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7年11月02日> > 总第2779期 > A07 > 新闻内容
最美重逢
新闻作者:吴迪 李立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02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失联64年,老同事在“娘家”重逢
  文、图: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吴迪


  连日来,“湘女返乡”活动中充满了接连不断的惊喜与感动。继上期报道中,钟红祥、肖玉祥这对彼此失联65年的老同学再度相遇后,失去联系64年的老同事史纯能与王雪云也在活动中重逢了。
  10月29日清晨,在湖南宾馆休息了一晚的湘女代表们准备吃早餐。主办方为了方便老人找到自己的位置,在每个座位前都放置了桌牌。有两位湘女正认真地看每一个桌牌上的名字,找着找着,两个人打了个照面,突然都站住了。
  “王雪云?”“史纯能?”
  两个人同时叫出了对方的名字,这对64年间未曾见面的老同事居然再次相遇了!她们激动地拥抱在一起,热情地拍打着对方的后背。
  史纯能和王雪云都是长沙人,同在1951年参军入疆,并先后被分配到十六师医院当护士,彼此感情很好。史纯能说:“我年纪小,雪云很照顾我,把我当妹妹。”
  因为工作调动,王雪云在1953年冬天离开了医院,从此她们再没有见过面,只是一直未曾忘记对方。这次参加活动,除了想看看家乡的变化,她们也希望能找到多年未见的朋友、同事。
  “在新疆,我们一些常联系的湘女每年都要聚一次。”王雪云伤心地说,“之前能凑齐五六桌,现在最多只有三桌了,人数一年一年在减少。”
  这次重逢,让两位老人十分高兴。“如果这次没来,我一定会后悔。”史纯能说。
  
一声“二宝”,分别66年的“七姐妹”再相认
  文、图:今日女报/凤网首席记者 李立


  10月31日,在“八千湘女”代表下榻的湖南宾馆,记者见到7位湘女拉着手热情拥抱,好奇之下上前打听,才知道这7位湘女——周丽芳、钟瑞兰、肖玉祥、王军、蔡永娥、欧阳美娜、谢真和,在1951年前曾同是一个文艺宣传队的好姐妹,但因为工作调动,姐妹们天各一方,直到参加“湘女返乡”活动,这才在66年后又聚到了一起。
  但是,早在10月28日,45位返乡湘女就集中到了长沙,为什么一直到30日“七姐妹”才彼此相认?
  周丽芳告诉记者,这里面有个插曲。
  原来,因为分离的时间太长,加之湘女们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且听力视力都不佳,大家对彼此的名字没有那么敏感,联络认亲的节奏比年轻人慢很多。
  10月29日吃饭的时候,王军、蔡永娥和周丽芳等聊起往事,王军就问周丽芳是哪个团的,周丽芳就说,是80团。
  王军又问周丽芳:“那你们的团长和政委是哪个?”周丽芳回答,团长是昌生祥,政委是黄建华。王军一听,说:“这不是我们81团的团长、政委吗?”
  蔡永娥接着又问周丽芳:“那我们团有个大宝、二宝、三宝,你认不认识?”
  结果周丽芳说:“我就是二宝啊!”
  大家这才恍然大悟——周丽芳把自己最初待过的81团记成了80团。
  “二宝”这个绰号一喊出来,仿佛打开了一道阀门,66年前的记忆一下子被丝丝缕缕地拼接起来。
  “我们是1951年3月到新疆的,一起被分配在农九师八十一团,在焉耆和静县。”周丽芳告诉记者,当时“七姐妹”都在文艺宣传队,大家刚到部队,就被男兵们围住了看。被几十道直勾勾的目光盯在身上,脾气火辣的周丽芳不客气了:“有什么好看的?耍宝来了?”
  男兵们哄堂大笑,他们都不懂湖南话“宝”的意思,单纯地以为“宝”就是“宝贝”。而三个性格直率的湘妹子,从此得了三个绰号:“大宝”、“二宝”、“三宝”。
  “我们那时候也真是团里的宝贝,大伙儿都宠着我们,不让我们干脏活累活。”周丽芳说,她们只能想办法多排演一些好看的节目鼓舞大家。
  为了唱好歌,“七姐妹”天天起个大早,跑到清冷的河边练嗓子,“披上大衣,脚上套个老毡筒,冻得硬邦邦的,路都走不动,跌跌撞撞到河边练”。 周丽芳说,湘女们朝夕相处,感情很好,而“七姐妹”因为性格相近,更是格外要好。但因为工作调动,“七姐妹”逐渐分散。
  如今,虽然隔了66年的时光,但“七姐妹”见面,还是一样的亲密无间。蔡永娥的儿子侯启蒙带着妈妈去打理了一个发型,就被王军好一顿嗔怪“老来俏”。
  看着团圆的“七姐妹”,七位湘女的家属也非常高兴。周丽芳的儿子张卫东告诉记者,多亏了湖南省妇联等单位举办的这次活动,让妈妈得以和老姐妹们重逢,“回到新疆,我们做晚辈的还要多联系,帮她们制造机会,多聚聚”。
  
她终于见到首提“八千湘女上天山”的记者
  文:今日女报/凤网首席记者 李立
  “记者同志啊,能不能向你打听个人?”10月29日,湘女彭玉锦向记者提了一个请求,“他也是记者,你们是同行。”
  我们问彭玉锦,这个人是你的亲人吗?她却摇头,说并不是。
  “他曾经写过一篇稿子报道我们湘女,名字叫《八千湘女上天山》,现在媒体上经常使用‘八千湘女上天山’的说法,就是从他那篇文章里来的。1998年,他来过我们奎屯采访,我想见见他。”彭玉锦说,这位记者名叫江异,“他还写过一首词《江城子·湘女》:‘谁言大漠不荒凉,地窝房,没门窗。一日三餐,玉米间高梁。一阵号声天未晓,寻火种,去烧荒。最难夜夜梦家乡,想爹娘,泪汪汪!遥对天山,默默祝安康。既是以身许塞外,宜红柳,似白杨。’我们湘女姐妹都觉得这首词写得好,我还谱了曲,唱给你听!”
  凑巧的是,记者正巧认识江异,他是长沙晚报的退休记者。为此,记者当即致电江异,江异听说后十分高兴,表示要与彭玉锦老人见面。
  10月30日晚,江异和记者一起拜访了彭玉锦老人。阔别近二十年,白发苍苍的彭玉锦见到江异,激动地一把搂住他:“哎呀!可算见到你了!”
  江异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1998年8月29日,他参加了湖南省委宣传部“新疆天山行”新闻采访团,关注到了“援疆女兵”这个群体。
  “我问她们,1951年至1953年间每一年都来了多少湘女,但没人说得清。后来,我又数次接触兵团的领导,尽可能搞清楚湖南来新疆的女兵总人数,被告知说已经找不到当年的花名册了。但在我采访的人中,有两个人的话比较权威:一个是曾任兵团政治部副主任、兵团体改办主任多年的覃松柏,他是湖南邵阳人,1951年就参军到了新疆,对进疆女兵人数比较有把握。他说:‘每年都来两三千人,总人数不会少于八千。’另一位是兵团作家协会主席丰收。他写过一本名为《西上天山的女人》的书,他也说:‘那三年,从湖南去的女兵应该有八千以上。’”有了这两位权威人士的说法,江异就将文章定名为《八千湘女上天山》。由此,“八千湘女”的说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
  江异说,两次进疆采访的经历,使他与湘籍老大姐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由衷地敬佩她们!有好多次,大姐们讲到动情处泣不成声,我的泪水也会随之滴落在采访本上。她们的人生经历让我深深思索,也是对我心灵的洗濯。”
  
链接>>
45位湘女的签名,1份特别的报纸
  10月31日,湖南省妇联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妇联邀请45位湘女代表及其家属在湖南宾馆召开了一场座谈会。会上,大家畅所欲言,有人表达回乡感受,也有人分享新疆经历。湘女家属李伟则作了一首诗表达感激之情:“如今党的政策好,兵团湖南大发展,娘家(湖南)变化大,婆家(兵团)也不差……婆婆娘亲一样好!”
  在此过程中,45位湘女代表也在10月31日报道湘女返乡活动的《今日女报》上集体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对我们而言,能够参与、记录这次特别的活动,能够近距离感受、体会湘女们的峥嵘岁月与儿女情长,是一种荣幸;而这份报纸,也因为她们的落笔而变得意义非凡。
  这45位湘女,是义无反顾奔赴天山的“八千湘女”代表——曾经的新疆荒原,因为有她们而变得富饶美好;时光荏苒,如今的祖国大地,也会因为这份奉献精神的薪火相传而更加富强。
  此次不顾年迈,仍坚持回来看一看的湘女们,让我们铭记她们的名字,铭记她们的爱与信念,铭记老一辈人敢为人先、书就边塞传奇的家国豪情。



  谢树仁 易 洪 周映芝 阳名华 李玉梅 陈利民
  彭远志 蔡永娥 向国珍 王灿辉 许泳兰 王 军
  肖玉祥 钟瑞兰 夏小云 王清莲 陈诗健 贺桔荣
  杨宗让 赵爱兰 周丽芳 史纯能 陈莉丽 邹秀莲
  李爱兰 谢真和 彭玉锦 毛佩环 魏爱云 钟红祥
  彭淑珍 洪 筠 文惠传 游桂华 王润兰 刘小风
  廖玉珍 梁倩萍 吴国华 欧阳美娜 兰凤英
  李腊梅 卢碧云 王雪云 刘贤藻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