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7年11月09日> > 总第2781期 > A03 > 新闻内容
老年大学里的希冀与梦想:越老越爱学
新闻作者:文: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李诗韵 见习记者 刘彦宇 吴小兵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09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名、入学、学习、毕业,这是常见的求学过程,要是毕不了业,估计没几个人不会感到焦心——但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却想尽办法只为当个“留级生”,有的甚至在学校一待就是十几年,遇上老师来“请”他们毕业,甚至还要伤心得掉眼泪。
  这个特别的群体,就是满头白发,却兴高采烈背着书包上学堂的老人们。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的“银发潮”已然到来。湖南省民政厅、省老龄办发布的“湖南省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也显示,截止2016年底,湖南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201.07万人,已占全省常住人口总数的17.61%。
  那么,老年生活该怎么过?如今,很多老人退休之后已经不再局限于一日三餐、读书看报、含饴弄孙的生活,而是走进老年大学,建立自己的生活交际圈,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据教育部日前发布的统计数字,目前,中国老年大学(学校)已经发展到约6万所,约700多万名老年人在老年大学等机构学习,还有上千万老年人正通过社区教育、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参与终身学习——用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充实闲暇时间,提高生命质量,正成为越来越多老年人的向往。
  11月初,今日女报/凤网记者也走进了湖南多家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来看看这些大龄“学长学姐”们的校园生活,听一听他们的希冀与梦想。
  
失独丧偶重病,如今她是年近七旬的“大四学生”


  挥毫泼墨书俗雅,凝神拨弦抚古筝。68岁的陈芷芳(化名)不曾奢望过,自己的老年生活竟还能如此宁静致远。
  11月3日早上7时,陈芷芳从位于长沙市岳麓区的家出发,转了两趟公交车,花了近70分钟才到达目的地——长沙市老干部大学。这所学校,是她每周风雨无阻要来的地方。她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我现在可是大学生,今年‘大四’了!”
  陈芷芳是长沙市老干部大学的学生代表,也是古筝四班班长——之所以来到这里,起初她并不是因为想多学知识,甚至不曾想打发时间,而是为了躲进“象牙塔”,以此回避现实。
  之所以说回避,是因为陈芷芳此前遭受了不少打击。2004年,她的独生子因车祸去世,紧接着丈夫又因肺癌离去,自己在不久后也被确诊罹患乳腺癌。那段日子,陈芷芳几乎每天以泪洗面,将自己封闭了很长时间。有时,她会被拉入某个老友QQ群,尽管理解这是朋友的一番好意,“但群里讨论的话题来来去去不是‘我儿子结婚了’,就是‘我女儿处对象了’,面对这些,我不知道如何是好”。
  这时,一位老同事改变了她的生活——“这个同事当时就在老年大学上课,她感觉日子特别充实,就邀请我陪她一起入学。”
  开始是艰难的,结果却很美好。2013年,陈芷芳跟着老同事来到长沙市老干部大学报名。不像其他老人那样争抢“行情”最火的唱歌跳舞班,她选了一个相对冷门的课程——隶书书法班。
  最初,陈芷芳习惯独来独往,看书写字、上课回家,可每天看着这帮老同学乐呵呵地跟自己打招呼,“我心里也暖和”。时间长了,陈芷芳习惯了在学校逗留,“上课的时候一起讨论,下课了唠叨两句生活琐事,新友不问旧事,我的生活好像又‘重启’了”。
  原本一心求“静”的陈芷芳越来越喜欢忙碌的日子。同年年底,学校第二次招生报名,她一口气报了4个班,“中医药膳、古筝、电子琴、书法全都试一试,上课占据了我所有的时间,人反倒积极了起来”。
  “内心宁静了,也不再害怕别人知道我的经历。”如今的陈芷芳还能用自己的经历鼓励更多老年人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当得知长沙市老干部大学正在出版一本记录学员风采的书籍时,她自告奋勇地投稿,将自己的经历写入了书中:“学校给了我正能量,老师和同学的关爱已将我生命中的荒芜和苍凉变成绿洲。我已重拾快乐与希望,在从容、淡定中前行。”
  
92岁舞蹈班“老大姐”,一提毕业就“哭鼻子”


  如果说陈芷芳是长沙市老干部大学里的“励志姐”,那么,李红远(化名)就是学校里的“钉子户”。
  尽管已经92岁高龄,但她始终不愿从学校毕业。每次学校领导和老师前来劝她“结业”,她都会抹着眼泪“求收留”。
  然而,长沙市老干部大学校长龙志斌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学校的规章制度也很明确:“年满50岁、不超过80岁的老人可报名入学”,可面对这些多年不愿毕业的“留级生”,学校也陷入了情与理的纠结——一方面,学校资源有限,老学员不愿离去,导致新学员无法入学;另一方面,学校又不忍心赶走这些渴望学习与陪伴的老人。
  于是,少数精神面貌和身体素质都不错的高龄老人成功“留级”,李红远就是其中一员,且一待便是十余年。
  李红远曾是湖南省人民医院的护士长,如今是长沙市老干部大学金牌舞蹈班年龄最大的学生。其实,李红远早在数年前就已经毕业,但热爱唱歌跳舞的她依旧每周算好上课时间,哪怕只是来蹭个课——“不要我上课,我坐在一边看你们上也行啊!”李红远的话感动了老师和同学,大家都不忍心“赶”她出去。于是,班上也就默认了这个每堂课都自带小板凳的执著学生。
  尽管年纪大了,但李红远上课从不缺席迟到。大家跟着老师跳,她就在角落里默默地学,生怕影响别人。
  这种坚持也让李红远收获了很多——班上的同学都很喜欢跟她一起跳舞,连老师都破例承诺:“学校的大型表演一定让你上场!”
  
留级-毕业-再入学,九旬学员将“大学”带入社区


  当然,“留级”十余年的“老学生”不止李红远,心理课程班的90岁老人刘大柏也是典型。
  “唱歌、绘画、心理学,只要是能报上名的,都行!”最初,刘大柏来到长沙市老干部大学只是为了摆脱孤独。退休后,子女忙于工作,每天在家无所事事的他脾气越来越大,慢慢地,不爱说话的他成了家人眼中的“怪老头”。
  为了打发时间,2009年,刘大柏看到长沙市老干部大学的招生信息,就悄悄报了个名。本以为这不是难事儿,但报名的火爆程度超出了刘大柏的意料:“热门的唱歌跳舞班都被‘秒杀’了,我就赶紧抢着报了个绘画班。”
  这下,那个曾经整天闷闷不乐的“怪老头”突然性情大变:在学校,每天都有年龄相仿的老人一起探讨绘画技艺;放学后,偶尔还能和同学约个饭、散散步。如今,子女放假回家,想约刘大柏外出游玩都得“看他有没有档期”。
  老年大学的8年学习,不仅改变了刘大柏的生活,更让他感受到了“文化养老”的力量。
  一年前,刘大柏被学校“劝退”了。这一次,他选择了毕业。学校领导告诉他,“要给那些报不上名的学员一次体验机会”,于是,他依依不舍地告别了这个大家庭。但不久后,刘大柏又给了老同学一个惊喜——他在社区组建了一支老年绘画队,义务帮助那些闷闷不乐的孤独老人……
  而今年,刘大柏又来学校“求收留”了。原来,为了深入了解空巢老人的心理,更好地帮助他们,刘大柏请求心理班老师同意他入学,还拍着胸脯主动签下了一份安全协议:“如若在上课期间发生意外,绝不找学校麻烦。”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