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7年11月21日> > 总第2784期 > B03 > 新闻内容
历史峥嵘,记西南联大的湖南岁月
新闻作者:文、图: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吴迪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21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80年前,北大、清华和南开三所高校在湖南长沙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7年11月1日,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正式上课。这一天也成了西南联大的校庆日。”11月1日,西南联大建校8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大学举行,北大副校长王博在纪念大会上介绍。
  “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因为战争形势恶化,一个学期后,学校西迁至昆明,1938年4月2日在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1月17日,今日女报/凤网记者专访了中南大学档案馆校史研究室主任黄珊琦,结合他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查阅到的《长沙临时大学筹备委员会工作报告书》及记者获得的其他资料,试图还原那段不平凡的历史。
  
南渡潇湘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一时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华北之大,却再也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7月29日,日军轮番出动战机轰炸天津,南开大学化为乌有;10月13日,日军占领整个清华园;10月18日,傀儡政府占据北京大学。至此,中国高等教育危急!
  为应对这种局面,民国教育部在8月中旬决定成立国立长沙临时大学,由北大、清华、南开组成。11月22日,长沙临时大学筹备委员会常务委员,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清华大学校长蒋梦麟、北京大学校长梅贻琦向教育部提交了工作报告,报告中回顾了长沙临时大学成立过程:
  “部令组织后,于9月6日起在长沙举行谈话会数次。于9月13日正式举行第一次筹备委员会议。当即开始工作,着手筹备。先后经时月余稍稍就绪。现业于10月25日开学,11月1日上课。”
  11月1日当天,伴随着长沙临时大学的朗朗读书声,日军飞机在长沙上空盘桓许久,未投弹而去。
  
弦歌不辍
  在确定开学日期之后,筹备委员会便在主要城市报纸上刊登了通知,三校还分别致信能通知到的学生。接到通知的学生克服重重困难,想尽办法赶往学校。乘船的申津文发现同船的有许多北京和天津的流亡学生。乘火车的黄明信和何炳棣用了12个小时才从北京到达天津,日本兵在天津站严阵以待,手拿刺刀逐个排查,他们幸运地逃过一劫。
  截止11月20日,到校教师148人,其中北大55人,清华73人,南开20人。原三校学生到校共1120人,清华631人,北大342人,南开147人,此外还有借读生和新生共332人,到校学生总数为1452人。
  虽然名为长沙临时大学,但办学地却不只长沙一处。长沙临时大学教学楼为原位于韭菜园的圣经学校校舍,而文学院办学地则在衡阳南岳圣经学校;电影、机械两系在湖南大学上课;化工系、机械系航空研究班则分别在重庆大学和南昌航空机械学校上课。
  湖南对长沙临时大学的建设十分支持,理科实验全部在湘雅医学院进行,工科实验则在湖南大学,湖南中山国货陈列馆为长沙临时大学提供了急需的图书。
  在圣经学校校舍上课的学生中,有些男生是在圣经学校的几个大房间里过夜,睡的是狭小的上下铺,大部分则被安排在韭菜园附近的四十九标三座营房里,他们当中有些直接在草席上打地铺。女同学条件好些,住在涵德女校一处租事的楼房里。一次,蒋梦麟和张伯苓来四十九标看望学生,当看到条件如此艰苦后,蒋梦麟痛心不已,说要是我的孩子,我就不要他住在这里。张伯苓则从实际出发说,要是我的孩子,我一定要他住在这里。
  虽然条件艰苦,但是校方还是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援助。已故著名学者、曾在长沙临时大学求学的任继愈曾回忆,当时学校每月会发给流亡学生12元钱,其中8.5元是伙食费,还给他们每人发了一套过冬的棉衣。
  当时任继愈和文学院的同学都在衡山。因为三个学校的知名教授都集中在一起,所以同学们热情很高。钱穆、吴宓、闻一多、沈有鼎同住一室,虽然“湖南菜辣味过甚,又不能下咽”,但钱穆还是坚持了下来。他后来回忆说:“入夜,一多自燃一灯置其座位前。时一多方勤读《诗经》、《楚辞》,遇新见解,分撰成篇。一人在灯下默坐撰写。雨生(吴宓)则为预备明日上课抄笔记写纲要,逐条书之,又有合并,有增加,写定则于逐条下加以红笔勾勒。”
  当时也在衡山的冯友兰对那段岁月念念不忘:“1937年中日战争开始,我同金先生(金岳霖)到湖南加入长沙临时大学。文学院设在南岳,在那里住了几个月,那几个月的学术空气最浓。我们白天除了吃饭上课以外,就各自展开自己的写作摊子,金先生的《论道》和我的《新理学》都是在那里形成的。从表面上看,我们好像不顾国难,躲入了‘象牙之塔’,其实我们都是怀着满腔悲愤无处发泄。那个悲愤是我们那样做的动力……那时我们想,哪怕只是一点中国味,也是对抗战有利的。”
  
西迁昆明
  虽然学习氛围浓厚,但是长沙也渐渐不能安放书桌了。11月24日后,日军开始对长沙狂轰滥炸。一次,日军空袭的目标是小吴门火车站,却炸错了目标,将炮弹投向了旁边正在举办婚礼的一户人家,顿时血肉横飞。而那里距离长沙临时大学校址很近,一名跑出来的学生发现一颗人头正向自己飞来。
  形势越来越严峻,11月12日,上海沦陷;12月,南京沦陷。长沙临时大学的学子再也坐不住了,开学后先后有近300位学子投笔从戎。
  为了保护文明的火种,1938年1月,校务委员会决定西迁昆明,1938年4月2日,“长沙临时大学”正式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长沙临时大学结束其历史使命。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