道湖南地方戏曲文化的魅力。”刘娜说。
  
湖南地方戏花开十九枝
  湖南地方戏剧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期以来创作了大量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戏剧精品,相信大部分湖南人都会哼唱几句《刘海砍樵》、《补锅》等名剧。但你可知道,湖南地方戏剧足有19种之多哦!它们分别是湘剧、祁剧、湘昆、辰河戏、衡阳湘剧、常德汉剧、荆河戏、巴陵戏、长沙花鼓戏、邵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衡州花鼓戏、岳阳花鼓戏、零陵花鼓戏、阳戏、花灯戏、苗剧、傩戏、侗戏。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推出专栏,请湖南地方戏曲演员讲述他们的酸甜苦辣,展现湖南地方戏曲的别样魅力。
  
湖南地方戏剧,“一个都不能少”
  文化部早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的地方戏曲剧种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60多种下降到目前的280种左右,正在以一年超过一种的速度消亡。
  此回“湘戏新角”——2017年湖南青年戏曲演员电视大赛,是相隔10年后,湖南地方戏剧的再一次集体亮相。此次晚会的总导演王婧对此特别有感触:“10年前举行过全省范围的戏曲大赛,当时我就做《超级戏乐会》等节目,其实当年专业的湖南戏曲人很少。”那时大家都在感叹,说这些戏曲只怕会丢了传承,但没想到在今年的比赛中,王婧又看到了19个地方戏齐齐整整出现的模样,“虽然像辰河高腔、阳戏等一些小戏种学的人还是不多,但起码已经有了年轻一代在传承和坚守”。
  如今,湖南地方戏剧也在发生着变化。就像此回的青年戏曲电视大赛一样,参加的戏曲演员们不只需要会唱戏,而且还需要了解时事,甚至在比赛中还需要用戏曲来演绎当下生活。“把地方戏曲与生活融合在一起,传统文化才有了人民群众的根基,这也是我们当下应该去做的。”王婧说。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